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心若相知

  崔瑜走在宇文恺塑像面前,仰起头,目不转睛地看他。
  1400多年前,他缔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都城,深刻影响了古代东方人居环境的建构。作为一代建筑巨匠,他当之无愧。
  可是,作为丈夫,他,称职吗?
  你我皆凡人,是凡人就有绕不过去的坎,化不开的情劫。多少同林鸟,已成分飞燕。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恋。
  纵然心里难过,崔瑜仍然不愿意怪他半分。
  “瑜儿,想什么呢?”尚恺打断了她纷飞的思绪。
  “没什么。就在想宇文恺这么伟大的人,在生活中会是什么样子。是否母慈子孝,夫妻恩爱,对子女的管教严不严苛,有什么业余爱好。”
  尽管他们曾一起生活过几年,但对于有些问题的答案,她也不甚明了。
  “我以为,不论他在专业上建树有多高,生活中都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他也有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兴趣,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也许他花了很多心血在工作上,受到当朝的嘉奖,甚至被后世赞誉。但在他心中,最重要的一定是来自亲人和爱人的依赖与信任。”
  “或许,你说的这些,他都得到了,却不珍惜呢?”
  “或许吧。”
  半晌,尚恺又说:“也许,他不慎错过了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但是,我不想错过你,崔瑜。”
  崔瑜躲闪,“尚总,怎么好端端地又扯到我这里来了!希望您以后不要再这样了,这样,对你对我都不够尊重。”
  “你是在介意我的婚约吗?”
  崔瑜忍不住回道:“请问,您是来自外太空的吗?一边筹备着结婚,一边风花雪月,关键是,对象还不是同一个人?本来呢,您结不结婚,跟谁结婚并不关我的事。可是,如果您继续一而再再二三的挑起风波,让闲言碎语不断攻击我,我还怎么在公司继续干下去?也麻烦您体谅一下我们劳苦大众!这年头,找一个饭碗不容易!”
  近段时间,前前后后发生了许多事,崔瑜越想越委屈,怎么可能不光火。以上措辞,她已经尽可能的让自己好涵养一些了。
  “对不起,瑜儿。是我没处理好!让你凭白受委屈。不过,你一定要相信我,除了你崔瑜,我不会娶任何人的!”
  “尚总,我何德何能,不配您如此器重!以后还是别再说这样的话了!”
  她再一次逃走了。烦躁又慌乱。
  人就像天上的星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相遇时,或许可以放射出灿烂的光辉,但决不可能改变自己的方向。
  很显然,尚恺不是属于自己的那个轨道。那么,宇文恺是吗?崔瑜问自己。
  她不知道。
  第二天就是招标会。
  随着一幅幅绝美的画卷铺陈眼前,崔瑜娓娓道来。
  “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盛世长安与当前大规模流行的的住宅样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街巷式布局、院落式空间、中式建筑风格。与长安城以十字轴布局、环路相通相联的大格局一样,形成了明确的主街宽、胡同窄、内庭院又豁然开朗的空间序列连续变化。
  有山有水,庭院阁楼,别有一番夕阳余晖塔玲独语的美意。
  与此同时,盛世长安在回归古代院落的生活意念和精神境界的同时,又吸纳了现代生活流线特点,以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室内居住空间实现舒适的居住生活。其内在的空间布置,以大面宽、小进深的方式实现住宅的生态化特征,延用地周边集中布置的布局方式,实现了内部连通,同时室内空间采光的均好性和冬季保暖效果又得到保证。
  综合体现中西式住宅的优势,旨在建成茹古涵今、中西合璧的中式宅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中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我们从祖先三千多年前,留下来的《诗经》里依然可以找到今天我们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是一份相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一份承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是一份修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那是一份告诫。
  这世世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里,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
  著名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曾说,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终了。
  我们的居所不只是身体栖息的家园,更是灵魂安放的地方。
  让我们去追寻这些民族的文化基因,去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
  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的崔瑜,身着织锦旗袍,发髻高挽,由内而外的自信,端庄中别有风情。那份东方神韵,宛若古典的花,开放在时光深处,就那么妖娆着,玲珑着,任在场所有人震撼。
  尚恺捧着模型登场。
  “盛世长安”所有房屋的屋顶均采用庑殿屋顶,对称部分多采用四角攒顶。屋顶坡度较缓,屋顶曲线恰倒好处,并配有精美的悬鱼。
  雄健的斗拱,深远的出檐,形成了高贵富丽的形象。斗拱大是隋唐时期建筑的基本特征。其风格奔放,又不失典雅,再加上斗拱与柱的比例甚大,更使它的结构之美显现的淋漓尽致。
  门窗采用版门和直棂窗。柱础多用莲花柱础,比较矮平。
  立面色彩多采用朱、白,对比度强烈,地面铺装均为青砖。
  庭院景观融入曲江池元素
  整体造型规整、雄浑、质朴、大气、明朗。
  很多年后,崔瑜都清晰地记得他们中标的这一天。
  一种难以解释的情绪再次向她袭来。她再一次地产生了强烈的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她想,大抵如此,在历史长河中,才会有众多的诗词、音律、剧作试图去一遍又一遍地证明男女之间看似不合理的感情。但更多的例子却只是证明了,它没有理由,没有道理,有的仅仅是渐渐的羁绊和不自知的沉迷。
  台下掌声雷动,台上的两人脉脉相对。
  心若相知,无言亦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