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长篇小说《新股民的智慧》1

  1
  业余时间学习投资,成为一个投资者。
  这是我的爱好追求和事业。
  吃了晚饭,我静静地坐在房间,坐在电脑前,能够在键盘上敲出一行行文字,完全去了纸质化。
  我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网上冲浪。
  看8集纪录片——《四十不惑》,第一集里面提到了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过去的电影,还没有看过。看了半天,我85年怎么没有看?时代要发展的信息,怎么没有理会到?
  刚刚交了房租水电费。一季度1875元。
  《四十不惑》第一集里面提到张全收。张全收,男,汉族,1969年8月生,中**员。现任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深圳市全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董事长。
  下面是百度百科对张全收的介绍。
  张全收自幼家境贫寒,12岁因贫辍学,15岁外出打工。每当生活陷入困境,总有乡亲拉他一把。这在他心里播下了善良仁爱的种子。滴水之恩报以涌泉,从那时起,张全收就许下誓言:将来要百倍回报父老乡亲。他三次南下深圳打拼,逐渐站稳脚跟,1997年,张全收在深圳开了一家小吃店,看到农民工活难找、钱难要,他就热心提供帮助。两年后,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张全收创办了深圳全顺玩具加工厂,专门安排家乡农民工就业。为使更多的农民工有活干。2002年成立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帮助河南等地的农民工就业。2008年金融危机,3500名农民工两个月没有工作,张全收遵守“守望相助,有难必帮”的承诺,免费包吃包住,按月支付工资,两个月花费了800多万元。张全收为众多农民工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当地农民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全收。”为更好地服务家乡经济建设,2014年,他将公司总部迁至郑州,成立200余人的扶贫志愿团队,先后培训并帮助5万多名农民工就业。从2002年起,累计为农民工带来100多亿元劳务收入。
  张全收始终惦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2004年,在事业起步阶段,他得知村里孩子在危房上课,立即把公司仅有的8万元现金交给老支书,紧接着筹款72万元建起了教学楼。从2006年起,他成了村里200多位孤寡老人的“儿子”,每年为村里孤寡老人发红包,还把孤寡老人杨大爷接到自己家,尽心尽力赡养了13年,为其养老送终。2008年,张全收高票当选为拐子杨村村支部书记。上任后,他自掏腰包为村里建桥修路,建村室、文化大院,安装路灯、健身器材,并为全村人购买医保。他还出资10万元,选送50名村民代表到深圳参观学习。
  一位非常平凡,但又有着传奇经历的河南上蔡籍青年农民,被誉为“农民工司令”的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先生,凭着“诚实守信、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奋力打拼,于2004年创立了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现拥有员工16000余人,公司以其独特的人力租赁方式,先后与上百家外资和民营企业进行合作,服务范围跨越深圳、东莞、中山、广州、厦门、福州、大连等地区,涉及电子、玩具、塑胶、饰品、食品等诸多行业。具有创新意识的张全收先生,凭着其敏锐独到的眼光,不断开拓进取,率领着公司上万名吃苦耐劳的兄弟姊妹创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模式和农民工各项权益保障新模式,为东南沿海地区持续的“民工荒”、“招工难”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各合作企业营造了一个高度灵活、低成本、低风险的劳务用工环境,为广大农民工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家园,也为河南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创造出的“全收模式”赢得了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同时也引起了有关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张全收先生为摒弃农民工平日懒散之生活习惯而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培训,而且建立起一套员工“准”军事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机制,旨在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打造精英团队,更好地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及良好的服务,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减少麻烦和负担,协助客户抓住每一个发财和发展机会,共创企业双方和员工三赢的良性循环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人才,难得的人才。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要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
  《四十不惑》采访了1700多人。
  这个纪录片非常好。
  第一集我心飞翔,还提到三全食品,是一家上市公司。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