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关于梦,自古以来有多种解读,在中国影响最广的是《周公解梦》,这本书在中国可以说人尽皆知。《周公解梦》是靠人的梦来卜吉凶的一本解梦书籍,共有七类梦境的解述。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孔子梦的“吾不复梦见周公矣”在儒家学说中经常会出现。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周公解梦》作为民间的解梦之书,是后人借周公姬旦之名而撰写传播。
与其说《周公解梦》是本书不如说它是一本解梦词典,看过《周公解梦》的人可能会发现,关于一个梦,书里记载的含义可能有几种,或吉或凶,这就看你如何解读了!现在坚持相信《周公解梦》的人应该不多了!近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让人们对梦有了更多认识,比如弗洛伊德、荣格等人的研究,其中尤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最广为人知,弗洛伊德将梦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他在《梦的解析》书中引入了本我概念,阐述了他的潜意识理论,用来解析梦,并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尤其是清醒时被压抑的欲望。很多心理学家接受并开始推广弗洛伊德的学说,认为梦境表达了人们日间没有满足的欲望,不管是否意识到都是如此。但弗洛伊德的理论从没有获得过任何科学验证,恰恰相反,不少心理学家的实验得出了与弗洛伊德学说相悖的结论。神经科学家伊斯梅特.卡拉坎曾在1970年要求一群年轻男性两周内不进行**或发生性关系,以此来了解他们与情色内容有关的梦是否增多,结果是完全没有。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通过多导睡眠图、脑电图及利用传感器完成的眼动、肌肉紧张度、心率、呼吸量等生理学测量,科学家在50多年前就知道睡眠包括两个阶段,分别被称为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之前科学家认为人仅仅在快速眼动睡眠的阶段做梦,但其实在慢波睡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里也有梦境。
有很多轶闻趣事都讲述了梦带来的创造力和独有的图像串联效果:例如19世纪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之所以能发现苯分子环状结构,正是因为梦到了一条首尾相接的蛇在分子内转动;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制作出著名的元素周期表后也曾回忆说:“我在梦中曾见到一表格,所有元素各归其位。”
梦时常违背逻辑,而且似乎被紧锁在做梦者的脑中,做梦者也无法实时将内容告知外界。尽管现代技术手段如此丰富,但科学家们还是无法了解做梦者的主观体验。要想知道梦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最简单也最古老的办法,就是等做梦者醒来后,请他讲述自己的梦。这种方法最大的困难是要在梦境记忆消失前迅速采集记忆。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使用“梦境记录本”让做梦者写下或画下自己记得的内容,严格说来,万风就是一个试验对象,而那个研究者就是他的妈妈——袁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