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对着炫耀
这回余笙没把奖状贴墙上。
“先放着吧。等搬家以后,贴到新家的墙上去。”
“成!”桑青高兴的应下,跟婶儿说起来学校宣布的几件重要事情,“今儿去领奖状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9月1号直接到河北中学去报名,最好是家长带着——”
说到这儿,桑青满眼期待的看着余笙的反应,看到耐心倾听的婶儿点了一下头,才面带笑容又接着说道:“老师说,那天不光要交学费,还要交一袋麦子。”
“交一袋…麦子?”余笙不是很理解这样的操作。
“嗯。每年都这样。我们这儿就是有这样的习惯。”青子看婶儿还是不解的样子,于是多说几句,“每年收麦之后我们都要去地里捡麦穗,就是把捡的麦穗塞一袋子送学校去。”
“喔。”余笙明白了,“这恐怕是学校为了培养你们的劳动观念和节约粮食的观念。”
她对此表示能接受。
她重生之前没下地干过活儿。尤其是小步出生,她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照顾体弱多病的儿子这件事上,更没有问津过这样的农活儿。
云妮儿甜甜的说:“哥,到时候我跟你一块儿拾麦。”
“我谢谢你啊,你别给我捣乱就行嘞。”桑青虎着脸瞪她一眼。
云妮儿根本就不怕他。
这个家里,她最怕的就是叔了。但她也知道能降住叔的只有婶儿。
余笙仔细的问青子:“学校还有没有别的啥通知?”
青子看了一下余笙的孕肚,挠挠头腼腆说:“其实这些事都是要在家长会上通知的。我们老师考虑到你这个情况特殊就交代我把这些话带给你就行嘞…”
余笙笑说:“你们老师还挺有心的。”
青子:“就是拾麦子,老师强调一定要我们自己来,家长不能代劳。这回放暑假,我们小学毕业的比其他年级放假早也没有暑假作业,整个假期学校给我们布置的任务就是拾麦子这个事。”
余笙:“等你小花姐小海哥放假回来,我带你去他们家借初一的课本,你好看看。”
青子:“我已经跟他们说好嘞。这周末放假回来,他们就把初一的课本找出来给我。婶儿,不是说去我小姑家么,咱啥时候去啊?”
“明儿去。”余笙说,“今儿先准备准备。”
听到院门口有动静,云妮儿往外探了一眼,像一只百灵鸟一样回头向余笙报告:“顺子哥来嘞。”
顺子手捧奖状笑得跟戏台上的花脸一样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他还没走来,声音就传过来了:“婶儿,我得奖状嘞!”
他过来把青子挤开,在余笙跟前站定,还没等到期待中的表扬,就被青子无情的撞开。
“就一个进步奖,你有啥好得意的!”桑青把自己的奖状拿到他面前跟他对着炫耀,“看见没,我三好学生奖状!我年年得都没说啥,你得了一个进步奖就可得急着发言嘞。”
顺子被怼到堂屋门外去。青子的个头现在比他高一截,跟青子面对面站着,他还挺有压力的。
顺子踮起脚与他一般高后为自己申辩:“你也说嘞你年年得,年年得有啥好稀奇的。我这个进步奖的含金量可比你那个三好学生的奖状高。你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就是有点进步,谁也看不出来。我这个进步可是显而易见的!要不然老师咋把进步奖发给我不发给你嘞!”
虽然是强词夺理,但也有些正儿八经的道理。
桑青跟他急眼了。“你以为你拿个进步奖,功劳就全都是你的啦,还有我跟老师的份嘞!”
顺子稀罕的把奖状拿手里,对青子一脸嫌弃,“老师就算嘞,跟你有啥关系。”
“咋没关系!”桑青理直气壮,“要不是我给你抄辅导书上的题,你数学成绩能有那么大的进步么!”
顺子涨了张嘴,却是没话说了。看奖状破了一个小角,他把那一角撕下来贴青子身上。
“给,你的功劳,还给你。”
桑青指着他的奖状,“你要分功劳,咋也得扯三分之一给我!”
顺子揣着奖状躲开,“自己有奖状还想要我的奖状,孬得很你!”
“谁稀罕你的奖状。”桑青指着堂屋两边墙上贴得慢慢的旧奖状,“以后我们搬走,我把这些奖状都送给你。”
顺子愣了一下,“你们啥时候搬家?”
桑青得意洋洋,“今年秋里就能住到新房子里头嘞。”
顺子不禁落寞起来,低着头不说话了。
桑青也得意不起来了,有些急切道:“你难过啥,咱俩以后还住一块儿啊,我跟我叔说好嘞,搁我屋里放个上下铺的那种架子床。”
顺子一改颜色抬脸儿跟青子厉害起来:“谁要跟你一块儿住!我才不想天天跟你搁一块儿吵哩!”
桑青:“你睡上铺我睡下铺。”
顺子:“我才不睡上铺!”
桑青:“你想睡下铺,我让给你。”
顺子:“谁要你让!”
余笙在一旁哭笑不得,看这俩孩儿吵架总有一种看老两口拌嘴的既视感。
云妮儿加入战场,“你俩真烦,出去出去,拿着你们各自的奖状都出去。别搁这儿碍眼。”
桑青转头攻击她:“碍你的眼了是吧,你要是觉得碍眼你自个儿出去啊。”
他故意跟顺子站一块儿,俩人拿着奖状刺激她。
“我俩都有奖状,就你没有~略略略~”
云妮儿恼火了,捏着小拳头扑过去捶他们。
“就等着吧!以后我得的奖状肯定比你们多!”
余笙不厚道的笑了,看他们热得脸红身上又冒汗,于是问他们:“你们热不热,我把堂屋的风扇开开吧。”
“不能以!”桑青阻止道,“风扇吹得早,麦子瞎得早。婶儿你要是热,拿扇子扇扇。”
顺子附和:“我奶也说这会儿麦子没熟不能开风扇哩,不然风扇都把麦穗里的麦粒吹跑完嘞。”
风扇咋会吹跑麦粒呢。余笙懵懵懂懂,这可能是农村的传统习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