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回、生活无趣
由木流牛马牵动的耧车,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开沟、下种、覆盖、压实,四道播种时必不可少的工序,木流牛马只需要一人端坐其上,控制方向,轻车熟路的农夫,甚至还能坐在上面打瞌睡。
几个游侠瞧的目瞪口呆,尤其是樊玲花,他自幼跟随父亲东奔西走,见识了不少小镇的风土人情,可从来没有见过田地间还有这样壮丽的景象,几乎可以说是叹为观止,樊梨花指着不远处水田中的一个木马样的东西,问道:“那是什么?”
女子手指的方向,有一个半人高的木马小船,在水田中徐徐前行,小船两侧有鸭子一般的蹼,前后摆动,船上端坐在一个木人,四臂弯曲伸展,两条胳膊在前,两条胳膊在后,一个农夫老汉握着一个烟杆子,懒洋洋的坐在水田边的躺椅上,嗮太阳。
弓叔似乎对于这些东西耳熟能详,解释道:“那是插秧用的秧马,是匠人谷的产物,无需人力,全凭木人木马内的机巧运作,每三个时辰,转动一下秧马背后的马尾巴,重新激活机巧,运转永不停歇。”
老道人闻言,啧啧称奇,暗叹这里果然就是匠人谷,不愧为众多游侠趋之若鹜的地方,单单是这些春耕秋收的农具,便是难得一见的大智慧。
子语在楚汉街的时候,见过木流牛马驱动的厢车,四平八稳,还会上下台阶,十分方便快捷,是富贵人家出门时必备的代步工具,想来应该便是源于这些耧车秧马。
葛三三本来都是一副农夫打扮,刚刚进入那片荒漠时,背上还背着一个长柄药锄,可惜在火烧云逃亡的过程中,不慎失落在沙地上,没有来得及捡回来,就此遗失了,说起来也是有些遗憾。
那柄药锄是他的师傅临死时留给他的遗物,算是他们门派的象征,师傅常说,他们药仙门是上古时期神农氏手下的一个旁支,传承极为久远,哪怕是许多如日中天的大门世家,都要喊他们一声老祖宗。
自然了,这些话也只有在师傅酒醉之后,才敢这样豪言壮语,平日里见到了那些大户贵胄,师傅的腿脚比谁都勤快,鞍前马后,点头哈腰,让葛三三无比汗颜,自愧不如。
葛三三常常在想,自己若是成了匠人谷出身的游侠,腰间挂着一面匠人谷游侠腰牌,师傅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看人眼色了,师傅对他这个子弟寄予厚望,直说他是药仙门近两百年来最为得意的门生。
葛三三有自知之明,每当师傅这样说的时候,他都暗自叹息,怪不得药仙门如此落寞了,连自己这样的人都能成为师傅眼中的希望,门中昔日的师祖该有如何不堪啊,简直是不堪回首。
可惜师傅没有等到他振兴师门,便撒手人寰了,葛三三拿着师傅留给他的唯一一件遗物,走了三年,才从家乡走到停马台,若不是长相敦厚,便于行乞,口袋空空的葛三三便要变卖那柄锄头了。
不过细细想来,那个传了不知多少代的药锄,除了辈分大一些,应该与价值连城沾不上任何关系,他曾经还以为师门深藏不漏,师傅为人低调,其实药仙门是一个韬光养晦的大门派,只不过言传身教,不想让弟子仗势欺人,所以才这般虚怀若谷。
甚至经历过各种坎坷之后,一直深信不疑,直到师傅去世,留下这柄常年背在背上连摸都不让旁人触摸的锄头,他轻轻地咬了一口,除了一嘴泥巴,没有露出半点金相银骨,他才幡然醒悟,这就是一柄普通的药锄。
看着那些闲情逸致的农夫,葛三三忽然觉得,自己似乎连这些人都不如。
农夫们很是热情,得知他们是从外乡来的,便邀请他们去村子里坐坐,村子不大,只有二三十户户人家,皆是在地里做活的农夫后代,村长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拄着一个龙头杖,热情的与他们打招呼,介绍起村子的情况来。
这个村子无名无姓,村民们世代务农,田地自古便归属于匠人谷,除了他们这个村子,附近还有许多这样的村子,都是匠人谷的田产,便是这些村子,供应着匠人谷家家户户的粮食,养活了匠人谷十数万人。
村民们自给自足,衣食无忧,因为匠人谷提供的农具,工作更是清闲,大部分时间只要盯着田地中那些奇奇怪怪的农具,保证它们正常运作便好了,一年到头,也就只有秋收的时候会忙一些。
真是令世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村民们都不怕生,小孩子更是围着他们蹦蹦跳跳,央求他们讲一讲外面的故事,村长年纪大了,便让自己的孙儿带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到村子里转一转。
村长四世同堂,两个儿子也已经六七十岁高龄,孙儿也已经是而立之年,结婚生子,说起这些事情,老村长一脸慈爱幸福。
村长的大孙子是一个能说会道的汉子,为人热情诚恳,娶了邻村最漂亮的一个姑娘,生有一儿一女,可谓是家庭美满。
他准备了一桌子家常便饭,为这几位客人接风洗尘,子语几人有些受宠若惊,那个汉子却是直言道:“我们这些人世世代代都是生长于这里,衣食无忧,其实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更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的,有关匠人谷之外的事情,都是听像你们这样的外乡人说起的。”
“所以孩子们才会围着你们,总是央求你们讲一讲稀奇古怪的故事。”汉子笑笑,“衣食无忧,吃喝不愁,其实还是有些无聊。”
这些话让葛三三这般为了生计不停奔波的游侠实在是汗颜,甚至还有些嫉妒,这不就是一个富豪当着自己的面,将手中一枚枚钱币熔了,面不改色,甚至有些愁苦,然后哀叹一声,生活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