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重返高阳宫
晚上,晏鸣放下手中繁忙的公务,到晏老夫人的积寿院里陪着老母妻儿一道用晚膳。膳毕,晏长青又到父亲的书房里替父亲分了一回茶,又与父亲谈了许久,这才返回闲庭居来。
清晨,闲庭居的人起了一个大早,素碧慧心四已收拾好一应物事。晏长青便辞别家人,上了马车,跟随着户部安排到桓山高阳宫送给养的官兵们,一道离开了帝都,朝着百里之外的桓山而去。
因是跟着行头官兵一路急行军,至傍晚时分,晏长青所乘的马车便已到达了高阳宫的山脚下。甫下马车,便见早便得了信的七皇子钟离羽由高阳宫副统领谢进陪着,正候在山门前的阶梯下。
“晏姐姐。”钟离羽见到了晏长青,兴高采烈的跑了过来:“晏姐姐,你可算回来了。”
晏长青见了钟离羽也很是高兴,互相见了礼,又将十五六岁的英俊少年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打趣道:“这一个月未见,七皇子似是长高了一点。”
少年人闻言,倒是不好意思的咧开嘴笑了。晏长青又与谢进见了礼,一行人便高高兴兴的往山上的高阳宫而去。路上,不待晏长青问,钟离羽与谢进已不约而同的说起了这一个月来高阳宫的情况。
话说,自晏长青离开后,朝庭陆续派来官兵,给原本滞留在高阳宫的近千村民发放了各式救灾物事,又领着他们返回桓山脚下的村庄,让他们得以重建家园,等等。
几人边说边拾级而上,便见宫卫统领李澜领着另个副统领,与高阳宫主事太监佟允也早已迎在了宫门前。晏长青只得与他们一一见礼,又简单寒暄了几句。便让四姝先挑出送给太后的礼品,与钟离羽一道直接前往朝霞殿向太后请安。
朝霞殿里,太后自那起暴雨后大病了一场,虽后来逐渐好转。便毕竟上了年纪,经不起折腾,这一段时日来,一直都有些精神不振。
又加上如今已是深秋,天气渐冷,病愈后的太后便有些畏寒,日常多是呆在这朝霞殿里打发时日,便是连后苑也极少去了,那些她亲手所裁的花草更是早便丢到了一边了。
如今见晏长青回来高阳宫,便强打精神问了几句她在江阴治疫的事,又问了问帝都如今的情况,晏长青只是轻描淡写的回了几句,说是听父亲说皇上身体仍然抱恙,仍由太子帮着皇上理政,旁得便并不知晓了。
太后也并没有再多追问,挥了挥手,让晏长青与钟离羽退了出去。孙嬷嬷则亲自将晏长青他们送出了朝霞殿,主动与晏长青说起了一些太后现如今身体的情况。
如意殿里,此时已备好一桌丰盛的膳食,晏长青与钟离羽便如以往在高阳宫的那些日子一般,双双坐了下来,在四姝与葛根的服侍下用起晚膳。
膳毕,待宫人撤了食案,又奉上了热茶,钟离羽便开始缠着晏长青问了许多关于帝都各处的受灾情况,以及江南的灾情与疫情具体治理的情况。
晏长青有意让自出生起便深居皇宫,毫无民间生活经验的钟离羽能够了解帝国民生,获知百姓疾苦,便十分耐心的将这一个月来的情形,事无巨细的说与了钟离羽。
包括她此次赶赴江阴沿途所遇见的各种灾难情形,以及到达江阴后,目睹整个江阴被封锁,许多重疫区被隔离的情形,详细的治疫情况,以及在时疫中死去了多少人,等等。
钟离羽听得极其认真,脸上渐渐显出了几分严肃。待听晏长青说完,久久不语,到了最后,终化为一声叹息:“如此天灾人祸,最受苦的便是帝国老百姓也幸得朝庭救灾得力,幸得陈老夫人和姐姐冶疫有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闻言,晏长青静静的凝视着钟离羽,少年的脸上,还带着几分与年龄所不符的端凝之色,还有几分尚未褪去的怜悯与痛惜。晏长青不由得在心里想,他,或许真的不同于别的钟离氏的人吧。
高阳宫半年多时日的相处,以及暴雨过后安置山下那近千村民时,高阳宫采取自救时少年人的种种反应,对她的种种支持,让晏长青觉得,这个少年人是真的有别于其他的钟离氏的人。
晏长青自问有几分看人的眼光,在这个少年人与她一起滞留在高阳宫时,她的确是出于怜惜的心理,认为这个少年虽贵为皇子,却自幼经历磨难,她应该对这个与自己弟弟同龄的少年人好一些。
随着相处日深,这个少年人的本真,身上积极与阳光的一面,便渐渐释放了出来。晏长青又见他酷爱读书,便开始有意识的帮助他,辅导他,给他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甚至渐渐讲解到一些策论方面。
晏长青是望舒先生亲自教导出来的,以她之能,便是到临川书院教书育人,也是够资格的。因此,对于指导一名皇子的学问,自然不在话下。
而钟离羽呢,原本便对晏长青抱有好感,视她如姐姐般相处。随着相处日深,他便渐渐折服于晏长青的才华学识,更是将晏长青视如师长一般,常常虚心求教,遇到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定然找晏长青来解惑。
思及此,晏长青便望向钟离羽,含笑而问:“我不在的这一个月里头,七皇子可都读了些甚么书?又学到了些甚么新的知识?”
钟离羽双眼中顿时闪出亮光,迫不及待的告诉了晏长青,他最近都读了些什么书,又遇到了些什么新的困惑,纷纷的说与了晏长青。
晏长青静静的倾听着,开始耐心的为钟离羽讲解,为他梳理脉络,开拓他的思路,引导他的思想,牵引着钟离羽一步一步的得以拨云见日,直抵事物的本质。
被烛火照得十分明亮的如意殿里,晏长青与钟离羽分坐书案两侧,他们面前的书案上摆满各式书籍。年轻女子纤纤素手指着某本书的某处低声讲解。十五六岁的少年正襟危坐,认真聆听,不停点头。
直到戊时将过,慧心进来提醒了时辰,晏长青才打发了依依不舍的钟离羽离去。开始洗浴更衣,洗去这一天的疲乏,迎接重返高阳宫的第一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