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强硬推行
朝中大部分大臣都不知道陈群是干什么工作的,他很少在朝会中发言,甚至经常不出席朝会。他的官阶不低,到了他那个等级,一般都需要按时参加朝会的,当然,有特殊情况也可以请假,但很少有像他那样经常缺席朝会的。
知情人都知道,他从来都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他的工作直接向皇帝汇报!大家都猜测他肯定接受了皇帝的秘密任务。执行皇帝秘密任务的人是什么人?那肯定是皇帝心腹中的心腹啊。
其实朝中很多人对此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陈群从来不参与朝中的纷争,也很少参与朝堂上的讨论,使得大家对这个人都有点忽略了。
也只有少数的几个聪明人,见到他出场后,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样,缩在一角,不跟着大家一起闹腾。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这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皇帝心腹中的心腹,现在突然跑出来,抛出这样两个影响深远的话题,那不是很明显了吗?
就是皇帝在背后操纵这一切呀!什么叫胳膊拧不过大~腿?皇帝就是那根粗~壮的大~腿,大臣们就算加起来也不过是一条胳膊而已。
如果是太平时代,那些性格黯弱的皇帝还好说,大臣们分分钟可以联合起来逼宫皇帝,使皇帝就范,可是,现在高坐龙椅上的那个小皇帝年纪虽然小,却拥有不亚于开国皇帝的威望。
开国皇帝通常都是杀伐果断的主,这种人习惯于将一切挡于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都无情地碾碎,他们杀起人来从不手软,只要是对自己实现目标有阻碍的人,他们说杀就杀,毫无情面可讲。
如果觉得小皇帝年纪轻轻,没有那么恐怖,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可别忘了他手上掌控着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刚刚将魏、吴两国杀得落花流水。
虽然打仗不用他亲自动手,但总是他下的命令吧,说魏、吴两国几十万人死在他的命令下一点也不过。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个小皇帝也是踏着几十万枯骨登上皇帝宝座的。
这样的人生起气来,分分钟杀得人头滚滚,这一点也不稀奇。聪明人都知道明哲保身,所以他们根本不敢出来反对皇帝这次的机构改革计划,他们只会缩在一旁,冷眼看着其他大臣在蹦哒。
除了从成群的身份来看之外,这些人还从皇帝干净利落地组建出一个内阁可以看出,皇帝进行机构改革的决心。皇帝既然决定要改革基本上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
内阁改革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要知道,当时反对组建内阁的人当中,可是有诸葛亮一个啊!以诸葛亮的身份地位都阻止不了皇帝这样做,还有谁能阻止呢?
既然知道阻止不了,那还是不要白白浪费气力了,白白浪费了气力又得达不到目的,还得罪了皇帝,这样的傻事谁想做?
还有最后一点,那就是现在三公九卿制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在过去,三公都是手握重权的,可是现在,三公几乎已经成为了没有实权的虚衔了。
看看那个司马懿,他被封为太师,这本来是三公之一,本应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可是,他现在一点权力也没有,被皇帝招之则来,挥之则去。
而作为群臣之首的诸葛亮,却被称为丞相,而不是司空啊什么的。可以说现在三公已废,代之为内阁,现在就只剩下九卿而已。废止三公九卿制其实已经完成了一半。
聪明人都看得出来,九卿也是迟早会被废的。不过可惜,聪明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这样做会不会为自己带来危险。
刘厚保持沉默半个月,它主要是想利用这半个月时间,让大家充分了解三省六部制,并对下一步的改革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半个月一到,他就动起来了。这一次他并不打算向大家耐心解释改革的好处和必要性,他打算直接硬来。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他已登顶九五至尊,手上握重兵,可谓无所畏惧,所以他现在的风格就是,想做就做,不解释。
半个月时间一到,他便将内阁成员和陈群召集起来,向他们宣布,立刻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改革。改革由陈群出方案,内阁负责具体执行。
改革方案陈群已经研究了好几年,可以说早就成熟了,只要拿出来就能用。但是,这次改革必然涉及到庞大且繁杂的人事调整,具体的人事调整需要内阁去运作。
这些具体的事情刘厚不可能去亲力亲为,而陈群对朝堂的人事安排也不熟悉,所以他也没有办法去承办,事实上这个事情只有内阁几位阁老才能做。
几位阁老对这个改革方案倒没有多少抵触,经过半个月来对这个方案的研究,他们也发现了这个方案的优越性。毕竟他们都是聪明人,一种政治制度的好坏,他们还是很容易就看得出来的。
既然是一项更先进、更优越的制度,那就值得一试。虽然在实施的初期必然会导致朝纲混乱,但是长久来看,这必然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既然如此,还是值得一试的。
再说了,他们还有得选择吗?皇帝根本连征求他们意见的步骤都省略了,直接就让他们开始实行改革计划。
虽然表面上好像皇帝完全放权了,所有政务都由他们内阁来处理,但是,他们都清楚皇帝只是躲在幕后而已,终极的权力还是牢牢握在他手中的。
这个小皇帝表面民~主,内里其实很独裁,是个不折不扣的矛盾混合体。平时他可以放权,但是在关键时刻就会跳出来,而且,一但他跳出来要干一件事时,根本不容别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