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再上护国寺

  季怀瑾先抿了一口茶,再看向程易,语气一本正经:“我且问你,能把晏家、毓荣长公主以及太后,三方连成一块,扎堆都要对付的人,是谁?又能有谁?”
  “皇帝。”程易答,这一点,实在太好理解。普天之下,能令这三方要联合起来对付的人,除了帝国皇帝,也不作第二人想了。
  季怀瑾赞许的点了点头,继续问:“他们三方,为何要在此刻联合起来,对付皇帝?”
  “自然是皇帝与太后之间历经十数载的战争。”程易不假思索的答道:“你们不是说皇帝把顾卓和顾伯伯同时召回帝都,就是因为皇帝马上便要对太后下手了的么?”
  季怀瑾又点了点头:“没错,早在去年秋时,皇上便已将顾卓和姑父召回。也就是说,在那时候,他便想着对太后动手了可是为何,皇上又迟迟没有动手?”
  “这个嘛”程少主以手抬腮,认真的思考起来,一张漂亮得过份的脸都快要皱成一团了。季怀瑾也不出声,只静静等着。
  忽然,程易拍案而起:“那是因为,正在皇帝要动手之际,忽然收到了毓荣长公主的来信,求皇帝恩准她回京参加太后娘娘的寿诞并且,是携婿入京。”
  “定是这样。”程易又猛地拍了下案桌:“毓荣长公主以孝道求请,北齐又日渐日盛。基于这两点,皇帝不可能拒绝同样,也基于毓荣长公主将要与北齐王入帝都,皇帝投鼠忌器,这才迟迟没有向太后动手。”
  言罢,程易定定的看向季怀瑾,漂亮的眼睛里焕发出的光彩与期待,活像是一个解对了一道难题的学生,正等着老师的夸赞。
  季怀瑾毫不吝啬的对程易投去赞赏的目光,果然见程易咧开嘴笑了。季怀瑾忙又举手试了试他那温润光洁的额上并不存在的汗,看把他这个老师给累得。
  “所以,就会出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季怀瑾循循善诱:“即便毓荣长公主和北齐王入京贺寿,也只是令皇上暂缓了朝太后动手的时间。可是,毓荣长公主和北齐王不可能久留,只等太后寿诞之后,他们便会离去。皇帝是不是可以等到他们离开帝都以后再实施?”
  程易点了点头:“对呀。毓荣长公主和北齐王入京,固然可以延迟皇帝动手的时间,皇帝大可以等到他们离开帝都之后再行动手。他们此举岂不是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改变不了最终结果。”
  季怀瑾又再点了点头:“所以,如果你是晏家,或是太后,你会眼睁睁的看着皇帝手中的刀最终朝太后砍下进而,再砍向晏家么?”
  “自然不能。”程易一脸的理所当然:“我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必然是要自救的,并且要想方设法消弥这祸事傻子才会眼睁睁等着头上那把刀落下来呢。”
  季怀瑾一笑:“所以呀,如此显而易见的事实,你都清楚如何做,更遑论晏相、太后、毓荣长公主,他们这些个老谋深算,浸淫前朝后宫几十年的人了。”
  “所以,此次春狩,便是他们三方达成的协议,想要借着春狩实施他们的计划一个能令太后与晏家都能脱困的计划。”程易恍然道。
  顾卓这才转过头来,与季怀瑾同时看着程易,齐齐点头。
  “可是,皇帝大权在握,与太后已势同水火,无论如何,他最终都一定不会放过太后的。”程易如一个虚心好学的学生般提问:“无论晏家与毓荣长公主他们想出何等计谋,纵是再有良策,都难以改变这个事实吧?”
  季怀瑾与顾卓相视一眼,老实答道:“的确不易。而且,他们具体的计划是什么,我们也无从猜测,也就不得而知了。”
  “且等春狩,自然便见真章了。”最后,顾卓如是说。
  一早,晏鸣便来到积寿院,打算陪老母亲吃早膳。甫入堂室,便见到往常惯于晚起的女儿,早早便已候在了这里,正服侍着老祖母洗漱。父女视线相触,俱都微微点了下头。
  晏老夫人此时已洗漱完毕,转过身来,见到儿子,便朝儿子摆了摆手。晏鸣便快步前,与女儿一左一右的扶着晏老夫人在食案旁坐下。
  晏老夫人转身接过程嬷嬷手里的茶盏,啜了一口茶,对二人笑道:“你们父女俩,一个赛一个的早起,都跑到我这积寿院来混早膳吃啦?”
  晏鸣先是向老母亲请了安,仔细打量了母亲的面色,见老母亲经过这几日的休养,已恢复了往日的气色,便放下心来,笑道:“母亲,儿子想着今儿个程嬷嬷定会做上许多好吃的,您可不能独独一人受用着,千万得赏儿子一口饭。”
  晏老夫人呵呵笑,望了望长孙女,又看儿儿子,笑道:“你父女二人倒是齐心,可巧了,你女儿也像你一般,一大早跑过来,就想着让她祖母赏她一口吃的。”
  “那可不。”晏长青倚在祖母身边,望望父亲,又看向老祖母,笑容可掬:“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女儿。”
  晏老夫人虽已过耳顺之年,但她心明眼亮,知晓长子与长孙女这一大早似是约好一般的出现在她和积寿院,原因无它,定然是为了前几日入宫赴宴太后将她请去德寿宫时所说的那件事儿。
  而为何儿子会拖到今日才开这个口,无非是怜惜她这个老母亲早几日入宫赴宴太过劳累,想等到她休养得差不多了,才好提起这件事来。
  她是大致知晓了长子与长孙女将要在三月份春狩围场实施的计划。而太后之所以要她春狩时伴驾在旁,无非是以她为筹码,为了牵制她的儿子罢了。
  她半生浮沉,什么样儿的事情没有遇到过。这件事于她而言,不过小事耳,并不值得长子与长孙女为此担心。她以老迈之躯,却仍能帮长子分担到一分半分,她认为,这很好。
  故而,晏老夫人不动声色,命程嬷嬷奉上早膳,有甚事,填饱了肚子再说罢。于是,祖孙三个,在程嬷嬷的操持下,很是舒心的进了一顿丰盛的早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