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棋盘
好像所有的人所知道承帝的心情不好似的,众人再也不敢如同来时那般大声说笑了,好像生怕惹得承帝的不痛快。尤其是朝中这些个重臣,以及承帝近身服侍的人,更加的谨言慎行,小心翼翼了。
仍如来时一般,顾卓领着一众禁卫军远远的行在前方开路,尤其是顾卓、季怀瑾与程易三人,更是一骑绝尘,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见落在身后的禁卫军有一定的距离了,程易便放下心来,急不可耐的道:“原来,这便是晏相父女与太后母女定下的计策生生教我们的皇帝陛下吃了好大一个闷亏。”
清晨发生在高阳宫的事,关于承帝与毓荣长公主之间的博弈,因亲历的人多且杂,又或是有人暗中牵引,很快便传到了下山众人耳中。
季怀瑾也赞道:“四两拨千金这一仗,赢得漂亮。”
“晏家小姐,真是下了好大的一盘棋。”
顾卓淡声:“把春狩的围场生生化为一个棋盘,将皇帝、太后、北齐王、毓荣长公主、西凌太子、南诏女王以及朝中的文武百官,太子以下的诸皇子,皇后以下的皇宫嫔妃,全部囊括其中。她再以纤纤素手拨弄棋盘”
季怀瑾与程易沉默不语,若非他们提前看出一些端倪,推算出晏长青其中一部分的计划,若非此次他们亲历其中,他们又哪里相信,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然是一个未及二十岁的弱质女子所为的呢。
这整个计划,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除了精密的布置与算计,最难的便是推算人心,她首先要了解所有入局之人心中所想,知晓他们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最顾忌的又是什么。
唯有掌握这些,才能将所有的人一一引入局中。也唯有推算出每个人心中所想,以及他们的心理走向,才能引导着他们一步一步按着她所设想好的步伐,慢慢推进最终,达到她真正的目的。
季怀瑾的脑中,瞬间掠过那个带着清雾的清晨,他在宗山竹谷中,于晨雾之中见到晏长青分花拂柳而来的清然身姿。那样静美的一个女子,却有着如此玲珑的九转心肠,素手翻飞间,便已搅动这帝都风云变幻。
静默半晌,顾卓忽然轻声一笑:“我总算是想明白了,去年九月,我们在护国寺后山初见这晏家小姐,她临走时说的那句话,是甚么意思了。”
“哪句话?”季怀瑾下意识的问,毕竟当时他也在现场,也震惊于这天下间竟然有如此的女子。
顾卓淡声道:“她说,晏家只是到了最坏的局面却不是最坏的局面如今细细想来,觉得此话颇为有理。”
闻言,季怀瑾勒住缰绳的手微微一顿,也忆及了当时晏长青所言。她还说,晏家定能寻到破局之法,保晏氏一门安宁。彼时,女子看似淡然的语气,隐隐透出坚定。
思及此,季怀瑾微微感慨,也许,在晏家小姐的眼中,许多事情,纵是到了最坏的局面,亦并非不可转圜。总能想方设法,将这最坏的局面给扭转过来。
程易也默不作声,许久之后,才问道:“那么,她最终被毓荣长公主给留在了高阳宫还有,七皇子被留在高阳宫,也都是她计划中的一部分?”
程易早已将晏长青视为朋友,他并不相信晏长青会这么攻于心计,无所不用其极。他之所以这么问,只不过是想从他身边最信任的两个人那里抹去这一丝隐忧。
“七皇子那里,应是个意外,乃是因他受伤才被承帝留下来监视太后的。”季怀瑾苦笑:“至于晏姑娘自己,想来她是早算到了自己定会被留下来罢”
顾卓淡淡一笑,截口道:“也许,在她看来,她被留了下来便算是在这整个计划中所付出的一点代价吧。”
“那她何时可以得返帝都?”程易黯然:“我们是否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见不到晏姑娘了甚至,南诏女王走时,她也不能亲自前来送行了。”
季怀瑾沉默不语。
顾卓却目视前方,淡声:“也许等到她想回时,便会回吧。”
因是中午才拔营而起,而依桓山到帝都的路途,原计划是要在半道安营扎寨宿上一晚,次日再返回帝都的。未曾想,承帝却忽然下令,中途不作停留,连夜返回帝都。
这可苦坏了后宫那些身娇肉贵的嫔妃,以及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官眷。纵是苦不堪言,他们却也不敢抱怨半个字,只默默忍受。
如此一路前行,除了晚膳时将将歇了一个时辰,一路上并不作过多的停留,直到半夜时分,终见帝都御京那巍峨的城墙在望。所有人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进入帝都,众人目送着承帝的仪仗浩浩荡荡的往皇宫的方向渐渐远处,这才带着满身的疲惫与困乏,各自乘马车归家。
前往东城铁狮口胡同的马车上,晏老夫人婆媳二人齐坐其中。晏大夫人正轻轻的替疲累不堪的婆母轻轻捏着肩膀,却见后者轻轻的握着了她的手。
“你也累极,且歇歇罢。”
“母亲,我不累。”晏大夫人轻声道。
晏老夫人轻轻的拍了拍自家媳妇的手,叹道:“青儿既在高阳宫,定能照顾好自个儿,我们也无需太过担心。”
“母亲,我不担心,便如大郎说的那般,高阳宫环境清幽,虽地处偏僻,却也少了京中这些纷扰。她在高阳宫好吃好喝,我们便当她还是在宗山那般,自在度日罢。”晏大夫人仍是笑道。
晏老夫人欣慰的看着大儿媳妇:“你一向明事理,能这般想,便再好不过了。”
继而又是一叹:“往后也能安生一阵了。”
晏大夫人点头,婆媳二人再无二话。
第二日,歇朝一日。
第三日,北齐王携毓荣长公主与一双儿女入皇宫。紧接着,南诏女王、西凌太子相继求见承帝,纷纷向承帝辞别。承帝略作挽留,于武德殿设宴送别。
第四日,三国的国君与储君陆续离开帝都,各自返回。
如此,自元宵节开始,在经过二月太后的大寿,三月帝国的春狩,整整喧闹沸腾了一月有余的帝都,随着三国国君与储君的离去,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