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变化
因为江淮两地土地兼并案一事之故,许久未上朝的安庆帝也恢复了上朝,只为了讨论此次的兼并案一事。在水曜日上的朝会上,诸位大臣就再次为了此次兼并案在争执不休。
“……启圣人上听,江淮两地乃我大成最为富饶之地,我大成税收的三成皆来自于江淮两地,现今却因为各大地主私占土地之故导致税收不足往年的一半,民众更是食不果腹,长此以往必定会导致民不聊生、不利于我大成朝。”
说话者是户部侍郎杜建辉,他向来是个直来直往、有话直说的性子。
这段时间,安庆帝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关于江淮两地的情况,他满脸疲态地问,“杜卿以为何?”
杜建辉听到安庆帝的话,昂首对安庆帝说,“回圣人话,江淮两地兼并一案究其原因乃是当地大地主与官员、甚至背后的世家贵族上下勾结、串通一气才造成的。臣私以为对于这种动摇国本的蛀虫绝不能为之姑息,与此案的有关官员更是要严惩!而对于参与到其中的世家贵族子弟也要一视同仁,如驳去勋位官爵等!”
杜建成此话一出,全朝哗然!其中最先忍不住的就是与此次案件有关的勋贵家族等等。其中常山伯拄着根拐杖颤巍巍地行到中央对着安庆帝行了一礼。
“臣,有事要问一问杜侍郎。”
在看到是常山伯时安庆的脸色就是一沉,不过他向来是对这些老臣很是宽容的。
“准!”
“杜侍郎说要驳去我等的勋位官爵,我等的勋位官爵皆是仁宗在时所封,且是你这等黄口小儿能驳去的!”
安庆帝听了常山伯这骄傲自得的语气就是脸色一沉,而站在常山伯身后的靖安侯在听到这话后心中更是“咯噔”一跳,大喊一声不妙!
这老头怎么敢在安庆帝面前如此倚老卖老?
他甚至都顾不得督察御史的警告就上前对安庆帝说,“圣人息怒,常山伯这话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在觉得杜侍郎这话有些偏颇。江淮两地之事怎么能在还未查证之前就给我们世家贵族安这样大一顶帽……”
靖安侯未说出口的话就这样淹没在了安庆帝那如刀锋般锐利的眼神中,察觉到自己做了什么的靖安侯手心更是粘连一片。
整个太极殿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安庆帝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孤零零站在大殿中央的靖安侯与常山伯,过了许久在他们快要撑不下去时安庆帝这才缓缓开口,
“靖安侯这是在请什么罪?毕竟常山伯他说得倒也是事实。”
靖安侯还来不及高兴就又听安庆帝说了一句话,这下他可谓时血色皆无了。
“不过身为太常卿的靖安侯既然在御前失仪,着降为太常少卿!”
一直站在一旁没有说话的李曙悄悄勾起了唇角,用这一级换来的一句话,不知靖安侯事后是否会觉得后悔?
安庆帝巡视着因为这话而变得有些安静的大殿,最后将目光落在了太子李曙的身上,“太子,你来说说对于此事的看法!”
“是!”
李曙站在大殿中央朗声道,“儿子以为诸位大臣说的皆有道理,对于这种动摇国本的蛀虫我们是绝对不能姑息的,但就像是靖安侯说的一样,无论何事我们都需要证据,不能听信一面之词就给人定罪。”
说到这里,李曙又是一笑,“不过这些事有圣人所派遣的监察使。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尽快的稳定住江淮两地的局势。毕竟此事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演变成为流民闹事。”
安庆帝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江淮两地的米粟可谓是流通全大成,可谓是我大成的“米仓”若不能好好解决此次的兼并案不禁会造成众多的流民,甚至还会影响到边关将士们的戍守。”
站在官员队伍中的一人有些不以为意地说道,“太子殿下此话严重了吧!”
对于这种质疑,李曙只是微微一笑而过,他问兵部尚书漆阁老,“这种事情还请阁老来细说一番。”
漆阁老点头,他虽已至知天命之年,因练武的缘故身体依旧十分的硬朗,中气十足地说,“回圣人,此乃兵部近几年开销。”
说话间,殿中内侍就将漆阁老手中的折子递了上去,安庆帝随手翻翻,脸色却是越加黒沉,“何故如此多赤字?”
漆阁老苦笑,“回圣人话,边关将士们的粮钱正常发放已是年前之事,更不要说将士们手中的武器更是有三四年没有维修换新了。前几年还好,边关无碍,可是这两年那些异族时不时地对我们边关进行一些小的骚扰,长此以往……”
漆阁老未尽之语安庆帝哪里还不知道,异族正在野心勃勃地窥视这中原大地,但是他们戍守边关的将士们却是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武器都是几年前的。若是真的到了两军对战之时,结果安庆帝连想都不敢想!
毕竟兵家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只听“砰!”地一声,安庆帝将自己手中的折子扔在龙案上,一脸怒气,“秦臻!”
只见官员中走出一个老人,他跪在地上涕泪纵横地对安庆帝说,“圣人!不是老臣不给漆阁老批啊!而是近几年来都是这般入不敷出啊!吏部每年的官员任免、礼部的礼仪排场、刑部工部的修缮工作等等,每样除拢下来国库里实在是所剩无几啊!”
听了这番话的安庆帝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昏了过去,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国库已经亏空成了这般模样,这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事。
“查!给朕查!一个毒瘤也不能给朕放过!”
至此,这场由江淮两地蔓延到全大成的兼并案算是真正地拉开大幕了。
后史上称之为“江淮大兼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