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相逢

  流内铨属吏部,掌管差遣、考功、晋升等等要害事项,那曹从判虽不是正职,却是个手里真正管事的,从来是他拿捏旁人,若说是大品官员过来,倒是有可能得他重视,可要是大品官员,又怎么可能亲自前来?是以见得裴继安区区一个吏员转官的,竟得如此对待,人人俱是惊愕不已。
  这事实在稀奇,众人议论了好一会,只是也没听说朝中有哪一位姓裴的大官人,况且如果当真是达官贵人子弟入仕,为何要由吏转官,便是考不得进士,荫庇一回,得个正经官身也不算难事。
  说来道去,个个都找不出原因来。
  有好事的就偷偷遛了出去,过了许久,才回得来,先还把门反掩了,复才神秘兮兮地同里头人道:“我去问了人,你们猜那裴官人是什么来历?走的谁人门路?”
  一时个个都围了过来。
  那人道:“原是才去翔庆军的郭监司郭保吉保举的!”
  众人俱都愣住发起懵来。
  郭保吉乃是帅才,朝中人人皆知此人骁勇善战,将来要接枢密使郭骏的位子,他虽然因故转江南西路,做了监司,可一说起来,谁人都不会觉得这是个文官。
  方才那姓裴的明明就是个满身文翰,怎么想都不应当同郭保吉这个武将扯上关系才对。
  那人又道:“想不到吧?听闻是靠着在宣州造了圩田堤坝,今岁便能增赋税数十万贯,这姓裴的唤作裴继安,原是越州裴家的,那郭保吉去翔庆之前递上来的荐书原分两个封装,一厚一薄,厚的足有半掌高,薄的则是只有寸许,送来时特地说了,里头有个人的荐书是单独封的,其余一共二十余人,全放在一处。”
  他说到此处,言语之中尽是感慨,道:“据闻曹从判得了人打招呼,叫下头把那裴继安的荐书取出来,去取文书的也没多想,拿了薄的那一封去,拆开一看,竟是错拿了那二十余人的荐书。”
  “下头人见拿错了,先还吓得半死,一桌子都翻遍了,以为错漏了什么,最后才把那厚的取出来,谁成想,半掌厚……”那人伸出手来,在空中比划了一下“半掌”究竟有多厚,复才叹道,“竟是全是那裴继安一人过往所行。”
  在场的都是有官人,自然晓得荐书里头除却举荐人语,其余便是被荐人背景、履历等,因有规制同模板,是以只能照着填,不能随意发挥,是以上头行文俱是平铺直叙,写的全是有迹可查,不能夸大,也不能捏造。
  哪怕是寸许的荐书,只写一人事迹也已经足够匪夷所思,更何况半掌厚,全为一人所为。
  众人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听得这话,有人实在不肯相信,摇头道:“你怕不是在说笑?一个吏员,能做这许多事?叫个知县来都未必能填满那半掌厚的纸!”
  那人不成想自己辛辛苦苦打听来的秘辛竟会被懒坐在屋子里的人质疑,登时心头火起,比自己被人质问还要气恼,冷笑道:“你信不信是你的事,你自家做不到,不代表旁人做不到!之前京中人人趋之若鹜的《杜工部集》,年头满天下哪个读书人不曾听说?就是那裴继安在宣县公使库时做出来的筹银的!”
  “当日郭保吉要给雅州供银供粮,下头有几个县不肯出力,全靠这一部书卖得好,听闻大卖十余万部,后头宣州修圩田堤坝的时候,压根没用朝廷调拨,全是当地自筹,其中多是那宣县公使库里来的。”
  “好似郭保吉没去宣州时,那裴继安在当地州县衙门里就已经顶有名气,他联合十三州县做银钱粮谷人力互换,年年一旦遇得纳粟徭役,与之联合的州县都轻松得很,下头民怨都能少一大半!”
  他说着说着,仿佛已经置身茶楼酒肆,变成了一个说书的,又道:“那圩田也是姓裴的出的图绘,他那爹你们或许没听过,他那叔父,你们却应该都有听说——正是当年投河那一个裴七!”
  “越州裴家,谁人不知道?还用你提醒!”有人就插嘴道。
  另有人也叹道:“裴家当真不容易,出过多少人才,而今好似就剩这一个了罢?若是当年……”
  “闭嘴吧,什么话都敢说了!你敢说,我却不敢听!”旁人连忙将他拦住。
  一时屋子里人人都感慨起来。
  又有人道:“果然各人生各种,你看那裴继安,裴家都落魄成什么样了,有那裴七郎前车为鉴,裴家一门科考之路全断,他竟是也能由吏转官,另摸出一条道来。”
  “话虽如此,得个小官容易,将来等品职上去,若是通了天,未必是个好下场……”
  裴家十代为官入仕,有名有姓的人事迹众多,此时屋子里全是读书人,个个都自书上见过,晓得这一门的事迹数上三天都数不完,却不想偌大一个世家大族,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一同唏嘘了许久。
  有人便道:“怨不得方才见那裴继安,一表人才,难得的是并无半分傲气,那傅令明与之相比,才真个是叫做高下立判!”
  “世家还分真世家与假世家,傅家不过这三四十年起来的,一股子暴发气,同那百年氏族如何能比?听闻越是底蕴深厚的,为人越是谦和,处高处不骄,落低处不馁,正所谓大家也!”
  世上有一句话,叫做踩低捧高,可有时候这话又要倒转过来,叫做踩高捧低。
  那高者如果与自己并无干系,又得了许多好处,难免遭人眼红,寻常人见了,样样都要挑出不好来,说他这个嚣张、那个狂妄,可低者正因低,左右触及不到自家利益,同情一番,还能显出自己怜悯之心来,正是惠而不费。
  此时傅令明同裴继安正是一高与一低。
  傅家正在势头上,一来就又插队,那傅令明虽然并无什么盛气凌人的姿态,可在旁人看来,自然还是不悦,而裴家落难,裴继安方才又礼貌非常地进来问好,多少叫人生出好感来。
  众人其实不过道听途说,此时倒是真情实感地在此乱夸了裴继安一通,又贬低傅令明一回,谈了一回天,有人便提了个话头,道:“郭保吉去翔庆,自是为了西边战事,只他怎么只给下头人荐官?却不见他那儿子踪影?”
  “哪里不见,听闻有个长子一样是得了荫庇的,好似今次是转官回京,去了学士院。”
  听得“学士院”三个字,是个人都生出不解来。
  “去学士院做什么?郭家又不是科举出身的,他家好像没有儿子得中进士,当真想要给儿子铺路,应当要带去西边才是,便是不带去西边,也该帮着挪个好差遣,学士院里除了修书卖纸,还能得什么好处?”
  “不是我看不起郭家的,打仗他那一支自然是厉害,拿笔却不行了,学士院里头便不是一甲出身,多也是二甲前列,他一个没有功名在身的,去凑什么热闹?更何况郭家人在政事堂又说不上话,去得再久,也只能熬资历,难道要在学士院里头抄书抄到老?”
  有人就故作神秘地道:“我好似听得有人说过郭家那个长子的事情,像是郭保吉怕他惹事,强要压着,只好安排去学士院,抄书总不至于会抄出什么罪过来罢?”
  “几岁的人了,还怕他惹事?你莫不是在此处久坐坐傻了罢?”
  “你晓得什么!传言是个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当日宣县修圩田堤坝,他那老子要去筹钱,给他去催管下头县镇事,谁料得竟是同外头人站在一处,回来对付自家做爹的了,我有个识得的同乡正好去那建平县中巡视,从头看到尾,回来同我笑了半日,只说虎父犬子也不过如此了!”
  此人便将从前郭安南事说了一遍,其中添油加醋,将他描绘成一个人傻偏又固执己见,听不得旁人诤言的蠢材,上被建平知县支使得团团转,下给衙门里头的吏员哄,活脱脱傻猪一头。
  众人嘲讽一番,有人便道:“如此看来,那郭保吉有这样一个儿子,郭家堪忧,只不晓得后头还有无靠得住的!”
  “还是会投胎的好,若是给旁人这样的出身,有郭保吉这样的爹,怕是早已闯出个名堂来,只可惜了郭家这许多助益……”
  “啧,你这‘旁人’说的是哪个旁人,怕不是想自己去报人的腿认爹改姓郭罢?”
  一群人嘴巴闲着没事干,在此处指点江山,正在兴头上,却听“吱呀”一声,木门被从外推开,两人站在外头,一个面黑人矮,另一个却是面白人俊,后头那一人十分眼熟——乃是早前由此路过,已经进去里头的傅令明。
  背后说人坏话,不想被正主逮了个正着。
  屋中顿时鸦鹊无声,一个都不敢抬头行,也不知道那傅令明甚时来的,听了多少话,又有无听得被笑话是本人德不配位等语。
  然则他们觉得甚是尴尬,外头的傅令明也无奈极了,只做什么都没见得的样子,连忙拉着那黑面矮个、身着绿袍的人往后走,口中道:“郭兄找错地方了,此处才是正门……”
  被称为“郭兄”的男子显然十分恼怒,本要上前,被傅令明硬生生拉走了。
  “咱们方才说的话,不会被那傅令明尽数听去了罢?”
  有人小声问道。
  另有人道:“我看他脾性倒是还算过得去,也没说什么……倒是旁边那一个,怎么倒似很生气的样子?”
  “说是姓郭……”
  “不会就有那么巧罢?”
  诸人顿时有些惶恐起来,忍不住把门外的杂役叫进来一问,那人倒是回得爽快,道:“方才出去那两个?高的是傅侍郎府上的大公子,取了去司茶监的差遣……”
  有人忙问道:“黑矮的那一个呢?”
  杂役倒是没有多想,应声回道:“另一个是宣州来的郭官人,唤作郭安南,原是郭保吉郭监司的长子,上回来时因告身未定,今次趁着曹从判在,过来签押的,取的是学士院的职差。”
  他说完之后,却见无人再问,满屋子都安静得吓人,也察觉处几分不对来,抬头一看,见得诸人或瞠目结舌,或目瞪口呆,也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怕自己捅了篓子,连忙借故退了出去。
  ***
  且不说这厢房里头众人惊骇不已,流内铨外头,傅令明却是不住劝说郭安南。
  他笑道:“这等不入流品的小官,你管他们做甚!由他们说去,左右一辈子也就在下头打转了。”
  郭安南只觉得遭了奇耻大辱,忍了许久,方才道:“那些个长舌的说你靠着家世厮混,德不配位,我不信你便不气——当日你头悬梁锥刺股才得中功名,那一屋子的人里头怕是没有一个有你甲次高,却胆敢如此自以为是,也不嫌臊得慌!”
  傅令明笑笑道:“话倒也没有说错,同科里头我升迁最快,得了好处,难道还不给他们眼红去?左右我功名是实打实的,只要将来好好办差,自能走得长远,哪有空管顾后头人怎么议论?”
  又道:“倒是安南,你方才何苦去推那门,叫他们看到,将来又要在外头拿你做由头胡说八道,如若混得不好,说不得还要推到你头上去。”
  郭安南先前乃是一时冲动,此时也有些后悔,只当着傅令明的面,不好多说什么,勉强笑了笑。
  傅令明又道:“你今次早来了这许久,却也不晓得与我说一声,莫不是郭叔叔不带你上门,你就不敢来我家了?我爹又不会吃了你。”
  他调侃一番,一面说,一面与郭安南并肩出得大门。
  一时早有随从分别将两人的马匹牵了上来。
  郭安南心中憋得难受,便对那随从挥了下手,转头与傅令明道:“我去街上走走,你先回吧。”
  傅令明一向会做人,因两家有旧,年初时郭保吉还趁着其父回京时带着长子上门来拜见,其时还特地叫了傅家女儿出来见礼,很有两边相看的味道。
  傅莲菡已是说亲的年岁,他这个做兄长的有心帮着把把关,难得两人在流内铨相遇,便想趁机多看看,是以也跟着把从人打发走了,道:“你久未回京,我当要在旁作陪才是。”
  果然当先几步,同郭安南一齐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