第691章 背锅侠
古往今来,有很多帝王都非常善于让自己的大臣给自己“背锅”。那个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忠良的帝王不就是吗?
没有那个皇帝的支持,那位奸臣就是再怎么奸猾,他也不可能成事儿。说白了,那位帝王就是害怕那个忠良北上迎回二帝之后,自己的皇位会受到威胁而已。
赵钦宏又摇了摇头:“不行,邵展鹏可不能用来背锅。”
赵钦宏想道:“邵展鹏的能力还是有的。现在,在朕的大梁朝之中,真正能在战略眼光上同王烨抗衡的。可能也就只有这个邵展鹏了。吴世峰的军事才能虽然不错,但他只能做个领兵大将,让他站在全局角度同别人博弈,他可没有这个能耐。而且,吴世峰的私心太重,实在不值得信任。邵展鹏朕是必须要留下的。”
赵钦宏抬起头想了想说:“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让金世耀来替朕背这个骂名了。”
金世耀确实是个不错的背锅人选。首先,金世耀的地位够高。而且,在同燕国的战争中,金世耀也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再加上,金世耀在能力上确实比不上邵展鹏。如果要在邵展鹏和金世耀之间做个比较的话,明显还是金世耀更适合做这个“背锅侠”。
赵钦宏思索良久,确定没有太大的纰漏之后说道:“那就让金世耀代表朕去跟燕逆议和吧。”
说完,赵钦宏站起身来准备离去,他说:“朕累了,有关议和的事儿,就全权交给金世耀来处理吧。”
邵展鹏心中大喜,他最怕的并不是现在就被赵钦宏罢官。他最怕的,其实还是赵钦宏派他出去同燕国议和。因为这就是个要命的位置。
只要不傻,所有人都能猜得出来。大梁想要从这次的战争中抽身离去,不出大血是不可能的了。到时候,谁主持了和谈?谁签署了协议?谁就将承受天下士绅的骂名。
邵展鹏猜到了,如果赵钦宏答应议和。那他是一定会选替罪羊的。
邵展鹏虽然自信自己在赵钦宏那里还是有一点地位的。可是,他确实是个太合适的背锅人选了。
他邵展鹏不仅是兵部尚书,甚至还是内阁首辅。这样同时手握兵权和治国的权利的人,在很多人看来就已经有些权臣的潜质了。在外人看来,邵展鹏似乎确实有能力架空赵钦宏,然后把国家出卖给别人。
现在,赵钦宏派金世耀来去同燕国人议和,那就说明赵钦宏打算放弃金世耀来保他邵展鹏了。邵展鹏自然是大喜过望。
金世耀在收到赵钦宏的命令之后,他愣在原地久久不语。他知道,自己的仕途就此断送了。
金世耀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怎会遭受此等无妄之灾?
有一说一,金世耀在这次的战争之中,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整场战争的主要决策都是邵展鹏和赵钦宏做出来的。
而且,他在之前也几乎没有多少说话的机会。他唯一出场表现,还是因为邵展鹏的想法实在是同赵钦宏契合不起来。让赵钦宏急切的想要寻找一个不同意见出来。
说起来,金世耀也算是被赵钦宏逼上前台的。现在,当战事不利之后,他金世耀居然被赵钦宏推出来背锅了!金世耀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金世耀一定是忘记了一句话——“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金世耀能够坐上今天这个位置,虽然确实有他能力的一部分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赵钦宏和邵展鹏之前玩弄权术。
只可惜,金世耀的段位比起两位大牛来说还是差了许多。所以,他始终没有发现,自己就是个无根的浮萍。他就是爬上再高的高位,也改变不了这一现实。
他金世耀始终没有在赵钦宏的面前,表现出无可取代的价值。所以,当赵钦宏需要一个弃子出来的时候,他金世耀不可避免的就被推上了前台。
另一边,王烨也收到了前线的战报。当王烨知道杨威已经成功的挡住了井学真撤退的脚步之后,他就知道这一仗已经结束了。
王烨看着战报满脸的微笑。一边的王寒蓉也是微笑着问道:“前线传来好消息了吗?”
王烨说:“没错,你哥哥这次给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不出意外的话,大梁应该很快就会退出战斗了。”
王寒蓉非常开心。王英石虽然从前跟她的关系并不是很亲密。
但是,王英石毕竟是王寒蓉的哥哥。而且,王英石这一次参与的可是燕国的国运之战。王英石的责任重大,如果王英石战败,那就是以燕国的实力可能都要危险了。
王寒蓉这段时间以来过得都有些不安。现在,知道前线传来了好消息,王寒蓉自然是开心异常了。
然后,王寒蓉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对了,小叔那边怎么样了?”
王寒蓉说的小叔自然就是杨威了。王烨笑着说:“不用担心,他好得很。他这次定然也能带回一桩大功。”
王寒蓉不免又有些埋怨王烨:“你看你,怜蓉姐姐怀胎都几个月了?你倒好,在这个时候把她老公派上战场,还承担了那么危险的任务。你是存心想让王怜蓉动了胎气吗?”
这么一说,王烨就感到自己的脑袋一阵阵的嗡嗡响。自从王烨被杨威派出去,王怜蓉最近就没少给王烨脸色看。
可是王烨也没有办法啊!他也很无奈啊!
燕国虽然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燕国成立的时间毕竟还是太短暂了。燕国的底子是非常薄的。燕国现在虽然培养出了很多出色的中级甚至是高级指挥员。
但是,却没有培养出多少能够在这么重大的国战之中,还能稳定的独当一面的人。
现在,算上王烨自己,在陆地上能够胜任杨威现在的作战任务的人。可能也就只有王烨、刘介、聂化、王英石和杨威五人了。
在这五人中,最适合的人选毫无疑问就是杨威。别的不说,这种深入敌境作战的任务,在这五人之中也只有杨威才有类似的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