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回、他们
这些人结伴而行,其实大都互不相识,只是因为同一件事才走到一起,算是相互之间有个照应,毕竟大家都心知肚明,之后的路途怕是不会再这样太平,人多势众在这个时候便显得尤为重要。
队伍后面,走来三人,一个穿着对襟衫的少年,一个背着小竹筐的少女,还有一位拎着酒坛子浑身酒气的汉子,烈日当空,三人都戴着一顶竹斗笠遮阳。
三人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唯独不远处礁石下站着一大一小两个女子,颇有兴趣的向这里瞧了两眼,身材高挑的女子背上背着一把很是夸张的巨大锤子,双手环顾胸前,一副英姿飒爽的样子。
礁石上坐着一个小女娃,赤着脚,鞋子放在一旁,支着下巴看向眼前那条百余丈宽的河面,河面上波光粼粼,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只是没有一条舟船漂浮在河面上,小丫头满眼好奇,似乎是想到了从小镇上听来的一个传说。
当地人管这条河叫龙门渡,河中鱼虾遍地,不过镇上的渔夫从来都不会来这里打渔,哪怕是今年收成再差,也会避开这条风平浪静的河岸,不光如此,河中也不会有船夫行船,即便雇主出手再大方,他们也不会铤而走险。
早些年,还有一些外地来的船夫,不听人劝,仗着自己水性好在这里行船,不多一年,死了七八个人,剩下的也卷了铺盖,灰溜溜离开了。
龙门渡的凶险,只有当地人最是清楚,一年四季风微浪稳,很少能看到湍急的河流,瞧声势甚至连山林中的那条倾泻而下的瀑布都不如,不过河面下却是暗流涌动,即便是经验老到的老船夫,一样会在这上面吃亏。
更重要的,关于这条河的传闻,总是怪事连连,以至于镇上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都不会轻易靠近这里,所以除了这些南来北往的外地人,小镇的居民对于这里都敬而远之。
小镇上有一个说法,说是龙门渡的河水根本浮不起舟船,所以才会常常出现平白无故便翻船的事情,关于这件事,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便是数年前的一个商户,那位商户初来乍到,得知了龙门渡的事情,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商机,便打算在河岸开办一个船厂,在河上开辟一条水路,到时候一定会财源滚滚。
造船厂的事情整整筹备了一年,前前后后都相安无事,唯独等到那艘三层高的楼船下水之后,竟然毫无阻碍的沉入水中,仿佛被什么东西拖入水底,船上的十多位从各地雇来的船夫无一幸免,沉尸河中。
后来船厂的事情便不了了之,那位倾注了半数家财的商户因为刚好有事没有上船,从而逃过一劫,惊魂未定的商户从此吃斋念佛,散尽了家财。
总之,关于这条龙门渡的传闻,小镇上的人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如今几乎是家家户户闭口不提,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说,龙门渡是鱼跃龙门的地方,是河中生灵脱胎换骨的机缘之地,自然不欢迎外人打扰。
更何况渡河与跃龙门有异曲同工之妙,舟船上的人若是没有天大的福缘,哪里能架得住这份天赐契机,所谓人穷命薄无福消受。
小丫头看着不远处河滩上一处龙王庙旧址,按照镇上老人的说法,这座龙王庙的历史甚至比停马台的故事还要长,以至于这座庙是何人所立,又是因何而毁,已经不为人知,曾经也有人打算重建龙王庙,不过在询问了一些当地的老先生、老学究之后,又打消了这个想法。
有句话叫冥冥之中自有定数,龙王庙经历了不知多少岁月,天意如此,妄自横插一脚,是福是祸谁都说不清楚。
只是对于眼前这些人来说,龙门渡与龙王庙的传闻最多只是行走江湖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能不信,也不会尽信,这些人是江湖上的常客,踏入这一行的时候便信奉一句话,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游侠行事,生死自负。
小丫头满眼期许的看着河面,眼睛瞪得圆不溜秋,一副望眼欲穿的样子,她听闻河水下面藏着蛟龙,便满怀期待的爬上礁石,想要一睹蛟龙的风采,只可惜瞧了半天,除了大大小小的鱼虾,什么也瞧不见,于是有些失望。
“陶姐姐,你看到蛟龙了么,我怎么什么也看不到啊,会不会是镇上的人故意骗我们,可是那些故事我都是听的真真切切,一个个有鼻子有眼,做不得假。”
小丫头嘟着嘴,满是幽怨与遗憾,她似乎觉得,这回若是瞧不见蛟龙,怕是日后都不会有机会了。
一旁的高挑女子笑着摇摇头,没有刻意解释什么,那小丫头又嘟囔了两句,忽然瞧见不远处走来一位戴着斗笠的小姑娘,她立时认出之前在虎豹豺狼有过一面之缘,顷刻间破涕为笑,站在礁石上拼命挥手。
白菜背着一个小竹筐,里面是从小镇上采购的一些干果熟食,带在路上以备不时之需,弓叔说了,去往匠人谷的路途千变万化,他无法指出一条明路,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经验在这种地方有些用处,却不是至关重要。
弓叔买了两坛子酒带在身边,他说一旦进入那里,除非到达匠人谷,一路上便喝不到酒水了,那才是天要塌下来的大事,白菜有所感悟,很是赞同的点点头,于是便有了这个装吃食的竹筐。
子语有些哭笑不得,同时又有些感该万分,他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很有意思,就像自己,前几日才经历过一场险象环生的大事,如同废人一般的瘫在一家客栈,现在已经活蹦乱跳,除了在后腰上留下一处伤疤,毫无大碍。
就像是他们,一个酒鬼,一个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