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时刻想着分化别人

  津轻海峡有一处很窄,倭人从本岛出发,驾着小渔船就能抵达北海道。但是这里也是郑家船只聚集最多的地方,郑家显然并不想直接派兵登陆本岛作战,他们也没有这个实力,所以派船挡住海峡就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幕府没有正式向北海道宣战,所以这还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而郑家也没有正经意义上的战船,停在海峡中的郑家船只,都是武装民船,甚至连大炮的摆放都跟以前的福船类似。
  事件不断地发酵,而日本各地朝陆奥市聚集的流浪武士越来越多,一些渔民的渔船也在不断地朝这里汇聚。
  “杀光明人,把他们赶出北海道。”一些倭人在头上绑着白色绑带的武士的带领下,每天都站在海岸边对着远处的船只大声咒骂。
  “总舵主,那群矮子们在喊什么呢?”就在海岸边不远处的一款岩石上,陈近南带着几名手下默默地注视着岸边的情况。
  “我也听不懂,估计是在骂人吧!你们他们一个个,不都是头上戴孝嘛。”陈近南虽然是知道倭人的某些习惯的,但是眼前的这些倭人的装扮,还真想集体死了爹娘。
  “我们在这已经半个月了,这些倭人怎么还不进攻呢?”有一个天地会的成员好奇地问。
  “拿什么进攻?就他们每人腰里插的那把倭刀吗?那是送死。”陈近南嗤之以鼻说:“别看郑家招募的不是正规军,可是郑家给他们装备的武器可全都是正规军里最好的武器。就你们用的那种新式的,带有膛线的燧发枪,郑家可是都有装备。”
  “啧啧,那玩意都快赶上我用的远程步枪了。”一名天地会的成员由衷地赞扬了一句。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完成任务回去?”一个年轻人问。
  “想家了?咱们这一次还要继续在倭国蛰伏,别看天皇和下一任天皇继承人被刺杀了,可是日本皇室成员还有很多。京都那边已经有了新的消息,说日本皇室正在蠢蠢欲动,他们准备派人到陆奥来收编这里的流浪武士,有大动作。”陈近南一边说一边看着身后,那是大明所在的方向。
  作为一个纯情报人员,他看不懂朱由检的布局,但是他也不笨。自从天皇死了之后,日本国内的局势,反而不像想象中那么汹涌,倒像是平静底下暗藏波涛。为什么南京的指令会让陈近南把骨干力量派到陆奥,陈近南似乎有些明白了。
  没过几日,果然有一群身穿贵族服饰的人来到了陆奥,然后紧接着,这些人就开始频繁地和武士中的一些领头的接触,似乎在密谋什么。
  在靠近海边的一间破旧的小院子里,陈近南正装模做样地晒这发臭的鱿鱼干。远处,从陆奥方向,有两个黑影急匆匆地朝这边跑来。陈近南看到黑影,还是习惯性地拿起望远镜看了一眼。镜头里的人影跑步的双腿是直的,一点不像倭人那种罗圈步,他放心地收起了望远镜,对着天空吹了一声口哨,像是海鸟鸣叫一样。
  “总舵主,姚堂主那边已经打探到准确消息了。这一次过来的倭人贵族就是皇室子弟,皇室宗人想利用这从的事情,集合流浪武士把幕府的权利夺回来,让皇室重新掌权。”这就是黑影带给陈近南的消息。
  每一个国家,都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团结,其内部必定有一些纷争存在,就像倭国,皇室和幕府之间的矛盾早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德川家当然是不愿意为了天皇而和郑家真的开战的,这一点其实早在朱由检的算计之中。但是皇室也并非真的为了死一个傀儡天皇而伤心,大家都不过是想利用这次事件,借题发挥而已。
  “派人把消息立刻回报给南京,请求下一步指示。”陈近南立刻吩咐道
  而同一时间,在暹罗国的一处海岸,岸边一个隐蔽的庄园里,方怡正带着口罩摇晃着手中的玻璃试剂,试剂里面的白色物体已经开始结晶了,颜色也越发的雪白。这个庄园里的每一个工作者都是穿戴着和方怡一样白色的大褂,他们都是大明国内学习很优秀的年轻学子。
  “大人,这批货已经达标,是否立即起运?”一个秀气的年轻小姑娘来到方怡跟前,但是这姑娘一开口,却是一口严肃的语气。
  “包装样式设计好了吗?”方怡问。
  “已经设计好了,没一个小玻璃瓶外面都用拉丁文书写了名称和一些鼓励试用的语句。应该能在欧洲通用。”小姑娘一脸骄傲,这件事她觉得自己做的很完美,欧洲这个时期就是通行的拉丁文。
  “啪!”的一声,方怡一巴掌就扇在小姑娘的脸上,姑娘动都没动。
  “愚蠢!难道你想鼓励欧洲走向一体化吗?统一的欧洲对大明有什么好的?”方怡呵斥道。
  “属下错了。我这就去改。”小姑娘一脸羞愧。
  “记住,以后凡是销往欧洲的货物,全部都要用不同的语言贴好标签。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等,越多越好,千万不要觉得麻烦而改用拉丁文。你们要首先抛弃使用拉丁文,这样虽然货物换一个国家就不好卖,但是能让欧洲人拢不到一起去。互相之间连语言都不通,凉他们也团结不起来。”方怡狠狠地说。
  这都是一些情报工作中很小的细节,可是不管是分化日本,还是分化欧洲,朱由检从一开始,就给情报部门立下了铁一样的规矩:哪怕再小的一个机会,也不要让对手有团结起来的可能,要利用一切机会,瓦解对手,制造矛盾。
  在方怡特意吩咐之后,这一批运往欧洲的特殊药品,全部被分成了七八种文字标签,正式发往欧洲各国。但是有些奇怪的是,这种货物没有跟着传统的大明货物一起走,而是惨杂在印度人的货物一起,通过荷兰人和英国人自己的船只,发往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