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准备掀桌子的皇帝
比如杀吕伯奢一家那句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又比如杀王垕时说借汝人头一用,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又比如杀杨修时,杨修的那句鸡肋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又比如吾梦中好杀人……
这位骑妻王虽然杀了很多人,绝大部分杀了就杀了,屁事都没有,但唯独杀边让一事让这位骑妻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公元190年曹操因为不忿于反董联盟内部的扯皮与倾轧就独自率领军队追杀董卓军而遭遇埋伏兵败,失去兵力与地盘的曹操只好去投靠自己的发小袁绍。
袁绍也不是好鸟,他为了对付兖州刺史刘岱就把曹操派到了兖州东郡当太守。
192年,青州黄巾军南下进攻兖州,兖州刺史刘岱命令曹操救援,曹操以防备黑山军(黄巾军残部)为由拒不支援,刘岱无奈又下令济北相鲍信支援,鲍信到是去了,不过磨磨蹭蹭就是不到,导致汉室宗亲刘岱被围攻致死。等刘岱死后,曹操才联合鲍信击败青州黄巾军。最终的结果是鲍信战死,曹操成功的升任兖州牧。
众所周知汉末到三国时出现了无数精彩绝艳的人物,边让就是其中的一位。边让以前深受大将军何进以及汉灵帝的信重一度官至扬州九江郡的郡守,他在兖州以至于整个天下都有不小的名望。
两个带兵的属下拒不支援导致长官战死,而且其中的一位战死了,另一位成功的升任兖州牧。要说这其中没有猫腻,你信不?反正边让不信。
身为正统的士族文人,边让本来就看不惯宦官世家出身的曹操(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大太监,父亲曹嵩是过继给曹腾的,曹嵩继承爵位后又花钱买了个太尉的职位,因此曹家深被士族耻笑),再加上曹操又以不正当的手段间接害死了刘岱谋取了兖州就更加鄙视他了。
边让多聪明,知道自己玩武的肯定玩不过曹操就仗着自己的身份与名望玩文的。于是各种冷嘲热讽不断还直接进行人身攻击。不过聪明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他以为曹操不敢杀自己,哪知道曹操本来就因为出身问题屡屡受到别人的蔑视有些自卑,哪里忍受的了边让这么骂。再加上边让名望很高,一旦把阴死上司的屎盆子彻底扣在他头上,他以后还怎么做人。
于是恼怒成羞的曹操让手下弄死了边让还杀了他全家。这下子曹操算捅了马蜂窝了,兖州整个士族集团算是恨上他了。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规矩,在汉末士族之间当然也有自己的规矩,你曹操因为边让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杀了他全家,那以后还让不让我们说话了。我们不能说话还有什么影响力可言。无论在什么时代,话语权都是最重要的权力,你曹操今天因为边让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杀了他,是不是明天也以相同的理由杀我们?
于是在曹操以为父复仇的名义进攻徐州时,兖州士族集体反了,直接把吕布迎进兖州奉为主公对抗曹操,甚至连陈留太守张邈都反了。
张邈和曹操的关系可不一般。他们关系好到什么程度?两个人不但是光着屁股玩到大的,甚至是生死之交。当初曹操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击败时,张邈直接将自己军队交给曹操率领,后来张邈因为骂袁绍而被袁绍记恨,是曹操顶着压力保全了张邈。曹操为了报父仇而进攻徐州时就嘱咐家人,一旦失败就去投靠张邈。可见两个人的关系之好。也由此可见,曹操杀边让如何的不得人心。
兖州集体反叛这件事情给于曹操极其大的打击。要不是曹家与夏侯家底蕴深厚加上曹操有本事,没准真让刘备与吕布联手打击的一蹶不振从而退出争霸天下的序列。
从那以后,曹操便学乖了,杀人都找好让别人无法反驳的借口,没借口或名望不足时再也不敢胡乱动手。比如杀杨修、杀蔡瑁就是用的军法,杀的让人无话可说。
寇白门说这个典故就是一种委婉的提醒,提醒朱慈烺你现在的威望还不够,最起码不够压制江南的这些大士绅。
杀人很简单,一刀了事。但朱慈烺能不能承担杀人之后的反噬?很显然在寇白门眼中现在的朱慈烺还不能。
寇白门出身微寒自然知道民间与士林都怎么想的,都如何看待大明皇室的。而袁继咸不同,他本身就是高官,与民间、士林已经隔的很远了。虽然他也意识到皇帝的威望与大明的根基已经被动摇的很厉害了,但绝不至于连压制江南的能力都没有。所以他还认为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此事也怪不得他。
其实之前,朱慈烺派沐天波去苏杭时就已经考虑这个问题了。
苏杭一带是地主土豪们没反抗就望风投降的,这是赤裸裸的叛国。沐天波以叛国和触犯军法杀人,这一点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无话可说。而且杀人的是沐天波,就算杀错了,黑锅也是沐天波背。你反叛甚至对皇帝有敌意就没道理了。更何况收回来的土地都给贫民耕种,既得利益的百姓根本就不可能跟着那些不满的人胡来。失去道义与民众基础的反叛,根本掀不起什么浪花。也就是麻烦一点,乱一点而已。
南京与苏杭的情况又有些不同,南京是被朱家自己人与朝廷高官出卖的,南京周边的士绅也是受害者。他们完全是被迫投降的,朱慈烺没有充足的理由杀人,顶多处罚而已。再加上法不责众,他们就有一定的底气与朱慈烺对抗。这也是他们敢编排皇帝的主要原因。
朱慈烺久久不吱声,心里却想着大明皇帝的威望从什么时候动摇的?
这要追溯到万历时期,那时万历帝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大规模派遣太监到各地征收钱粮。太监到了地方肆意妄为,导致各地暴动不止。大明皇室的威信开始动摇。等到了崇祯末期,崇祯帝又杀了几位重臣,从此皇帝的威信就全无了。
要不然吴三桂、左良玉、刘泽清怎么敢在北京被围攻的情况下拥兵自重巡回不进,朱国弼又怎么敢私自扣着福建的二十多万两税赋不北上,江南的留守大臣怎么敢不寻找太子就另立皇帝。
而且他们立皇帝就立呗,却公然成为两派,要拥立不同的王爷(潞王和福王)。在原历史中,朱由崧被俘虏后他们又公然拥立两个皇帝(唐王和桂王)。按照血缘关系潞王和唐王根本没资格和福王、桂王争。这根本上的原因还在于大明皇室的威望已经丧失殆尽,谁都没拿朱家当回事,只不过根据自己的利益争执而已。
也有人说,另立皇帝本来就有政治'斗争,可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时,明代宗朱祁钰上位时怎么没有争执,明武宗朱厚照无子,明世宗朱厚熜继位时怎么没有争执,甚至朱厚熜还威胁不开正门就不当皇帝了,当时的大臣可是二话没说就妥协了。最后一位崇祯帝上位,朝廷可是一点异议都没有。怎么到了朱由崧,朱由榔就起争执了,甚至还出现两帝并列的现象。
要说朱祁钰是朱祁镇的亲弟弟,朱由检是朱由校的亲弟弟,但朱厚熜可不是朱厚照的亲弟弟,只是亲堂兄弟。同理,朱由检与朱由崧、朱由榔也是亲堂兄弟。他们怎么当皇帝当的艰难?根子里就是大明皇室式微导致底下的人根本没拿他们当回事。
自己虽然是正统也打了几场胜仗甚至收回了南京但也只是止住了大明继续倾塌的势头而已。还没有到让大部分士绅认为自己能成功复兴大明的程度。现在之所以能让那群人不敢异动也只不过是自己的兵势一时太盛,他们都在观望而已。
要想完全压制住就必须彻底收复淮北稳住整个江南。不然大军一旦北上,自己就面临非常大的压力,甚至有人会和北面眉来眼去破坏自己的战略,导致北伐功败垂成。这不是没有先例的。当初岳飞怎么败的?还不是后面的人拖后腿。
见皇帝久久不说话,寇白门继续说道:“陛下请听臣一句,此事代价太大了。”
袁继咸见朱慈烺与洪承畴的反应就知道自己有些想当然了,无奈的叹息一声就闭口不言了。
朱慈烺敲了敲椅子的扶手说道:“此事从长再议。”
寇白门硬着头皮道:“臣虽不才,但臣愿充当使者解决此事。”
朱慈烺笑了笑没说话,袁继咸也不想支持自己的势力受损失太大也接口道:“臣愿配合寇大人处理此事。”
朱慈烺心中冷笑,袁继咸到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寇白门的面子大才说配合她。寇白门能空手募集二万两黄金,袁继咸就算把自己卖了也弄不来那么多。
二万两黄金,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不算通货膨胀也有四亿多人民币,要算上通货膨胀价格就更高了。
空口白牙的要那么多钱还不用还,有几个人能办到?反正朱慈烺自问自己要不是皇帝的话根本办不到。所以他毫不怀疑寇白门能弄更多的钱回来。
问题是朱慈烺虽然缺钱,但更缺土地。就算寇白门与袁继咸真的要来几百万两白银,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接着呢?北面逃来的百姓以什么为生?总不能一直养着吧。就算是后世也一时解决不了那么多人的工作问题,更何况是现在。
原本按照朱慈烺的计划,扬州、江阴、嘉定等被屠城的地方能安置一些,南京、苏、松、杭一带收回来的土地再安置一些,一部分进入新建的纺织、水泥、武器等工厂。还有剩余的劳力以工代赈去修从南京到苏、松、杭的路。
南京的土地收不回来就有些麻烦了,这么多人没有生计肯定会乱起来。总不能举起屠刀吧?
“袁爱卿,寇爱卿,你们有心了。此事我再好好思虑一下。”对于勇于任事的人,朱慈烺从来都是鼓励态度的,实行不实行是一回事,但态度要摆出来。
二人对视一眼就无奈的躬身行了一礼,他们不认为皇帝能有什么好的办法。除非拖到北征顺利才能借军威强行开杀戒,不过那时候黄花菜都凉。
洪承畴张了张嘴想开口说话,朱慈烺向他摇了摇头笑笑示意自己知道他的意思,让他不用多说了。
洪承畴不是没考虑反噬的问题,但他的想法很简单,实在不行就由他或者别人来处理此事,黑锅他们来背。只要皇帝别把他们扔出来就行。只不过他没想到朱慈烺不想让任何人来背黑锅。
朱慈烺不让他去是因为已经晚了。要是自己没摆出态度,让洪承畴去或许能遮一下羞。到如今这个情况,真当天下人都是傻子不成?
望着大殿的顶部,朱慈烺笑了笑,真当自己没法子不成?自己是不能掀桌子,可不代表自己不能作势掀桌子。掀不掀桌子是皇帝的特权,别人还真不敢。
不就是绑架舆论把自己打造成受害者的形象来博取大众的同情么?跟谁不会似的。后世见的多了,君不见那啥幼女都能把自己打造成受害者来博取人们的同情,更何况自己这无父无母还没成年的皇帝。(明代以前,男子满二十才行成人礼取字)
只不过有点疼啊……朱慈烺默默的摸摸自己的胸口。真以为吃定自己了不成?笑话!还治不了你们了。不让你们大吐血,老子当个屁的皇帝!岂不是白活两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