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荆州三战

  风雨初上离故乡,又是一年午端阳。
  今日正是唐人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虽不是清明,可临安城老少百姓纷纷踩着似火骄阳前往长江临江吊冥。家中儿郎于去年策马出边塞,今日只得魂归故里。
  后世史书记载,大唐太初元年五月五日,东齐主帅封邪,率二十万军南下,兵锋直指桂阳郡。
  荆州三战,就此展开!
  占据桂阳后,吴冲麾下所有人马达到了十五万之多,除了从囚龙关带来的几万人外,还有桂阳当地一些小型军阀势力,也有江南道腹地州郡临时抽调的一些青壮将士。
  当日吴冲在九嶷山上所做出的承诺也已实现,五千轻骑不仅加入了戎敌军,更被分配在了临斗营!
  在广陵原一战上,吴冲所统率的一万临斗营,直面赵星河麾下乌骑营两个时辰之久,其战力有目共睹,如果说十年以前天下最精锐的军队是镇国公扬威军,那现在天下最有潜力的部队便是吴冲的临斗营!
  虽说赵星河乌骑营也可直面临斗营而不倒,但乌骑营却都是重骑兵,也被号称是“一锤子”买卖的兵种。短途奔袭作战重骑军是无冕之王,但长时间鏖战的话轻骑兵就占了莫大优势。所以从综合方面来考虑的话,临斗营的确是比乌骑营强上那么一点。
  打下桂阳后,吴冲徐瑾辰两人对沈千军的安排问题也有过一次商议。
  沈千军在那一战中表现的极为悍勇,手中唐刀如那勾魂索一般,面前十步处,无人敢近身!在所有唐军中斩敌最多,一战斩敌二百余甲!
  这样一位悍将在眼前,吴冲两人岂能不争一争?
  吴冲抢在徐瑾辰开出条件,诱惑道:“沈兄弟啊,要不要来我戎敌军?以后这临斗营统领的位置就是你的了!”
  闻言,沈千军喉咙滚动一下,还未说话,徐瑾辰红着脸道:“来我破西军,你就是副统领!”
  两人争的面红耳赤,最后吴冲冷静下来道:“我俩条件不边,依旧是那般,不过我可以给你分析分析。我戎敌军不设副帅一职,只有万夫长,营房统制,不过我临斗营的确需要一位能够一骑当千的统帅!但你终其一生也就只能做到这里了。破西军的话副帅,以后随着破西军规模越来越大,你手中兵权也会水涨船高。但还有一条路子,就是你跟着朝廷混,说不得以后也能自立营号啥的。”
  沈千军苦笑道:“算了,我在朝中尚无根基,身后也没什么背景,到头来还不是真正掌权者手中玩物”
  顿了顿,沈千军嬉笑道:“徐将军,敢问明珠郡主殿下可是令妹?”
  徐瑾辰疑惑道:“正是吾妹,有问题?”
  “咳咳,大舅哥,那我就跟着你混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沈千军偷瞄了徐瑾辰一眼,低眉顺眼的说道。
  徐瑾辰愣了愣,满头黑线道:“原来你小子是打我妹的注意?行,让你来我破西军,至于你能不能讨得梓媛欢心,就看你本事了。”
  说罢,徐瑾辰和吴冲对视一眼,会心一笑。
  其中深意不言而喻,“你想追求梓媛,我不拦你,但别忘了还有个杨孟君!”
  见徐瑾辰允许,沈千军哈哈大笑,“好嘞,大舅哥别忘了破西军副统领一职呦。”
  徐瑾辰无奈一笑。倒是吴冲心里为这个小子深深感到惋惜,虽说孟君已经有了洛清怡吧,但咱们大唐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
  徐瑾辰拍了拍沈千军肩膀,意味深长道:“你唐刀耍的不错,本帅给你的第一条命令就是把你自己琢磨出来的刀法毫不保留的教给破西军两万人给咱们破西军也打造出一支不亚于临斗营乌骑营的强军劲旅!”
  闻言,沈千军目瞪口呆。
  吴冲两人哈哈一笑,纷纷出了帅帐。
  平寂了月余之久的荆州,随着齐军南下再次吸引住了天下人的目光。
  先前两战,也再次坐实了吴冲“飞将”之名,一日渡汉江,瞬息之间拿下整个桂阳郡。而这一个多月,世间那些用兵之人也发觉了一个问题,吴冲用兵不仅快,而且用计也大巧成拙。相比之下赵星河就平稳许多。
  甚至有人笑言,圣绣坊所公布的天下名将榜单应该换一换序列了,吴冲应该排在第一才对。
  对于这种说法,赞同的人并不是很多,赵星河积威十数年,打的西夏不敢东进一步,更重要的是,赵星河守护了整个西蜀数百万子民的太平安康,这种对天下子民的贡献,是目前吴冲所万万不能比的。
  虽说各忠于其主,但不管是武将也好谋臣也罢,无不佩服赵星河为人。十年前,大唐先帝就是因为西出玉门关讨伐西夏国失败才身受重伤不治身亡,而后作为大唐子民精神寄托的长安城也亡于西夏之手。大唐危难之际,是这个西蜀军神白衣出世,再次收复长安城,更击退西夏三千里,使其十年来连玉门关的影子都看不到。故此,杨正平临终前最后的遗言便是让杨孟君光复长安归于大唐。
  时至今日,先前叛乱我五王除了最先功败垂成的越王以外,纷纷露出了爪牙,后人也到了与其盖棺而论的时候。
  老燕王在起兵的第二年就亡于外族,死在了关外,是最令人惋惜的一位王爷。老蜀王,虽画地而立,但终其一生也未称帝,徒留下无数悬念,是最让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位。岭南王无奈之下联合南诏自立,称为韶国,是被世人骂的最惨烈的一位。琅琊王枭雄一世,是最让人敬畏的一位。
  但世人最不解的便是,国难当头,五王为何不发兵勤帝,捍卫大唐江山,而是选择了落井下石。如果说一个两个有称帝之心倒也罢了,五王都有此意就万万不是巧合所能解释的通的了。
  对于这种现象,众说芬坛。有人说这是因为杨家之过,也有人说是因为先帝执政之过。但最真实的原因,恐怕如今只有岭南王和琅琊王这两位直接参与者心里明白吧。
  这背后究竟有何等惊天阴谋,一切只能留给时间,留给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