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戍边多年,因平定西境而被天子召回的定国候顾渊之子顾卓,在天子设庆功宴于武德殿当天,当着全朝文武百官之面,殿前拒绝太后娘娘赐婚左相晏鸣嫡长女晏长青之旨意。言道:“晏家小姐清贵之姿,当配清贵良人,臣一莽汉,怎堪配之?”
一时群臣哗然,太后震怒,皇帝申斥,以大不敬罪论之。但念其平定西境有功,责其禁足思过,令其父定国候严加看管。
武德殿庆功宴当时情形,各方当时反应:顾小候爷的直言不讳,太后娘娘的恼羞成怒,定国候的无可奈何,左相的沉默不语,皇帝的高举轻放……很快便传遍京城,益发令得帝都复杂的局势更加诡谲起来。
京城的达官显要、世家大族,关注的重点乃是太后赐婚的目的,揣摸皇帝对此事的模糊态度以及背后的深意,朝庭各方势力的反应,以及有可能引发的京城局势。
而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则更多的将此作为一件迭闻趣事来广为流传。
有说这顾小候爷不畏皇权,敢于抗争,乃真英雄也。也有说这顾小侯爷殿前抗婚之举,过于耿直鲁莽,易为家族招灾引祸。甚至有说这顾小候爷实乃一介武夫,粗鄙无礼,不懂怜香惜玉,做下那抗婚之事,叫那晏家小姐情何以堪……
至于那向来不显于人前的晏家小姐,说的人也就更多了。
有说想必那晏家小姐貌丑无盐,不然何至于引得顾小候爷不惜得罪太后也要抗婚不从。也有说那晏家小姐不但长得丑陋不堪,还六艺不通,这才一直深居简出,绝迹京城名门世家社交圈。
还有说那晏家小姐自幼便体弱多病,汤药不断,那顾小候爷岂肯娶一个药罐子。更有说想那晏相深耻其女容貌之丑,这才将晏家小姐囚养于深宅后院,从不让其参加京城权贵世家的宴会,以免丢人现眼,有辱相门清贵之气……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引得京城酒肆茶寮,大街小巷,议论纷纷。
帝都百姓对于传闻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晏家小姐愈发好奇起来。一时间,落座于东城铁狮口胡同的左相晏府周围驻足的人比以往多了好几倍。
相府前后门每一次开门声都会引来一波又一波伫立的人们引颈而望,期盼能从中一窥晏小姐真容,每一次的关门声又隔绝了多少好事之人失望却愈发炽热的目光。
而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左相晏府的态度,府中男眷如往常一般如常出入,神色自若,女眷则一如既往的深居简出。仆役和下人们进出井然有序,似乎并未因拒婚事件引发的种种流言,以及府外骤多的人流与窥探的目光而乱了半分脚步。
至于流言的另一方,落座于城西青龙巷的定国候府,更是门户紧闭,闭门谢客。定国候府进进出出的皆是仆役和下人,定国候与顾小候爷这两个正主儿连脸也不见露一下。
而后宫,居于德寿宫的太后,据说被气病了,卧床不起,汤药不断。德寿宫的太医进进出出,帝后忧心如焚,皇后领着众妃轮流到德寿宫侍疾,皇帝每日早朝后必过来探望病倒的太后。
至于前朝,自那日武德殿庆功宴过后,整个朝廷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氛围中。每日早朝,面对皇帝一张千年冰山脸,官员们个个谨小慎微,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触到雷点,引火烧身。
每日下朝后,各自安安份份的归家。同僚之间的应酬尽数取消,连带着京城酒肆的生意都清淡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