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露端倪
伊稚斜不知道赵信这个建议到底靠谱不靠谱,于是他召来了右贤王呴黎湖和休屠王、浑邪王、丘林王这些活跃在距离西域最近的人。
呴黎湖一听到这个建议,立马表示同意。休屠王、浑邪王和丘林王虽然答应的有些犹豫,并不是他们觉得这个方法不好,而是这个方法太好了。
殖民西域的方法,他们已经歪打正着地在实施着。
如果赵信没有提这个建议,活跃在西域的几个匈奴王就可以独吞西域的财货。
而如果这项战略一旦提到了台面之上,那么他们能获得的财物就会减少。
然而,减少也没有办法,还是匈奴的集体利益至上。
这几个人在商讨的时候,左贤王乌维和左大都尉且鞮侯也在,他们也一致同意这项战略。
于是,在之后的数百年间,从张骞开始,到李广利,再到张汤,再到东汉时期的班固,耿恭,都在西域扬名立万。
他们的功绩,就是讲西域经营得城坚池固,让西域插不进半根针。
也是在之后的三百年,西域成为了继大漠之后,汉匈之间最大的争夺战场。
显然,由于匈奴人在漠南的失利,以及赵信的出现,匈奴人早汉人先一步到达西域。
伊稚斜还是不太放心,依照大汉的军力,如果汉军要强攻西域的话,匈奴人在防御中必将付出很大的代价。
于是,伊稚斜和赵信想要找马括和罗杰夫来试试虚实。
且鞮侯和马括罗杰夫是朋友,呴黎湖对马罗二人也颇有敬佩之意,担心他们坏事,伊稚斜并没有叫他们二人。在自己的儿子里,只有太子左贤王乌维参加。
“平陵侯近来可好?”在伊稚斜的授意之下,赵信是这次会谈的主持人。
平陵侯就是苏建,在赵信投降之后逃了出去,因此赵信以苏建为谈话的引子。
“多谢翕侯挂念,只是世间已无平陵侯。”马括分别跟伊稚斜和乌维见过礼,恭敬地回答赵信的提问。
“哦?难道出了意外?”其实苏建的下场,赵信是知道的。现在听了马括的话,还以为苏建依然被斩了呢。
马括道:“因为兵败,按律当斩,苏将军出钱赎命,现在只是一个庶人而已。”
赵信面色稍缓,道:“那就好。以平陵侯的能耐,立功封侯只是迟早的事。”说罢,脸上也稍稍一红。如果不是自己投降,恐怕苏建下场也不至于那么惨。
虽然赵信投降了匈奴,但是跟汉军诸将毕竟是多年袍泽,多少还是有一些感情的。
也就是赵信知道汉律的严苛,才会投降匈奴。如果可能,赵信还是愿意继续在大汉生活的。
“我现在是匈奴次王,世间也再无翕侯了。”有伊稚斜在场,赵信自忖还是跟大汉划清界限为好。
马括一副理解的表情,朝赵信拱了拱手。
马括是汉人的身份,没必要隐瞒,大家都心知肚明。大汉派马括和罗杰夫当暗使,匈奴人也派出过且鞮侯,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伊稚斜甚至都打算在蹛林大会上展示匈奴的勇武,好让汉人知难而退,不要逼迫太急。
当年冒顿围攻刘邦的时候,也使了这一招。
只不过,冒顿当年是示之以弱,而伊稚斜是示之以强。
刘邦当年为了探听匈奴人的虚实,不断地派使者到匈奴大营,明为问候,实际上是想看看匈奴人的强弱。
狡诈的冒顿识破了刘邦的伎俩,专门将老弱病残留置在中军,用以麻痹汉使者。
刘邦在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之后,轻军冒进,最终被匈奴人的精锐围在了白登山,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解脱,甚至还用上了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办法。
马括心中明了,孙武早在其论述中就提到过这样的思想: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就是说,自己弱的时候,就把自己强悍的一面展现出来,以期在战略上震慑对手。当自己强的时候,就要把自己弱的一面展现出来,好让敌人麻痹大意,露出破绽,然后己方再抓住机会一举全歼敌人。
如今的匈奴人,处处展现着强势,正说明匈奴人正处于虚弱的状态。
按理说,匈奴人近年来并没有遭什么大灾,白羊部落和楼烦部落虽然被灭,却也不至于使得匈奴人伤筋动骨。
马括现在有些迷惑,不知道匈奴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寒暄了一阵,赵信貌似不经意间又问了一句:“不知博望侯现在如何了?”
马括心中震惊,面上装作不露声色,道:“现在朝中任职。只是我们地位不高,接触不到博望侯。想必有列侯封地在,过得应该不错吧。”
赵信解释道:“哦,想当年,博望侯和本王并肩作战,立下颇多功劳。本王在汉军中得以军功封侯,离不开博望侯的襄助啊。”
马括心道:“我信你个鬼……”
马括终于明白了匈奴人的打算,显然匈奴人是想要经略西域了。
只有经略西域,匈奴人才会兵力空虚,才会担心汉军偷袭。
如果匈奴人把兵力重点放在防御汉军上,那么就没有足够的军力去经略西域。如果匈奴人全力去经略西域,那么就没有能力防御汉军的大举进攻。
虽然匈奴人抢劫西域是常事,但是想要西域的人服服帖帖地任自己摆布,还需要给西域的诸国更大的军事威慑才行。
在军事威慑之前,最好是可以给一些坐大的西域国毁灭性的打击。
在此之前,匈奴人已经那大月氏开刀,将大月氏赶出了西域,甚至将大月氏王的头颅割下来,当作自己祭祀的法器。
然而,时间久远,恐怕西域诸国的人已经忘记了匈奴人的厉害,现在又有几个不听话的国家冒出来。
有这些刺头在,恐怕西域的其他国家也不会老老实实地给自己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