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分化
小将离对此丝毫不在意。
即便外面将烨王排在了七将才首位,将她排在了末席,可这些首末之分,也不过是世人杜撰出来的。
真正的情况究竟如何,那些人只怕也不清楚。
毕竟他们也没见过,这些位列七将才的几位交手。
虽然边境征战,时常有胜有败,但真正大规模,彻底认真打起来的战役,还真不多。
七将才之间的交手,也是少的可怜。
这天下很大。
而七人所处王朝也有些分散,也就小将离跟烨王离得近,其余几人大多分散在天下各处。
故而,一时之间想要打起来还真有些难度。
除非七人所在的王朝迅速扩张,将周边各国吞并,然后不断朝着他们的势力范围蔓延。
否则……
这些人短时间内想要交手,打起来,还真没什么可能。
小将离与烨王倒是交过手。
可是又有谁看过他二人交手呢?
虽然那日胜败,早已在两人心中落定,可谁心里也不服谁!
他们下一次仍会继续交手,胜败难料。
这些人不清楚小将离跟烨王这边,究竟有什么仇怨,可这两人不合的气氛,众人也是看在眼底。
故而,众使节心思攒动。
若这两人没有联手的可能,众使节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时候的试探,也未尝不是在试探小将离与烨王的态度。
倘若这两人联手的话,众使节就不得不重新思量一下,他们接下来要如何做。
要如何……
在不触动这两位底线的情况之下,对秦国下手。
虽然他们也知道,秦国关乎着这两人的根本利益,可这也不妨碍他们以小范围的渗透,来达到各自的目的。
也许一开始时,并不会有什么成效。
可就像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故事一般。
只要在这里面钻出一个小孔,那么……
之后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不是?!
各国既然想吞并秦国,自然也不会认为他们可以一朝一夕,便能将秦国拿下。
他们为了吞并秦国,苦心积虑的谋划十几年,不断在秦国安插探子,分化朝堂势力。
并用渗透的方式,不断让探子打入秦国朝堂内部,且身处权利中心,故而,借此在朝堂中搅风搅雨。
各国不认为秦国是那么好拿下的。
如果秦国真那么好吞并,那……他们也不用处心积累,苦苦谋划如此多年。
如果秦国像他们周边的那些小国,小势力一样不成气候,也许各国势力只需要动动手指,或者是直接出兵攻打即可。
可问题就在于,也许秦国的后辈子孙并不怎么样,但他们的先祖却极有先见之明。
各种制度都较为完善。
虽然也经历过后世变革,可即便是有各国探子渗透,试图以内部分化,也未曾让秦国彻底分崩离析。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先祖打下的基础在,所有秦国历过后世子孙再怎么折腾,也没能让秦国在短时间内,便被彻底败朽个干净。
不然,皇帝与秦正等人还真无力回天。
即便之后寻来的小将离再如何能耐,她也不见得能让一个王朝彻底起死回生。
除非那个人是烨王!
否则,小将离真不认为谁有那种可能。
这不是夸大其词。
而是小将离对气运之子的正确认知。
这种人身上存在着大气运,所以对方想要建立,乃至挽救一个危在旦夕的王朝,其实也是相当容易。
只要烨王想!
那么……
依照对方的能力,以及他顶着的那层潜在身份,就算那个扶持的王朝再如何烂泥扶不上墙,它也会在短时间内产生极大的转变。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上一嘴。
秦国能在这些别国暗探搅风搅雨,不断渗透的情况下,还没有分崩离析,其中也不乏有烨王的威慑作用。
如果不是烨王在秦国,小将离还真不敢保证五年的时间,不足以让秦国彻底灭国。
也许秦国的先人确实为他们的后辈子孙,打下了坚实牢靠的江山基础,可也架不住后辈子孙昏庸无能不是?!
先帝在位时如何,众人看在眼里。
而秦国境内的混乱局面,众人也是有目共睹。
如此情况之下,秦国能撑个三五年已是极限,可秦国硬是熬了五年,还没有被败朽的彻底。
仍有挽回的余地……
不得不说,烨王起到的作用不小。
如果没有烨王坐镇秦国,也许小将离此时连秦国的影子也见不到。
她虽然自认学识不差,手段非常。
可小将离也不认为自己,可以凭借她那时候的渺小身份,将秦国从悬崖边上彻底拉回来。
如果没有那一层崩坏的气运作祟,也许……
她与烨王也不至于走到如今这般田地。
小将离心底长叹一声。
也许他二人会成为关系不错的至交好友也说不定,小将离想到这里,又不免在心底自嘲一声。
可是……
没有如果!
事情如此,她除了有些惋惜之外,也没有别的心思去想更多。
制止了那少年的口不择言,小将离不咸不淡地收回眼。
而在她错开眼的一瞬,少年便像是久旱逢甘,突然遇水的鱼儿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
如此情况,引来旁人瞩目。
可少年也不怕这些人的目光注视,旁若无人的大口喘气,同时目光愤愤的看向在场众人。
似乎……
是想找出那个让他出现如此异状的凶手,可他环视一圈,都没能找出凶手是谁。
只有那个站起身质问的中年使节,仍端着一脸嘲弄的神情看向他,见此,少年心中不免有些羞恼。
加之刚刚受到的屈辱,让少年下意识的便想脱口而出一句:“刚才的事情是不是你!”
然而不等少年开口,他又再度卡壳了。
这话就这样被少年梗在喉头,不管他怎么试图开口,都无济于事。
即便他想对旁人传音入密,也似乎见不到任何成效。
身周熟知少年心性的众人,只觉得少年这模样有些稀奇,若是放在往常,这少年怕是早已口不择言的破口大骂了。
那还会像现在这般“温顺”!
在那些熟知少年的人心中,他这副模样已然算得上是温顺。
明明少年几次都想破口大骂,结果每到开口之际,少年都卡壳不骂了,这不是温顺是什么?!
“怎么,说不出话来了?”
那中年使节仿佛唯恐天下不乱似的,继续出言相激,他也看出少年是个心性浮躁,沉不住气的。
若是善加利用,必能成为很好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