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蜀身毒道 二

  她略微沉思,组织好语言后,开口说道:“混合回青和石子青的做法,在明朝的青花瓷器上经常见到,但万历中期,发生了一件事情,迫使官窑改变了青料的用料。”
  齐韵迫不及待:“什么事情?”
  “国库空虚,景德镇御窑没钱再买回青料。刚才周老已经提过,回青料价格昂贵,最初更是比黄金还要贵重,所以明朝官窑急需以一种更加廉价的青料来代替,崇祯七年,御窑厂在浙江金华、绍兴一带找到了便宜的替代品,也就是浙料。”
  “从崇祯年间到清朝光绪年间,几乎所有的官窑瓷器都采用了浙料。但在崇祯年以前,官窑瓷器中,绝无可能出现浙料。所以,混杂浙料的这一只瓷瓶,在年份上一定晚于未曾使用浙料的瓷瓶。”
  许清如一番话,将原因结果清楚地解释出来,然而还是有人无法接受:“既然这两只瓷瓶都是赝品,造赝的人用什么料,根本不可能受到时代的局限,他想用什么料,就用什么料。”
  提出质疑的是梅兴中,这个疑问看似并没有什么问题。
  造赝的人,想的是如何造出与真品相似的赝品,如果造赝的人,生活在一个既有回青料又有浙料的年代,那么他想用什么就用什么。
  许清如摇头:“这不可能,未曾使用浙料的那只瓷瓶,一定是正德年间的物件。”
  许清如这番话,算是完完全全确定了其中一只瓷瓶的年份。用目鉴手段判定一件瓷器为真为假,这不稀罕。
  用目鉴手段判定一件真品是什么年份,这也不稀罕。
  但用目鉴手段判断一件赝品,尤其是一件与真品年代相隔不算久远的赝品,这可就有些奇葩了。
  造赝一直是古物鉴定最大的障碍,因为他们可以跳脱出时代的局限,用贴近真品的材料,制造出赝品。
  “这怎么可能?正德和洪武才相隔一百来年吧?有必要仿制出一个这么逼真的赝品?”
  “青花用料说了半天,也才搞明白是正德之后的物件,我真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办法能够鉴定出具体的年份。”
  “你当然鉴定不出来了,不然你不就是掌门了?”
  ……
  低下的议论声又响了起来,齐韵已经不想去阻止了,任由众人叽里呱啦说了十来分钟,而后逐渐安静下来。
  许清如也不急,等这一次的嘈杂过去后,才开口说道:“《事物绀珠》里记载了回青来自于国外,但同时也记载了,这一原料是‘大王当镇云南得之’,也就是说,当时通过云南这个地方,获得了回青。在进一步解释,回青是通过蜀身毒道,从西域进入中原地区。”
  “蜀身毒道!”
  现场已经有人几乎站了起来。
  这条自汉武帝时期便存在的古老通道,被称为西南陆地的“丝绸之路”,从四川起,经过云南,进入缅甸、印度、中亚的等地。
  另一条与蜀身毒道一样,沟通西南与中亚地区的通道,便是赫赫有名的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