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文思豆腐
这道据说是由和尚发明的羹汤,或许是最负盛名的一道淮扬菜。
细腻嫩滑的上好水豆腐,用几百刀切成头发一般粗细的银丝,可谓是中餐对于刀工的极致展现。
有些人认为它只是注重炫技,豆腐即使切成头发丝也还是豆腐。你也可以说这是装逼菜的典范,平平无奇的食材却硬要卖出高价。
但对于每个立志要成为淮扬菜名厨的人来说,文思豆腐都是一道绕不开的坎。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经成为了这个菜系的一个重要符号,你可以对它嗤之以鼻,但却没法无视它。
沉重,但却异常锋利的中式菜刀被赵启铭握在手中,刘云也屏气凝神,站在一旁仔细观摩。
赵启铭的右手稳稳握住刀柄,左手微微握拳,第二指节抵住刀身。只见他右手手腕轻抖,刀锋自上而下,将水嫩的豆腐轻盈地片切出纤薄的一片。刀刃撞击在厚重的原木菜板上,发出扎实的声响。继而是第二次、第三次,他抖刀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刀刃撞击的声音依旧坚实如初。
这种沉稳的刀工,需要的不仅仅是过人的腕力,更是千锤百炼打磨出的肌肉记忆。没有个十年左右的功夫,根本下不来。
并没有花费太久的时间,整块长条形的豆腐就被切成了无数层的薄片。
赵启铭的左手如吉他扫弦一般,从左向右在豆腐顶部轻柔的一抹,所有的薄片便好像多米诺骨牌一般地整齐叠倒下来。
这次他的抖刀速度更快,豆腐也随着细密的刀法由片变成了丝。期间,他左手时而从边上一个大碗中沾上些清水,抖落在豆腐上面——这是防止豆腐断开的好手段。
所有的豆腐切好之后,赵启铭将刀锋沿着案板推动,将所有的豆腐丝码在了菜刀之上,继而将它们送入清水碗中。
一双筷子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在水中搅动,所有的豆腐丝随着水流的漩涡不断分散,竟然看不到一根断裂。
打散了豆腐之后,赵启铭让它们在水中醒着,自己开始准备配料。
三种配菜各有讲究,香菇提味、冬笋增鲜、青菜调剂配色。
赵启铭将它们一一切成细丝,三种食材质地不尽相同,他所运用的刀法自然也不一样。这种对于普通食材的处理,其实更能看出一个厨师的基本功,刘云也不由得暗暗点头。
香菇和冬笋焯过水之后,就到了最后烹饪的环节。
赵启铭看了看节目组准备的鸡汤,汤色纯清如白水。他先凑近闻了闻,然后又尝了尝味道。
“汤不错,你做的?”赵启铭放下勺子,满意的点头说道。
“路老做的,用的三岁土鸡熬制的底汤,提清也是他亲自动的手。”
“……”赵启铭皱了皱眉,不过终究没说什么,将碗中清汤倒入了炒锅。
清汤沸腾之后入盐调味,然后再加入笋丝和香菇丝略略炖煮。
他打芡的方法很有趣,只见他右手用手勺取了半勺子冷汤,左手抓粉在其中轻轻搅动,然后顺势将手勺推入锅中,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水淀粉将清汤晕染成白色,随着手勺的搅动又旋即恢复澄清,继而变得晶莹。
赵启铭将清水碗中的豆腐丝过筛,然后一并扣入了锅中。这次,他只用手勺的背部在汤水表面旋转,水涡产生的离心力既能滑散食材,又不会让手勺的切口破坏豆腐丝的完整。
他的右手轻柔地推着手勺,同时左手抓起青菜丝撒进汤中,又熬了片刻,这道文思豆腐就算大功告成了。
“很精彩。”刘云看着他将汤羹汇入碗中,形状很像一朵盛开的白色菊花。
“谢谢。”赵启铭用纸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在录影棚强烈的灯光之下做这种功夫菜,对体力的消耗无疑是巨大的。
刘云左手端起了碗,开始品尝这道名菜。味道总的说来和记忆中的差不多,就跟它的卖相一样,极度的淡雅。路长春调制的鸡汤香味浓郁,几样配菜的风味也颇有层次,豆腐更是入口即化。
他一口气喝干了整碗的羹汤,节目录到现在,他真的是有些饿了。
“我听说有的地方,厨师会在文思豆腐羹里加上蟹黄之类的食材。”刘云放下手中的汤碗,似乎是不经意的说了一句。
赵启铭一愣,随即应道:“是。其实我们店也会在底汤里加南瓜蓉和蟹肉,这有什么问题么?”
“没有。我只是担心你是那种固守传统做法,不接受口味改良的人。老实说,淮扬菜味道并不算寡淡,菜色本身韵味也很深厚。不过单以味道而言,略微欠缺一些冲击力,其实并不适合参加比赛。”
“我明白你的意思。”赵启铭道,“文思豆腐本来就是寺庙中的素斋,按说最初也不会使用鸡汤。所谓的传统,也是从更加传统的做法中改良来的,这道理我懂。”
“说得好!那接下来的比赛,我们一起加油!”
………
到了中午十二点整,导演项成宣布节目暂停,给了大伙儿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选手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一边聊着刚才的比赛,一边吃着节目组提供的盒饭。
刘云拿着自己队伍的选手资料,在场馆角落里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准备研究接下来的选人思路。
在他身后,那位敬业的摄影大哥仍然在一路跟拍,似乎想要给后期剪辑捕捉更多的花絮。
“这么认真啊?”
身后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刘云听出那正是谭阳。
“没办法,遇到点麻烦。”他没有回头,仍然翻看着手中的资料。
“怎么了?”谭阳在他身边坐了下来。
“我那一组只有两个粤菜师傅,选择面太小了。”刘云仔细核对了一遍名单说道,“按说华南区的比赛我是在现场的,这不科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