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思远先生
言罢,站了起来,朝着思远先生再施一礼:“近日,长青与外祖母叨扰府上,无以为报先生得空时,尽可唤长青过来分一盏茶给先生解乏。”
思远先生朝着晏长青摆了摆手,让她坐下来:“你这孩子,忒是客气,我与你外祖几十年的交情,你和你外祖母来了江阴,岂能不住我家我是不知,若知晓,早在你们来江阴的当日,便要将你祖孙二人给接过来的。”
“何况,你与你外祖母来江阴,是为了江阴数十万人的性命而来”思远先生叹道:“说起来,我还要替江阴所有的父老乡亲向你祖孙二人道一声感谢的。”
晏长青再度恭身行礼:“先生客气了外祖母与长青也只是力所能及,尽一份心罢了。”
她并不欲与思远先生谈论这个话题,便看向四周,叉开了话:“先生的藏书真是丰富便是我外祖的藏书,似也多有不及。”
说到了望舒先生,思远先生便另起了兴致,与晏长青说了一些他与望舒先生年轻时发生的趣事,以及这几十年来,他与望舒先生之间书信往来之事。
晏长青听得极其认真,间或问上一两句,对于思远先生与外祖父之间的往事,她曾听到望舒先生说过一些,如今又听到思远先生说起另一些,便听得十分有兴致。
再加上思远先生知识渊博,又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虽说的是学术之类既枯燥又艰涩难懂之事,却也被他讲解的十分的生动。但饶是如此,恐怕一般的年轻人,也是听不懂先生所述的。
至于晏长青,自幼便养于望舒先生膝下,本身便具备相当的基础与学识。她非但听得懂,并且听得十分入迷,思远先生说到紧要之处,她偶尔还会附和上一两句,还会坦率的问出自己尚觉得疑惑或不解之处。
对于晏长青而言,能有幸与思远先生这样的当世大儒展开对话,并能聆听先生对于许多事情上的见解,俱是十分珍贵与难得的经历,她十分珍惜这样的相处机会。
这倒是大大的出乎思远先生的意料之外,原本他便知道他那个几十年的至交老友养在身边的外孙女定非不凡之辈,尤其是看过晏长青的回信之后,更觉得这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格局与见识竟是比之一般男子还要好。
却没想到,晏长青于学问一道上的修为,却也如此的出色。这么说吧,年轻一辈中,已极少有人能与思远先生谈到一处去了。就目前而言,除了他那个宝贝大孙子,晏长青是第二个能在那种高度上与他进行交流对话的人。
这岂能不令先生感到意外,他一边惊叹于晏长青本身的天赋,一边在心里感叹他那个老友果然懂得教养人,将这外孙女如同男儿那般培养得如此出识,一边又遗憾晏长青怎么不是自己的亲孙女呢。
思远先生旋即又想到了他回复给望舒先生的信,以及随信过去的那件信物,此时也应该这姑娘的手里罢。他既然没有老友那样的福气拥有那样好的孙女,那末他便把老友的孙女弄过来做长孙媳也是一样的嘛。
想到此处,思远先生便又高兴起来了,还在心里笑他那老友,辛辛苦苦养出来的好孙女,最后还不是要送到他家来,做他家的长孙媳,白白便宜他嘛。
这一老一少两人,在书房里一直呆到晌午也不见出来。若非眼看着过了午膳时间,季怀瑾忍不住敲门进来提醒思远先生午膳,还不知道思远先生要留晏长青多久呢。
思远先生极是喜欢晏长青,便留了晏长青一道午膳,又令季怀瑾作陪,一老二少便坐在堂屋的食案旁用膳。思远先生坐在上首,晏长青与季怀瑾分坐思远先生两侧。
午膳布置得虽清淡却十分的精致,俱是江南一带的特色菜,思远先生不停的唤着晏长青下箸,又说晏长青长得太瘦了,又说晏长青身体才刚康复了些,实在应该多进一些。
晏长青默默,她很喜欢吃,甚至常常为了美食而折腾她的婢女丹心。她其实吃得并不少,只是不长肉罢了。而食案上的菜肴她都觉得甚是美味,尤其是那笼蟹黄包,更是令她爱煞,她都忍不住夹起了第二个了。
坐在她对面的季怀瑾端端正正的坐着,规规矩矩的进着膳,便是他祖父在上首劝晏长青进膳时,他也是目不斜视,默不作声,仪态非常的好。
但他却暗自留意到晏长青喜欢吃的膳食,见晏长青颇为钟爱那笼蟹黄包,便不动声色的示意下人又多进了一笼,状似不经意的摆放在了晏长青的面前。
晏长青再次默默,飞快的看了季怀瑾一眼,却见后者仍是姿态从容,眼观鼻鼻观心的进着膳。放在自己面前的那笼蟹黄包诱人的香味阵阵袭来,晏长青终于抵制不住美食的诱惑,又抬箸举向了那笼蟹黄包。
晏长青满意的轻咬了一口蟹黄包,只觉满嘴生香,唇畔不由的漾起一抹满足的笑容来。却浑然不觉这一幕已落入对面那清俊男子的眼中,他那温润的眉眼也渐渐舒展开了。
思远先生坐在上首,不着痕迹的望着分坐在他下首的那两个年轻人,将这二人的一举一动俱都看在眼内。他那大孙子向来眼高于顶,自小到大,从不见他的目光停落在任何一个女子的身上。
如今,眼见这大孙子待他对面的那个姑娘如此与众不同,而那个姑娘又是他最为满意的长孙媳人选,老人家只觉得老怀大慰,认为他的长孙子的眼光与他一样的好。思及此,先生清矍的脸上缓缓的笑开了一脸的皱褶。
这一顿午膳,一老二少三人俱都进得十分尽兴。食案上摆着的各式膳食,俱都被三人进了不少。便是思远先生,因前段时日病了一场,原本胃口并不十分好。
如今见长孙子与心目中的长媳人选一左一右伴在身旁,又见晏长青进得香甜,心下高兴,便也不知不觉多进了半碗米饭。便是季怀瑾,不知是不是受晏长青的影响,也进得比往时要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