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宋徽宗赵佶
当时在登州徐府的时候,祝彪对于他的唯一印象,那就是能忍,很能忍,后来发生冲突,更是毫不犹豫的站在自己的这一边,算是一个难得的正直之人,后来祝彪也通过徐康的关系,把蔡泽推荐给了徐处仁,不过是举手之劳,他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特别大的事,但是对于蔡泽而言,祝彪对他有大恩,他可是一直心里谨记
所以,当他回京,去相府拜访过后,直接就来了祝府,他想亲自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二人异地相见,虽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交情,却也算是熟人,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京城,也算是朋友,所以,相见甚欢,寒暄客套过后,祝彪带着蔡泽到了客厅,上了一壶茶,聊着闲话
对于蔡泽的近况,祝彪稍打听了一下,就没有继续问下去了,如果是朋友相交,贵在交心,只要脾性合得来,如果对于身份地位刻意的询问,反而落了下乘,祝彪不在乎,蔡泽也没有显摆的意思,相谈甚欢
“祝兄,南方受灾严重,天不佑大宋啊,南方百姓受苦了呀!”也不知道谈话怎么进行的,说着说着就说道南方水灾了,蔡泽也就是发发牢骚,说几句闲话而已
“是啊!防疫工作可要做好了,水灾,细菌,病毒之类的肯定很多,闹不好,爆发瘟疫,那可就真的麻烦了!”祝彪也是叹息一声,无奈的说道
“是啊,往年水灾的时候,疟疾,瘟疫,往往都是伴随而来,着实头疼的很啊!”蔡泽也是紧皱眉头,开口说道
“这都是防疫工作没做好的结果!”祝彪接口说道
“哦?祝兄有何高见?”蔡泽眼睛一亮,盯着祝彪开口问道
“这个很简单啊,无非是干净饮食,不喝生水,搞好卫生,时常消毒,还有一些人员的安排之类的!”祝彪索性把自己了解的说了一遍
其实这些东西,在后世而言,就是很普遍的一个常识性的知识范围,祝彪也觉得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想起什么就说什么完全没有一点逻辑,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这已经是很超前的防疫工作了
蔡泽就是如此,越听眼睛越亮,更是对一些细节仔细询问,对于这些,祝彪也是一知半解,只能夹杂着自己的一些见解之类的然后全部说了一遍
这本来也没啥,就是两个人闲谈聊天而已,等蔡泽告辞之时,祝彪也没有挽留,人家来到京城,肯定有很多事需要处理,人家可是当官的,跟他这个闲人可不能比,所以,只是说了一句“有闲暇之时,蔡兄多来!”
蔡泽也是点着头,应答了一句,就转身走了,祝彪看着渐渐远去的身影,转身回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的皇宫之内,宋徽宗赵佶正铁青着脸,狠狠的把手里的奏折给摔在了桌上,嘴里愤愤的说道“赈灾,赈灾,都喊着赈灾,难道朕不知道么”
“官家,请息怒!”随身侍奉李彦急忙开口说道
“这群老东西,让朕下什么罪己诏,南方水灾,是朕希望看到么?这可是天灾,凭什么让朕背这个黑锅!”赵佶愤声说道
原来,自从南方水灾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御史言官,还有好多文官大臣,都上谏,说什么德行不修,引得上天震怒,这天灾警示,陛下还是下罪己诏,平息上天为好云云,这类奏折,赵佶是越看脸色越黑
在这里,稍微说点闲话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至于这个罪己诏是谁发明的,实在是不得而知,怎么说呢,至于君臣错位,或者是政权危难不做评价,单说这个天灾,地震啊,洪水啊,这一类的,都是无法避免的天灾,跟皇帝有什么关系啊,怎么就扯到罪己诏上面去了呢,实在是不能理解,古人的思维,有时候,真的挺让人无语的
比如此时此刻
大宋南方发生水灾,这可是牵扯百万人生命的大事,大宋的这些文官,不想办法怎么赈灾,反而是扯到罪己诏上面去了,主次不分,轻重不明,有时候,对于这些人,真的有点让人搞不懂,脑袋里面到底在想什么
对于这些文官的做派,赵佶虽然气不过,却也没办法,大宋时期的文官,耍起性子来,皇帝也敢指着鼻子骂,如果真敢下杀手,别的不说,一个昏君的帽子就扣上去了,况且,大宋太祖可是说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话,优待读书人,赵佶虽然贵为皇帝,但是,祖宗的法令,还真不敢违背,也只能生闷气,发点小脾气
“刚才老徐进宫,说赈灾刻不容缓,让朕出钱,国库都空了,朕有什么办法?”赵佶忽然间又想起刚才徐处仁过来谈赈灾的事
“徐相,莫不是盯上了内库?”李彦小声说道
“他敢?”赵佶一瞪眼,怒声说道
国库,是盛放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地方,而内库呢,就是皇家的私人小库房了,宋朝时期的皇帝,可都是有点小气的,国库与内库都分的很清楚,而且,还特别喜欢自己攒钱,每当国库空虚的时候,朝臣想要伸手去内库,皇帝都是吹胡子瞪眼,非要三司打欠条才可以
每当这个时候,朝臣都觉得很无语,而且,宋朝时期的朝臣,也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借钱不还,有欠条也不还,把皇帝气的干瞪眼,却也没办法,皇家的体面还是得要,总不能直接去三司要钱吧
也不知道这个习惯是怎么就养成了,国库空虚的时候,朝臣向内库伸手,然后理直气壮的不还钱,最主要的是,如果不借的话,又是一番长篇大论,各种数落,往往不厌其扰
所以,当赵佶听到徐处仁盯上内库的时候,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