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沦陷
1932年1月,哈尔滨传来消息,说是被占领了,这意味着东三省全部沦陷了。日本人开始往东三省武装移民,大量的修建军事基地,他们甚至派遣军队在大兴安岭区域修建秘密基地,来做一些不为人知的、不可广告的事情。
东三省完全沦陷的消息,让全国人民群情激愤,抗日救国的声音越来越响。这就意味着共党发展的机会来了,孙昊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他根本没时间想,也不敢想小山村的事情。
上海、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的学生纷纷上街游行,坚决反对蒋的不抵抗政策,并要求蒋出兵东北,收复失地。这一游行活动在上海尤为激烈,上海各界也纷纷做出表态。
在这形式严峻的时刻,有一个叫做杜月笙的上海风云人物的爱国情怀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他拉上工商界领袖组织筹建了一个抗日的组织。在上海党委的支持下,“上海抗日救国会”应运而生,在抗日的道路上,杜月笙提出的第一个建议便是“抵制日货”,这一建议得到了众人的赞同,于是上海各界全面抵制日货,只要是发现有商店销售日本的产品就一律没收。很多专门售卖日货的商店因此纷纷关门,没有关门的商店也不敢售卖日货。
当时查到上海纱布公会理事长在自己商店里贩卖日货,被杜月笙的徒弟给囚禁起来。消息一出,工商界的领导纷纷前去救援,这个理事长的身份可非同一般,在工商界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上海商会会长等人的劝说下,杜月笙的徒弟始终都没有把这位理事长给放出来,并表示只听杜月笙的命令。无奈众人给杜月笙发了消息,才将此事解决,后来这件事传遍上海大街小巷,人们对杜月笙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日军进攻东北三省之时,东北各地民不聊生,大批难民从东北迁移,向南方进发,一路上颇为艰辛,吃喝得不到保障。于是全国各地便发起捐款行动,爱国热情高涨的杜月笙同时也发动朋友组织了一个“东北难民救济游艺会”,通过表演的形式为东北的难民筹款。这期间,杜月笙一直都在为筹款之事出谋划策,只要是杜月笙组织的筹款活动,基本都会亲自到场,通过自己的人脉,源源不断为灾区输送物资。
杜月笙的故事被大家宣扬开来,孙昊也知道了有杜月笙这号爱国人士,听说了杜组织的东北难民救济会,孙昊灵机一动,想到了或许可以从民间这条线路,找人帮忙去打听阿狸那边的消息呢!
于是孙昊也发动身边的人捐款,参加杜组织的救济会,想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和杜结实,一方面从难民那打听具体消息。
大约到了一个月后,也就是1932年的2月份,快过年的那会,孙昊终于有自己的活动时间了,通过和杜的几次信件接触,孙昊约到了和这个故事里的人物的见面。
孙昊独自一个人来到上海,心里怀着一种要见大人物的忐忑,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已经是个人物了。
1932年的上海,是全中国最繁华的地方,街头上人来人往,别的地方不常见的汽车这里多如牛毛。孙昊走在街上,商店很多,路上有几处在铺路。跑来跑去的黄包车拉着穿着体面的男男女女来来往往,走过步行街,商店里挂着许许多多孙昊都没有见过的小玩意。当孙昊看见一个女人穿着样式特别好看的旗袍时候,孙昊不由得开始幻想阿狸长大后穿旗袍的样子,阿狸皮肤那么白,要是发育的好一点的话,穿旗袍肯定也很好看,这个想法让孙昊迫不及待想去给阿狸买一身旗袍备着。
终于孙昊穿过步行街来到一处僻静的弄堂里,走到弄堂深处,孙昊看到一个斑驳的褐色木门,轻轻敲响这个木门,里面有人走动的声音响起,大概是来开门的。没错,大佬们碰头的地方总是很普通,要不就是在街头茶馆、要不就是在路边民宿,在高档的消费场所的保密性还不如这些地方。
走进门,孙昊发现里面别有洞天,精致的景观树木被栽种在院子里,栏杆都是雕刻过然后在用油漆刷过的,上面还挂着好多鸟笼,叽叽喳喳十分嘈杂。有几个佣人正在给树木浇水,给鸟雀添食。
孙昊被门房引着来到一间放满了书的房间,中间放着一张很大的桌子,窗边也放着桌子。孙昊当然不好直接找地方坐下,也不能随便翻看这里面的任何东西,于是僵立在窗边。索性这个宅子的主人很快就来了。
“呵呵,听说你是共党的?”孙昊还没转身看到人,那人倒是先问起话来,“是为了拉我进共党才来的吗?”
孙昊有些讶然,其实他并不打算看到个人就拉进组织的,而且他也不清楚这个人的背景,只听说他是个爱国人士,大家都很尊敬他。孙昊转过身,上下打量这个人,这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长马脸,穿着很普通的黑色中山装,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值得拉拢的地方。
看到孙昊神情讶然,男人停住了问话,等待孙昊的答复。
“哦呵呵,杜先生你好,我是孙昊,我刚加入组织不久,还不清楚一些情况,我这次来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给你们带捐款来的,就是资助东北难民的,二则是希望通过杜先生的关系打听一下东北的家人现在的情况。”孙昊开门见山就把目的直接说出来了,他又不是来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的,也没兴趣知道这个杜先生有什么底细,所以把话直接说出来比较稳妥。
“这个好办,咱们坐下说吧。”听到孙昊直截了当地说出目的,那男人明显轻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