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桓山洪流
高阳宫虽地处桓山主峰,山势较高,仍是被暴雨肆虐得较为严重。风雨过后,满地狼藉,到处皆是积水与树木的残枝落叶,有些宫殿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宫卫与宫人悉数出动,各司其职,围绕着高阳宫做各种善后工作。又因中秋节将至,要做的事甚多,宫中上下各人,俱都繁忙得紧。
尤其在这紧要关头,太后忽然又病倒了。许是那夜承帝夜访高阳宫,给了太后极大的刺激,许是这三天三夜的特大暴雨也侵扰到了太后日渐老迈的身体。
太后感染的仍是风寒,与半年前初上高阳宫那次相比,这次可是实实在在的风寒入体,并伴高热不止,章太医与孙嬷嬷昨夜已整整守了太后一夜了。
一大早,晏长青与皇甫羽便来给病中的太后请安,并一直侍疾在太后榻前,俩人帮着孙嬷嬷端药倒水,倒是尽心尽职的履行起承帝与毓荣长公主分别交给他们的侍奉太后的任务来。
晏长青与钟离羽互有默契,对于三天前那个雨夜所发生的事情,两人绝口不提。甚至,对于钟离羽是何以得知有这样一条隐蔽的小径可以直通朝霞殿的后殿一事,两人更是一个不问,一个不说。
此时,他们并不知道,在距离他们所在的高阳宫不远的山下,已经因这一场特大暴雨引发山洪爆发,将桓山脚下的数个村庄俱都冲没了。
幸而山洪爆发时是清晨时分,村民警醒,大部分人都已逃到了桓山上。却仍有一部分村民,以及所有的牲畜俱都与他们的村庄一起给冲没了。
幸存的村民虽险险自鬼门关处捡回一条命,惊魂未定之下,眼睁睁看着家园与亲人被咆哮而来的滚滚洪流所吞没,只能捶足顿胸,嚎啕大哭。
末了,有人提起桓山上的高阳宫,想着高阳宫乃是皇帝别宫,定也能给他们这些帝国子民一口吃的。众人商量完毕,便拖家带口,纷纷往主峰上的高阳宫而去。
高阳宫从下而上的宫道,沿途都密实的设有许多关口,由宫卫日夜值守。山脚下的宫卫先将人拦下来,随即命人火速通知高阳宫的宫卫统领李澜。
李澜听到急报,便找到了高阳宫主事太监佟允,一起前往朝霞殿禀报太后。此时晏长青和钟离羽正候在朝霞殿为太后侍疾,正好便将此事听了个正着。
听了李澜的禀报,袁公公不敢怠慢,忙禀报给了病得起不了身的太后。太后虽病得不轻,但如今高热退去了一些,却仍留有一丝神志。
她原本颇不以为然,并不同意收留他们,让他们进入高阳宫,只愿给灾民散些吃食。认为一旦让这些流民进入高阳宫,他们便会四处流窜,惹事生非,难以管理。
还是晏长青跪下来劝说太后,如今虽大雨渐歇,却仍时续伴有细雨,求太后将村民收容在高阳宫前门的大殿,并将前门连通后殿的中门紧闭,多派些宫卫驻守。
想来村民们有遮头瓦片,又有了吃喝,定然会规规矩矩,不会随处走动。否则,如今已是中秋时节,山上气温寒冷,村民们聚在门外,恐会冻伤无数,实在有违天和。
再则,如若将村民拒之门外,断了村民生机,更会令村民们心生怨恨,甚至引发暴动。届时情况将会愈演愈烈,难以收拾朝廷与陛下若然知晓,定然会误会太后,云云。
钟离羽也跪了下来,说他身为钟离氏子孙,实在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子民在宫门外挨饿受冻,自己却在宫内享受温饱。若是列祖列宗知晓了,也定然饶不了他这个不孝子孙。
晏长青与钟离羽各自的一番说辞,直击要害。太后病得迷迷糊糊,这才松了口,却仍记得令李澜务必紧闭前门连接后殿的门禁,又令他多派些宫卫驻守后殿各处,若有人强闯入后殿,均打死不计。
太后歇了一会,仍自强撑着虚弱的病体,再次瞩咐晏长青务必安顿好流民,保障高阳宫后殿的安全。又令晏长青与钟离羽这些时日不必到朝霞殿请安,让他们二人全权处理宫中诸事务,不必事事通报朝霞殿了。
闻言,李澜、佟允、晏长青与钟离羽,四人俱都松了口气。齐齐恭声领命而出,匆匆往高阳宫的大门处赶去。别说李澜他们了,便是年纪尚少的钟离羽都知晓这样的事情,愈早处理愈好,愈往后拖,愈易出问题。
一出朝霞殿的大门,佟允亲自前往尚衣局、膳食房,命人准备御寒物品与吃食等。行至中门,李澜脚步不停,招手叫驻守中门的一个副统领,令其将中门关闭,并加强中门与后殿的守卫。
待到三人将将行至宫门时,晏长青却一把扯住李澜:“李统领,山下洪流爆发,情况如此严重,估计通往帝都的山道也被洪流阻断。如若如此,高阳宫的存粮便会显得十分重要。”
晏长青沉吟着:“还请李统领先做两件事,一、请您速派人下山查探桓山通往帝都的道路。二、如此暴雨,桓山地处高处尚未能幸免,可想帝国各处定然也水涝泛滥请您速派人入帝都查探险情,以期早做应对。”
李澜心中一凛,猛地看向晏长青,却见后者面容平静,一双淡然如水的眼眸似有慧光流动。站在他面前的这个年轻的女了,身姿淡然,却隐有一股卓然逼人的气势,令人心生信服。
李澜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容不得多想,侧身招过跟在身后的几个宫卫,快速吩咐了几句,几人齐声领命,迅疾出动。
李澜便领着晏长青与钟离羽大步行到宫前,命人打开宫门。三人立在阶上,极目无眺,便见大批的村民拖家带口,穿阶而上,很快便将宫门前大片的空地给站满了。略略估计,应有千余人。
李澜立在阶上,清了清嗓了,朝阶下的村民们开口:“诸位桓山的乡民,如今太后在高阳宫养病,惊悉山下灾情,恐村民衣食无着,特命随侍身旁的七皇子及当朝左相千金晏小姐前来,恭迎乡民们入高阳宫避难,以等候朝庭救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