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刀工
勤行,旧时称餐饮行业等需要手勤、眼勤的行业。自然需要勤快,需要经验。这就决定了牛人一般情况下往往不会年轻。
就如同老中医一样,年轻并不是一个好标签。
不过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此时也不好拒绝对方的班门弄斧。只是等下稍微给点面子,不要批评太过就是了。
于森到了后厨,领了个帽子将头发包住。
名餐厅的后厨,各色调料配料应有尽有。
于森想了想,做两个菜,一个苏菜,一个川菜。
川菜就做一个鱼香肉丝吧。鱼香肉丝是一道特色传统名菜,以鱼香调味而得名,属川菜。相传灵感来自老菜泡椒肉丝,民国年间由四川籍厨师创制而成。鱼香肉丝的主料为猪肉、黑木耳,辅料因做法而各异,但多为胡萝卜、竹笋、辣椒等。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有的餐馆菜单上书写的还是“余香肉丝”的菜名。
金陵菜馆,自然是没有川式泡菜的。又出去从车上取了个小泡菜坛子端进厨房。
韩主厨笑道,“你这是去读书还是准备去开店的。”
于森嘿嘿一笑:“几天不吃这个,总觉得吃不下饭。”
话说在废土没这个你不也挺欢的吗。
配料齐全,开始做菜。
于森打算先做苏菜。
于森笑着对韩主厨说:“我也学了道苏菜,还请指教。”
说完拿起一块嫩得出水的豆腐,先刷刷两刀去了最外面一层。
只见于森右手拿刀,左手摆出一个类似打台球的手势,食指轻扶豆腐,拇指紧贴菜刀刀面,其他三指作支撑。下刀有力速度均匀,刀刀都能听到与案板接触的声音,声音即脆又匀,就如同是一台机器在运作。
不一会功夫第一刀切完,豆腐被切成小片,切完后用刀面轻轻的往右按压,让已切好的豆腐片均匀的往一侧倾倒,用刀面划了些清水滴在豆腐上又切了起来。
最后用刀面将切好的豆腐挑起,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清水的玻璃碗内。于森将玻璃碗轻轻的摇晃,那块切好的豆腐就慢慢的散开,变成了一碗豆腐丝。一眼望去,碗内的豆腐丝长短均匀,根根如发丝未出现有一根粗细不同的,这刀工绝对称得上出神入化。
韩三味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周围围观的厨师们也鸦雀无声。
你这刀工打娘胎就开始练了?也不怕把自己弄个剖腹产出来。
于森正待去那火腿来切,韩三味说:“不用做了。你这是做文思豆腐吧。这道苏菜核心就是刀工,其他的就靠原材料品质了。就凭你这一手刀工,这道菜就有了八成。剩下的事情,我这里随便哪个厨师就可以了。”
韩三味把于森看了又看,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你说你没拜过师,全自己摸索的?”浓浓的怀疑。
“真没,也就高考完,忽然对这个特别好奇,所以每天都在专研这个。”
韩三味想了想,对方也没骗他必要。再说毕竟只是萍水相逢,勉强算得上是认识的关系,不必深究。真要深入交往,总有露陷一天。
一干咸鱼厨师就只是在一边喊666。
这份刀工,就算是这个金陵都名列前茅的苏菜馆,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也只有寥寥几人,还都是积年的老师傅,最年轻的也四十出头了。
接着又做了个鱼香肉丝,考虑到这边的普遍口味,略微多放了糖少放了辣椒。本来依照于森的口味,还是要放点剁椒才合口味。
本来味道这个东西,各有各的标准。酸甜苦辣咸各有爱好,川人嗜辣,沪市喜甜,粤省好原味。想要做出每个人都认为‘最’好吃的东西,正常来讲是不可能的。
既然到了苏菜的地盘,自然要偏向本地口味。这是几千万几亿人经过几百上千年选择出来的口味。
自然这份鱼香肉丝受到好评。
韩三味夹了一筷子,脸色五彩斑斓。虽然是不同菜系,但是作为顶级厨师,技艺是相通的,也跟各地的厨师交流过,甚至还被请去国宴做菜。一道四大菜系之一的招牌菜是什么水平,做个评价还是绰绰有余。
这个味道酸甜适口,泡椒和泡姜蕴含的些微辣味恰到好处,青笋鲜嫩,木耳爽脆弹牙。比起在国宴后厨一起交流的川菜大师也不遑多让了。
就这手艺,不是从小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十几年如一日地练,几无可能达到这种水平。现在的家庭谁会小小的就把小孩送去练厨艺。非得是那种读书读不进去的孩子才会考虑走这一条路。要么就是厨师世家。哪怕是开菜馆的,也会送孩子去学工商管理一类的来接班。至于厨艺,粗通即可。
韩三味自己不就是这样吗。祖上传下来的这家菜馆,自己也不愿意儿子接班学厨艺,实在是太苦,而且回报又低。还是去学了工商管理准备接班。厨艺差又怎样,花钱请就完了。只要这座楼还在,就不会衰败。
互联网大佬又有几个是顶尖程序员。
只有厨师世家,有一些可能从小练这个。
仔细想了想那些记忆中的川菜大师,没一个姓于的。不禁对于森说自己没有拜师有些相信起来。难道真是天授奇才,韩三味这辈子还没见过在厨艺一道上如此年轻就达到顶尖水准之人。
不禁起了结识之心,万一这小子大学上不下去,来自己家菜馆当个主厨。凭这个年龄,也能当上几十年的招牌。
两人又交流了很久厨艺,互有心得,烹饪技能还涨了一点。看来烹饪到了高级,涨经验的方法可能不再是肝,而是要去多见识了。
最后,韩三味不但免了这桌的单,还送了些自制的板鸭之类。
晚上于家父子就到了沪市,在H大附近寻了家宾馆住下,只待明天去报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