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一封奏折
“咕,咕”肚子响了,可是父皇怎么还不安排传膳呀,好饿呀,太康公主朱秀荣此刻也不哭泣了,倒在张皇后的怀里,眨着两个大眼睛盯着父皇看。朱厚照老老实实的坐在张皇后的身边和妹妹打着手势:“好饿呀,什么时候开饭呀。”
张皇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皇上怎么了,一个话本看的这么入迷。孩子们都饿了,一直这样可不行啊。放下怀里的女儿走到弘治身边道:“皇上,天儿也不早了,该传膳了,孩子们都等着呢啊。”
听到妻子提醒弘治帝方如梦初醒,看着被自己晾在一边的妻子儿女,忙放下话本哈哈一笑道:“对,对,不知不觉肚子都饿了,赶紧传膳吧。”说着走到女儿面前一把抱起:“原来荣儿口中所言的白娘子是这么的令人赞叹的义妖啊,难怪荣儿这般的难受,朕看的都手不释卷。不过荣儿要懂的一个道理,话本再好也是人编写出来的,莫要当真哟。否则要真去推倒那雷峰塔,岂不是冤枉了人家,你说呢?”弘治帝一番话娓娓道来顺带教导女儿。
“父皇说的对,荣儿记在心里了不过荣儿还有一事要求父皇答应。”
弘治帝看着乖巧的女儿龙心大悦:“好,荣儿的要求朕都答应,开心了吧小调皮鬼。”
太康公主朱秀荣看父皇此刻心情不错就趁热打铁的说到:“荣儿想去看一看这话本里的雷峰塔”
“”弘治皇帝朱佑樘老脸憋的通红嘴巴张了半天没有崩出一个字儿。
“父皇不是反悔了吧,哼!荣儿生气了,父皇说话不算话,不是好父皇。”小丫头撒起娇来了。
上当了,上了这丫头的当了,这丫头看起来人畜无害实则是个鬼灵精啊。看着女儿高高撅起的小嘴儿都能挂油瓶儿了,好吧,被女儿打败了。弘治皇帝看了一眼大太监李广,张口说道:“传锦衣卫指挥使阳昆”
坤宁宫内弘治帝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围坐在餐桌前。志得意满的太康公主朱秀荣一口一个父皇,一口一个母后,这小嘴儿甜的跟抹了蜜一般,逗的弘治帝夫妇开心的不要不要的。
一桌子御膳,煎炒烹炸很是可口,弘治帝胃口大开,比平时多用了一碗饭。张皇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自家老公天天忧心国事,很少有胃口的时候,今天难得反被女儿哄的胃口大开,连忙舀了了一碗汤放在丈夫手边儿,弘治皇帝看着妻子眼神中充满着怜惜和浓浓的爱意不好弗了这番好意,又喝了一大碗羹汤。
弘治帝不经意间看到门口大太监李广在跟传事儿太监说着什么。那传事儿太监面露焦急之色,李广好像在训斥着他。
李广跟在弘治帝身边三十多年了,可以说是从小看着弘治帝长大的,今天万岁爷好像被公主殿下哄的很开心,连饭都吃的多了,最近万岁爷都瘦了,好不容易这么开心的跟皇后,太子,公主一家子人在一起吃饭谈心,哪能被人打搅,任你天大的事儿也得等着。
李广跟传事儿太监耳语了几句,那小太监转身离去。
撤去御膳,上来香茗,弘治帝边喝茶边跟皇后和儿女闲聊。太子朱厚照:“父皇,妹妹都能出宫玩耍,我也要。”
朱厚照今年八岁,也正是贪玩的年纪。张皇后闻听柳眉倒竖道:“照儿听话,你是太子怎么能给妹妹比着玩儿呢,一国的储君当自幼儿起就奋发向学,多多的学习本事,像你父皇一样为国分忧。在敢胡闹母后就罚你抄写百遍皇明祖训。”
朱厚照一脸的不快可也没有办法,只得闷闷不乐的找妹妹说话:“荣儿,那哥哥就不能陪你了,那你记得见了到了雷峰塔替哥哥看看到底有没有一个叫法海的”
噗!弘治帝刚喝了一口茶差点没喷到张皇后身上。
这时一抬头又看见那传事儿太监在和李广争执着什么,许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儿,李广的心思他明白,可是国事要紧呐,别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在给耽搁了。
“李广,把他叫进来吧。”弘治帝开口道。
嘚,看着这传事儿的太监,李广心中很是不满,皇上好不容易开心一会儿,还被打断了,不开眼的东西。这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那传事儿太监紧走几步跪倒在弘治帝脚下道:“启禀皇上,内阁转来一份奏折,说是很紧要,十万火急的很呢。”说着双手举过头顶把奏折呈在弘治帝眼前。
“奏折,还十万火急,什么情况,边关出事儿还是庆州的事儿啊?”弘治帝内心疑问重重,顺手拿过奏折打开观看。这是一封转奏的奏折。加在杭州布政使毕刚的奏折里,是怀南知县李光明的奏折。由于知县没有直接上奏给皇帝的权利,只得有上级布政使代为转奏。
只见奏折上写道:臣怀南知县李光明诚惶诚恐上奏至我朝弘治陛下御前,今日庆州府遭遇百年不遇之旱灾,致饥民蜂拥至相邻各州府县,臣惶恐,我县亦如此,灾民嗷嗷待哺臣特请皇命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灾民蜂拥之初我县民士绅踊跃开仓赈济,尤林氏一家为最,倾尽家财活灾民无数,特请旨嘉奖。另林氏子乃今科县试案首,此子奇才也,不仅身怀圣人之学,而且精通治世实用之道。有林氏子以工代赈疏呈上,恭请御览。
奏折下面是几页普通的宣纸写就的奏疏。弘治帝心中大奇,这李知县如此推崇的林氏子何许人也?还写了什么以工代赈疏,这奏折内阁是看过的,看来是内阁颇为赞同才呈送到自己这里的,难道真有什么好的建议能缓解这灾情?
带着好奇和疑问的心情打开了这份奏疏,咦?这字为何有点眼熟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