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钢铁啊
由于外面的脚手架不够高,现在只能在烟筒内部往上运送红砖、砂石和水泥等材料,这烟筒的施工速度一下就慢了下来。
另外还有打铁工坊、炼钢工坊,公事房和计划建造上千套平房的匠工住宅区。
沮河两岸成了一座巨大的工地,当这座大坝全面建成后,将会形成一座横跨沮河两岸方圆数里的巨大冶铁工坊。
铁矿山就在附近,而煤却需要从二十几里外的西县煤矿拉来。汉中的山路并不好走,拉煤的骡车、驴车和牛车得绕道蜀道才能运过来。
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按道理是要用好几年才能完工的,可是格不住李岘招募到的人多。六千多西夏奴工每月的生活费也要花费一万多贯,再加上两千多名本地劳工,每人每月五贯的工钱,又是一万多贯,这一个月至少两、三万贯的费用即使是富裕如成都府,恐怕都没有几户人家能及时拿得出来。
这种事,在整个陇右,也就李家的十七郎就能够办得到。
李岘的要求是要在三月的春汛来临之前,要实现水库蓄水。
这些花费倒不算什么,大宋国的铁价是每斤三十文,即使是直接卖给铁监,也是每斤至少也能卖到20文以上。这两座高炉平均每天能生产10吨生铁,每斤的成本是3到5文,也就是说,每天的利润就会超过400贯,这座大型冶铁工坊的投资只需要差不多两年的工夫就能收回全部投资。
在这个年代,只要是稍微先进一点的工坊,实在是太赚钱了。
当然,李岘的长远目标是把大宋国的铁价拉低到每斤10文以下,尽可能地让每个普通的百姓都能使用上,也买得起铁制的器具。只要在国内有上十家以上这样规模的铁工坊,那么大宋国的生产方式就会由木器向铁器方向开始转变,这对于整个中原民族而言,将会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在全副武装的军队眼里,手无寸铁和手无缚鸡之力的民众是一样的,都是待宰的羔羊。如果是在乱世,兵过如匪,但若是他们面对的是一群用铁器武装起来又尚武的百姓,大多数乱军在为害时都会先考虑一下就否能够承受其中巨大的伤亡。
那些人口少数十倍甚至是百倍的草原民族为什么能够骑马纵横中原,视汉民如猪羊,还不是因为中原的百姓手里没有任何武器。蒙元时代的蒙古人甚至惧怕汉人手里拥有菜刀,很奇怪的是汉族的统治阶级似乎也惧怕自己的民众拥有菜刀。
大宋国倒是不禁止平民拥有手刀和哨棒,问题是普通的百姓根本买不起铁器,甚至连铁制的农具都买不起,更何况是更贵重的手刀。能买得起武器的人家里最少也是富农,或者是当地的土匪恶霸,否则谁也不会去用至少一亩水田去换一把刀。
后世工业革命的起源就在于开始大规模地使用钢铁来制造机械,正是因为有了对钢铁的庞大需求,才又引发了大规模的采矿热潮。也正是因为数量庞大的煤矿和铁矿矿井需要有足够的动力来带动抽水机来抽取矿井里的积水,这才引发了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现在李家制造的新式纺机和织机就要开始推广,这些机械中一些体积较小的、易损的零件已经被更加耐用的铁制零件所取代,只是由于目前的铁价过高,所以还是以木器为主。如果当钢铁的价格降到一个合理的程度,可以想象到,钢铁取代木材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消耗钢铁最多的地方并不是军队,整个大宋国将近一百二十万的庞大军队每年所消耗的钢铁也只有三千多吨。武器损坏了可以修复和重新回炉,而铁甲的使用年限甚至长达三十多年,西夏国每年只有不到500吨的钢铁产量也照样能够让它的军队大部分都能够装备甲衣。
实际上真正缺乏钢铁工具的是普通的百姓,大宋国绝大多数工坊里都在使用粗陋的木质工具或简单的木质机械,木材的特性也注定这些木质机械很容易损坏,而且不能做到很精细。金属的零件能够做到丝米以下的精确程度,而木材永远也达不到如此的精确度。
钢铁的零件要比木材耐用得多,而且能够禁受更大的动力,更高的速度,也就是说能够更大地提高劳动效率。正是由于有充分的钢铁供应,才促成了机械制造方面的技术革新和进步,而钢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冶金和钢铁工业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可是在目前的大宋,反倒严格限制工匠们在机械上使用铁器,那些愚蠢的文人们更喜欢用钢铁来铸造铁钱,每年大宋国用来制造铁钱的钢铁都超过了两千吨。
把铁当钱使,这更加剧了整个民间的铁荒。
而铸造铁钱是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国营铁监失去了改进工艺的动力,这更造成了大宋境内冶铁和炼钢技术的退化。
西夏人拥有很不错的锻钢工艺,夏军精锐“步跋子”身穿的锻钢甲只用三十多斤,而大宋国的士兵却要身穿重达近五十斤的铁甲去和敌人作战,否则铁甲的强度就无法防御对方弓箭的射击。钢铁工业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一个穿着三十多斤锻甲的西夏士兵在面对一个身穿五十斤铁甲的宋国军卒进行格斗时拥有怎样的优势。
北地并不缺少铁血男儿,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摆在那里,十个人里面总归能挑出一个好汉来吧,可是为什么几乎每战无胜呢?一是这个帝国对待普通军卒的态度,你们把士兵不当人,整天连饭都吃不饱,还能指望人家在战场上给你流血卖命?
你视我如豚犬,我当视你如仇寇,没拿刀子砍你们就不错了,还想指望我什么?
装备的落后,结果是拿刀与人家对着砍,八成是自己的刀折了,身上穿的铁甲比人家重,却没有敌人的防御强,这仗还怎么打?
在王安石到章惇的时代还有人锐意进取,至少喊着要变法。原来大宋境内严格的铁、酒、茶、丝禁令就是从王安石时代渐渐放开的,蔡京在初任宰相的时期也算是励精图治,允许民间私营铁矿和糖酒丝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大宋国在政和年间以前的财政状况。可是到了政和年以后,整个朝堂,大家都在混日子,变着法地搜刮民脂民膏。
当今官家志得意满,改元政和,取的是“政通人和”之意,然而正是从改元政和开始,原先还很有作为的官家,就开始转向了贪图享乐,其后便愈演愈烈。到了现在官家大办花石纲已经搞得原本富裕的江南地区民不聊生,很快,大火就要被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