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一片阴霾
至少表面上如此。
在进入2009年之前,《战争之王》终于从最后几个小市场下档,全球票房的数字停留在1亿9720万美元,未能突破两亿大关。
但即便如此,【量子影业】也可以只通过票房就收回所有的成本,还能略有盈利。
在马克-戈登的主持之下,包括电视台播放、DVD授权等版权运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能够为【量子影业】带来三千万到五千万美元之间的营收。
考虑到仅仅只是票房就收回了大部分的成本,多出来的这些半年全收入尽管还要和发行方进行分成,但仍然可以算作是纯利润。
受到这个利好消息的刺激,杜克-罗森伯格很快就将罗杰拿出的剧本梗概填充完毕,提交了新项目《变脸》的计划书。
根据这份计划书来看,出自杜克手中的《变脸》,没有白鸽-吴那种极致的浪漫主义色彩,反而有些像是马丁-斯科塞斯式的街头黑帮风格。
白鸽-吴那种带有极致东方风格的所谓“暴力美学”,也不是一个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白人导演能够拍得出来的。
而且从前世的经验来看,白鸽-吴的风格尽管在好莱坞兴盛一时,但却很快就引起了审美疲劳。
反而是马丁-斯科塞斯式的作品,在北美,乃至于全球,都一直有很广泛的市场。
从马克-戈登等人的审核来看,这十几位在好莱坞从业多年的制片人、审片专家,给出的评价都非常的不错。
这种将卖点放在火爆的动作场面之余,还能通过两位主角的身份变换深入挖掘(其实并没有)角色内心的影片,天然就带有大卖的潜力。
结合了审核团队的意见之后,罗杰立刻批准了杜克提交的立项计划书,总计高达7500万美元的制片经费将按照拍摄进度,分三批进入到第三方担保公司指定的账户上。
除了杜克-罗森伯格加尼古拉斯-凯奇的组合之外,从立项到点映,如今都还没有扩大放映规模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也进入到了公关最重要的阶段。
负责为电影公关的团队当然不是乐队一直合作的那一支,帕妮丝-格里芬的团队在公关格莱美方面确实有很出色的表现,但在奥斯卡,就没有这么强的人脉了。
事实上,《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公关团队是索菲亚-科波拉自己联系的一支,与科波拉家族合作密切,在北美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当中有着极为广泛的人脉。
仅从老弗朗西斯-科波拉将这支团队借给索菲亚使用这一点来看,老头子对于自己女儿的支持,可谓是不遗余力。
但即便是这样,也仅仅只能确保《波西米亚狂想曲》能够稳稳地获得几项重要提名,至于获奖与否,仍然要看运气。
尤其是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这两项大奖,竞争不是一般的激烈,除了本身的硬实力以外,场外的因素所占的比重更大。
而且所谓的硬实力,也不是指电影本身多么出色,而是竞争者的出身、履历、人脉,以及在圈内的口碑等等。
至于场外的因素则更加复杂化,政|治和经济环境,肤色、性别,乃至于左右派立场等等,在不同的年份,对于奥斯卡的影响也截然不同。
相较于在某一届上会完全偏左或者完全偏右的格莱美而言,奥斯卡的颁奖更加无迹可寻,谁也不知道学院里的那帮老家伙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东西。
不管怎么说,大把的资源投入进去,再加上科波拉家族的鼎力相助,《波西米亚狂想曲》至少可以确定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至关重要的提名。
哪怕无法获奖,也足以收获不菲,若是走了大运,拿到两大奖项之一,那么【量子影业】在这部电影上投入的资金,以及长达两年的时间,将会得到数倍的回报。
除了两个电影系列之外,【量子影业】旗下的三部电视剧系列,尽管从来没有大红大紫过,但无论是收视率还是吸金能力,都始终保持着稳定。
《实习医生格蕾》如今已经彻底沦为一部粉丝向的剧集,但在数量不少的死忠粉丝的追捧下,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部剧绝对不存在任何被砍掉的风险。
《邪恶力量》中,温切斯特兄弟之间的基情也同样为他们收拢了一批相当硬核的粉丝。
在罗杰力主要求提高投资之后,前世这部以“粗制滥造”而闻名的剧集去掉了最大的一个缺陷。
再加上和温家兄弟相爱相杀的恶魔克劳利,还有呆萌天使卡西迪奥等人气角色,《邪恶力量》这部剧受限于题材的缘故,没有大红大紫的可能,但却也算得上现代魔幻剧集当中的扛鼎之作。
主持这一系列的制作人团队甚至已经将同名等版权开发计划提上了日程,以最大程度地压榨这部剧集的潜力。
至于《行尸走肉》,在打完了所有能打的僵尸以后,已经彻底沦为了披着丧尸皮的伦理剧,不过无论在哪一个国度,人们始终就爱看这一套。
尤其是末世的背景,更是将人性的种种放大到了极致。
这种偏向于黑暗的题材,无论在哪里,都不是主流,但却从不缺乏受众。
在一批极度追捧黑暗风格的群体当中,《行尸走肉》已经被捧成了“神剧”一般的存在。
——这当然不是太平洋对岸那种裤裆藏雷的神剧。
在从众心理之下,高评分的《行尸走肉》,反而是三部剧集当中最火的一部。
单以吸金能力而言,一部《行尸走肉》,就顶得上《邪恶力量》和《实习医生格蕾》相加。
林林总总相加,虽然【量子影业】的规模不大,运作的项目也不是很多,但每年下来,都能稳定地为【量子娱乐】提供数千万到一两亿美元的资金。
这个盈利的程度,已经不比当初的MAD唱片要差了。
事实上,单纯以盈利数字而论,【量子影业】的营收水平,在好莱坞无数制片公司当中,已经可以排在二流水准。
不过过于依赖现有的系列,缺乏发行渠道和片库,却是【量子影业】的硬伤。
再怎么流行的系列,终究会有做不下去的时候,区别只在于这一天来的是早还是晚。
考虑到这一点,【量子影业】在整个好莱坞,顶多算是二流末尾,或者三流公司中靠前的位置。
……
除了【量子影业】之外,【量子音乐】的发展也是十分的稳定。
泰勒-斯威夫特的新专辑《1989》反响极佳,世界巡回演唱会一票难求。
凭借这一张专辑,年仅十九岁的泰勒-斯威夫特,已经稳稳地踏进了一线巨星的行列当中,成为【量子音乐】的又一支柱。
而且泰勒的出色,不仅仅只是在于音乐和创作本身,同时她也是一个十分擅长炒作的歌手。
从出道以来,泰勒的各种绯闻就没有断过,不久之前还刚刚甩了前任男友,一位三流的乡村歌手,随后立刻公开与一位好莱坞新生代的当红小鲜肉走到了一起。
对外的借口,是一场激情似火的恋爱,有助于泰勒音乐方面的创作。
不过看泰勒所选择的“恋爱对象”名单,就可以看出,其背后的团队在这方面绝对是经过了细致的筛选和安排。
而且不得不说的是,泰勒背后的公关团队确实表现出色,通过一系列的绯闻,硬是将泰勒原本一分的名气发挥到了十分,从而极大地加快了泰勒成名的速度。
尽管这也给泰勒带来了不少黑粉,例如“公交霉”之类的绰号在网络上层出不穷,但哪个当红明星没有几个黑粉?
相比于泰勒-斯威夫特所得到的好处,这点负面影响根本不值一提。
在罗杰几人减少了创作和演出之后,渐渐成长起来的泰勒-斯威夫特,接过【Darkness】乐队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了【量子音乐】旗下的头号支柱。
论名气,论影响力,泰勒-斯威夫特当然是比不上已经成名多年的罗杰几人。
但泰勒胜在活跃,仿佛丝毫不需要休息一般,从未有过超过一周不在媒体露面的记录,演出的频次也要比一般的歌手高得多。
天赋出众,人又努力拼命,背后还有一支极为擅长炒作的团队,泰勒-斯威夫特若是不能成为当红明星,那才是真的没天理。
在前世的时候,罗杰总觉得泰勒似乎有些配不上“超级巨星”这样的身份,但这一世,距离更近地接触下来,罗杰才终于明白,哪怕是娱乐圈里,成功,也从来没有偶然一说。
除了稳稳晋级一线,正在朝着更高层次迈进的泰勒-斯威夫特以外,【量子音乐】旗下,另一位有望成为超A的歌手,阿黛尔-阿德金斯的第二张专辑《20》也已经在两个月前发行,并申报了这一届的格莱美。
和泰勒-斯威夫特纯粹的商业路线不同,【量子音乐】为阿黛尔制订的计划是从奖项和口碑出发,再带动商业的发展。
相较于商业、文艺两大属性近乎完全对立的好莱坞,在唱片业当中,虽然也存在商业巨星在专业奖项上偏差,拿奖多的赚钱又要少一些的问题,但却没有好莱坞那么严重。
很多的时候,这两者并不存在明显的冲突。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个例之外,任何一个站在整个行业链顶端的超级巨星,都是在专业奖项和商业号召力方面有着出色的成绩。
在最近一整代人里,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泰勒-斯威夫特。
众所周知,格莱美从来都不喜欢泰勒,在二十一世纪之后的这一代里,泰勒也是唯一一个在格莱美没有任何有分量的成绩,但却冲上超A的顶尖巨星。
这也是因为,泰勒在商业上的成绩过于的出色,出色到了可以掩盖其它一切缺陷的程度。
在RIAA的排行榜上,北美地区1亿2650万首数字单曲总销量,比饶舌天王埃米纳姆还要多了近两千万。
这个沉甸甸的数字,已经足以证明泰勒-斯威夫特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价值。
和泰勒相比起来,阿黛尔-阿德金斯就是另一种风格了。
商业方面的号召力远不如泰勒,但却更加受到格莱美等专业奖项的青睐。
对于唱片公司而言,这两者有着同样的价值。
而对于【量子音乐】而言,泰勒-斯威夫特和阿黛尔-阿德金斯,也有着同样的价值,尽管后者还远远没有“成长”起来。
除了泰勒和阿黛尔这一对未来的双子星以外,【量子音乐】旗下的其它歌手,发展潜力就要明显差了一大截。
不过,因为罗杰提出的那项计划,【量子音乐】旗下的MAD唱片,在今年的摇滚乐市场上倒是独具风头。
几支完全模仿前世当红明星的乐队,成为了今年最受人瞩目的新人。
2008年才刚刚过去,已经有媒体迫不及待地宣称,今年格莱美的最佳新人,必定落入MAD唱片之手。
不是【共和时代】就是【简单计划】,另一支同类型,写作“流行朋克”,读作“流行”的乐队【翻闹小子】,也同样有参与角逐的机会。
至于死亡金属乐队【六英尺下】和工业金属乐队【蝰蛇】,虽然因为音乐类型的原因,在商业上未必能够有太大的成就,但在特定歌迷群体当中的口碑还要更胜一筹。
极端金属乐摇滚,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乏粉丝。
这五支乐队,不但是MAD唱片未来二十年收入的保障,更是未来二十年里,整个【量子音乐】维持在摇滚音乐统治地位的保证。
只不过,在一片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片阴霾。
“吉姆?”
罗杰接起电话,心里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眉头下意识地拧成一团,随即舒展开来,笑着问道:“好久不见了,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