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溪口龙窑
后世大端暴行,民怨沸腾,各地狼烟四起城邦损毁,唯独建阳世代烧窑,远离战祸百姓得以保全。
神光太祖定鼎中原后建阳三口龙窑同时火祭,火光冲天三天三夜不歇,烧制开国重器“九州鼎”并六百余件新朝元年瓷器套装进献,圣上龙颜大悦恩赐下旨建阳府免赋三年,赐封宋、崔、谢三大姓氏为钦定督陶官,世代龙窑大师不出三姓之外。
溪口崔氏根据祠堂族谱可上溯十三代,初祖本堂原是走街串巷的卖货郎,行至此地口渴难耐,于巨石草丛掩映处发现湍流小溪,饮水休憩昏昏然睡去,梦中巨石底下小溪忽然变成大河,河水汹涌奔腾远去,崔氏站在巨石远旐河面愈远愈宽,河水汇聚成大江大渎,源远流长。
卖货郎打定主意就地娶妻安家,开枝散叶繁衍六百年,溪水六百年长流不断,自此该地也被改名“溪口”。
当初大端朝与各路英豪打的天昏地暗,中原大地生灵涂炭,北方士族经受不起战火摧残选择南迁,崔含章自祖父一代举家迁徙避祸,乱世人命贱如草芥,何谈家资财产,路两旁饿殍遍野,走走停停到了建阳溪口再也走不动了,也不想在走了。
所以琅琊崔氏这一脉与溪口崔氏原本就不在一本族谱里,更谈不上血脉亲缘。事情的转折是发生在含章祖父这一代,祖母当然不是溪口崔氏大长支一脉,但也是偏支血脉,刚巧在出五服的边缘支脉上,缘此祖母去崔氏祠堂求了老辈长者一天一夜才让含章去了族中学堂,含章成了整个学堂唯一一个不是溪口崔氏的崔姓子弟。
说起来建阳府地处群山之间,老话流传着七山二水一分田,山水环绕间植被茂密,景色自然美不胜收,颇有世外桃源之姿。
但仅靠几分薄田无法养家糊口,烧窑人主要还是依靠精美的瓷器流通天下,衣食住行生活用度八成靠外部流入,虽因地理位置交通不便远离战祸但也带来了民生凋敝的窘境,大端末年建阳百姓日子就过得困顿贫苦。很多烧窑人活不下去了放掉手艺外出找活路,多年以来回来的甚少,大部分都已经埋骨他乡。
神光太祖隆恩再降,整个建阳焕发活力,烧窑是手艺活更是体力活,来此避难的外乡人往往干得了体力却学不到手艺,含章祖父则是另类,当然更得归功于祖母的缘由。
手艺是糊口的本事,更是行走神光的傍身技,建阳龙窑天下谁人不知?至于到了含章这一代却弃了珍贵万分的手艺偏偏读书求学,辛苦的烧窑人是看不懂的。
旷野清风拂面,山间景色充耳不闻,一心只想赶路返乡,含章心情愉悦小跑疾走,一日脚程便奔赴建阳溪口。
云上敛青溪,风暄鸟欲啼。驻足间放眼望去梯田盘绕,阡陌纵横,炊烟袅袅点缀在蜿蜒流动的一脉溪水边上,静碧江流,不系之舟自横。
山,耸然而特立,多呈险峻飘逸之势,蕴含北地性格。水,碧清蜿蜒之姿,颇具江南柔情。
秋意浓时,千烟重重,得名千烟洲。
千烟洲有数不清的山山水水,手足相连,气息相通,相互交融,养育了山林水草,群山环抱,幽谷窃然而深藏,奇峰叠嶂,峰峰相高,层层相向,鬼斧神工,千姿百态,高低不等,绿水缠绕,荡波浮影,烟波浩渺,碧波溶溶,好一幅绚丽多彩的水墨丹青,使人醉心其间,忘却所在。
崔含章顺着脚下之路前行,身旁绿树相竞,山花烂漫,水鸟沙滩嬉戏,群鱼浪里欢跃,目之所在,皆为青山绿水。
更远处,山脊上有红光萦绕的窑口开炉,整个溪口都笼罩在薄暮余晖之中,近乡情怯含章不敢迈步,只想静静的田园日落美景,也许正因为从小到大生长于斯从未好好的欣赏它的美丽,此次远行归来才让人感触到平时一直在忽略的美好。
跨过溪口的巨石,一路上乡亲们热络的打起招呼,“呀,小含章回来了啊”,仿佛沉寂了许久的乡村焕发新的活力,孩童追逐嬉闹,田间水牛低鸣,乡亲们都是晓得含章是近百年头一个从晋安参加科考归来的烧窑人。
暖阳风缓,在一堆孩子拥簇下含章走到自家门前,看到祖母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母亲在缝缝补补日常换洗的衣物,有大胆的孩子喊道:“崔奶奶,含章哥回来啦”。
祖母崔氏抬头瞅见站在一群孩子中间的崔含章脸上浮现了开心的笑容,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满头银发盘的齐整,祖母想要站起来迎接归家的孩子,含章快步跑上前抱住祖母,“平平安安回来就好”。
母亲也放下手中的活计走上前拍拍含章身上的灰尘,“还没吃饭吧,我去给你做吃的”,母亲虽然未曾读书识字但总是明理少言,跟着祖母一起将整个家操持的井井有条,含章拿出在晋安城内买的各色糕点分给孩子们,一哄而散蹦蹦跳跳的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
山间晚风吹过,青竹摇曳身姿,安静下来的小院显得特别的祥和,祖母面带微笑的听着他在讲述晋安城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母亲忙活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小妹含灵把哥哥的包袱翻了个遍直到发现晋安城内最流行的发饰才心满意足。
一家人围着餐桌享受家人团聚的喜悦,不知不觉间父亲把自酿的老酒喝多了,火炉内的木柴已经慢慢烧到了末节,院子里的黄狗吃饱了骨头趴在窝里眯眼瞌睡。
崔含章送祖母安睡后,帮着母亲洗刷碗筷,母亲一个晚上都带着儿子送的发簪,翠绿的发簪插于满头青丝丛中。
崔含章自幼家贫,吃穿用度都是能省则省,用老爹的话说烧窑人家没有那么多穷讲究。故而以往他都是蚊子腿上劈精肉,蚊蝇腹内恗脂油,幸而晋安借宿云深寺省下不少钱,此时他则全部花在为家人买礼物上了。
五更鸡鸣,天微蒙蒙亮,山中薄雾如丝纱一般飘荡,含章父亲吃过早饭已经上窑去了,烧窑不比寻常农家,先要熬练体力,泥土打浆需千锤百炼才能强化胎土韧性,然后再入窑练耐力,大火高温猛烧,中火徐徐炙烤都需要窑工在旁督造,否则火候和力道偏差就是烧坏一窑的瓷器。
能练好这些的才有资格入室学手艺技术,学手艺凭的是悟性,师傅带入门修行看个人,有人究其一生也就是个烧窑匠,但更激励后辈的是前人大师们的神迹,精美瑰丽的瓷器终究都是人一手一手的捏造烧制出来,而烧窑制瓷就是整个建阳的根基。
含章一早就如往常般前往崔氏学堂,学堂占用了宗族祠堂偏殿二间,祠堂建在整个溪口最高峰的半山腰,起初有溪口崔氏族内宿老担任开蒙,后来像含章这般年纪的需要科考应举的逐渐多起来,崔氏专门从晋安府曲澜书院聘请了硕儒楼先生,据说楼先生出自太康名门望族。
山道蜿蜒曲折,楼师站在祠堂门前看着爬山的含章想到了很多过往,少年应当沐春风。师徒俩个从点滴细节着手推敲复盘了下今年的大考,楼师轻捻胡须陷入沉思中,不禁想到年初的传言,看来徐疯子所言非虚啊。
含章则顺溜的跑到后院崖壁下打了一桶山泉水煮茶,刚巧把真如师傅赠送的神秀峰野茶饼拿出来孝敬,兴许是水润茶香,沸水冲泡充分释放了野茶的幽香,楼师被茶香吸引忍不住赞道:“好茶”。
徐徐饮啜下回甘长久驻留后道舌苔,不经意间还有点淡淡的药香沁人心脾,楼师难得露出很感兴趣的样子,语重心长的叮嘱含章:
“既然选择兵行险着,就要做好放手一搏的准备。”
明日开始恢复日常课业,同时要多练练你的烧窑把式,那些把式不简单,有的如山间老熊靠树挠痒,有的如枝上灵猿舒展纵跃,把式朴实无华却蕴含技击术,一世风风雨雨谁还没个磕磕绊绊。
楼师交代完课业后回到内堂打坐休息,心神沉寂,冥冥间似薄雾轻纱一般缠绕在溪口群山间,龙窑地脉附近的波动愈加频繁,不消半刻便让人无法入静,呼出一口浊气,楼师自嘲老矣。
经过楼师调整后的课业更加偏重了世俗人情,道德文章与世俗人情从来不是割裂对立,其内在文理想通,只是世人肤浅只取表意而不深究道理。
楼师授课有点怪癖,严禁学子争对错,只论道理,讲得通则心气顺畅,讲不通则闭门思过。
他曾言:“稚子无知学之,大千世界足够你们用脚步和身心去丈量。”这群孩子们也应当如制瓷一般,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岁月如梭,回溪口已经半月有余,日练夜练,踏着晨曦一口气登山入学堂大气不喘,这一日崔含章在吃过午饭后沿着步道往后山闲逛消食,在学堂后山不远处右转就进入了龙窑的收尾处,窑口尾部常年未启用,自然人迹罕至。
崔氏这口龙窑起于山根部暗溪处,溪流汇聚山脚下冲出一片浅浅的水口,该水口虽浅但几百年间却从未干涸过,经后世族人不停保护修缮扩大,四周郁郁葱葱,水质最为清澈。
沿着山势往上爬升中间部分窑体会逐渐收窄,鱼肚似的地坪,中心高两边低,再往上去收尾于崔氏祠堂的右侧山体,比邻而错落着几十栋琅檐。从高处俯瞰,远处水口恰似龙珠一般,从山脚仰望,其形态如卧龙一般,恣意悠闲的俯卧在溪口。
崔含章印象里是见过一次龙窑整体点火烧窑,整个龙窑如活过来一般,窑口如鼻息喷薄白气,腹体红郁彤彤,火光在夜间尤其亮眼,远观如火龙降世,极其震撼。
闲逛至此,走走停停,忽然看到龙窑收尾与山谷交接处竟然有积雪未化,还笼罩着氤氤氲氲的紫气,非常像是早间浓郁的山雾一般,只是浓稠度远胜山雾,奇怪的是并未听溪口人说有下雪过,前阵子在晋安的大雪难道飘到了建阳溪口了?
山中谷地位置殊为难得,蹲下来身来拨捧一把雪在手中感到冰冰凉,忽然间轰隆一声山摇地动,如地牛翻身一般的晃动使得含章单脚蹲立的身体摔倒在地,脸直接栽入雪里,吃了一嘴的雪,幸好有积雪垫在地上,不然非得破相不可。
爬起身来顾不上疼,举目望去山上有滚石落下掉入水口中,也有小部分龙窑坍塌,跑回到学堂看到楼师在门前张望,看到无人受伤大家总算安心。
祠堂里有崔氏族老走出来跟楼师商量,六百年来族中从未记录有过此等怪事,地牛翻身事迹亦从来出现于建阳府志,甚是奇怪。
楼师却是心中震撼,大口喘息难以平复,最近地脉波动频繁,在刚才冥思中明明感觉到地脉集聚涌动,忽然在后山方向喷薄而出,整个溪口的气韵就衰减了许多,恐怕没个百年光景怕是难以复原,山脚下无人留意的水口处水位下降了许多,裸露出常年泡于水中的青石。
经此折腾,早早归家,晚上听到小妹含灵说王家的小胖子今天吓得掉到水口里了差点没被淹死,被人救起的时候才发现水都没到他脖子,这个胆小鬼。
父亲说有些小窑口塌了,等过两天安全了都得上窑去帮忙修复,咱们建阳人吃饭的家伙事坏不得。含章说看到崔氏那口龙窑也有小部分坍塌了,父亲没说话只是吃饱饭后交代这两天不要乱跑,等着一起上窑去帮忙。
一夜无事,母亲催促孩子们早点睡觉,含章梦中感觉自己身体轻盈穿过层层云雾,在青天白云间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