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一章 扬州六郡,两文开花!
“哦?”魏琊眼皮子跳了一下,开什么玩笑,最重要的事竟然没有人不提?
“各太守、郡守、县守等官员为何不提?难道他们不知道寡人的深意吗?就算各个郡守不知,各太守也应该知道吧?还有,孟非是你长恭之弟,身负扬州太守之职,更应该知道寡人深意,难道他也没提?”魏琊语气渐渐严肃道。
孟歌紧锁眉头,面露深思,最终摇了摇头,作辑道:“王上,您也知道,臣弟虽有治世之能,但行事仁慈,心软,恐怕这其中有蹊跷!”
“蹊跷?”魏琊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难道有人坏寡人百年大计?”魏琊眉头竖起,双眼绽放着凶狠。
“臣不知,但可以让各郡监御史查一下!”孟歌开口提议道。
“监御史?那就让监御史好好查查吧,记住,不要提起浅默化废除各国文字之事,只问学堂是否在学魏文,必须如实禀报,哪怕是村,也得查出来,若是敢隐瞒事实,杀无赦!”魏琊脸色微冷的说道。
百年大计,谁都暗中使绊子,必杀!
“诺!”孟歌神情肃穆的弯腰作辑应道。
时间缓缓流逝,一晃一个月。
魏国、扬州、扬州城!
扬州府=城原本不叫扬州,叫承化,原吴国一座都城,魏国设了州之后,这里就改为扬州城。
扬州府、太守府!
内堂中,一名与孟歌长相相似,年龄大约三十左右的中年人皱着眉头看着一道竹简。
此人正是扬州太守孟非,孟歌同父同母的亲弟。
“兄长问这个干甚?”孟非脸色带着一丝为难。
原来,孟歌在给各监御史下密令时,顺便写了一道书信给孟非,内容差不多,就是问学堂是否学习魏文一事。
孟非对这个很清楚,前一年去各郡巡查,脑子一热直接去了学堂,想看看学子的读书声,结果看到一群文士慌不择路的拿掉学子手中的竹简,虽然拿掉,但自己还是看到了,全都在学吴文!
当时他就很疑惑,明明朝廷有规定,凡是朝办学堂只能学魏文。
那个时候他就问学堂士大夫(现代校长的意思),为何在学习吴文,而不是魏文。
士大夫答曰:“扬州为吴地,百姓也都是曾经的吴人,吴人学吴文,有何不妥?”
孟非回曰:“士大夫莫非忘了朝廷诏令?本太守清楚记得上面有写,学魏文,而士大夫却令夫子教吴文,这岂不是欺君之罪?”
经过他这么一问,士大夫很慌,最终将原因说了出来。
士大夫说,若是朝廷只能学魏文的话,那么若干年后吴文便会消失的彻底,吴文是吴国数百年文化结晶,自己身为旧吴国大臣,于心不忍,且,吴国万民已经归顺魏国,学吴文又如何呢?难道学吴文,就乱了魏国社稷吗?吴文不该消失历史长河,应该与诸国文字并存一世。
当时士大夫哭着求他,叫他不要上奏最终心一软,就算了,也没有把这当做一回事,文字嘛,有什么搞头,要学就学吧,反正吴国疆域、百姓都并入了魏国。
可是没想到,因为这件事,兄长竟然亲自写信提起这事。
“踏踏”
这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传来。
孟非抬眼望去,只见督察监御史李右大步流星走来。
李右,年龄三十有一,前旨国谏议大夫,旨国灭亡之后,就归顺了魏国,因为各种能力过关,且忠于王上,被选为扬州督察监御史,统领扬州各郡监御史。
“李大人?”孟非挑了挑眉有些疑惑。
李右走到孟非面前不远处,弯腰作辑不卑不亢道:“太守大人,下官有事出去一趟,长则七八月,短则一两月!”
“不知李大人能否告知本太守所谓何事?”孟非有些好奇的问道。
“恕下官不能言告!”李右面无表情的回道。
虽然督察监御史是太守下级,但并不归太守管辖,属于独立部门,李右能来告辞,就已经很给面了。
“呃”孟非一顿,“那好吧,祝李大人一路顺风!”
“多谢太守,告辞!”李右作辑谢道,随即转身就离开。
看着李右离去的背影,再看看兄长传来的书信,孟非已经猜到什么事了。
这事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啊!
“唉!”
孟非轻轻一叹,随即拿出一道空竹简,回信给孟歌。
时间缓缓流逝,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些天,魏国各地学堂的士大夫都有疑惑,怎么每天都要那么多奇怪的人打探着学堂,还有监御史时不时也搞什么巡查。
他们不知道的是,一把锋利的断头刀,已经架在他们头上,只需刽子手一声大喝,锋利的断头刀就要落下。
正云二十二年,八月五日,午时,魏国、天京城、藏书阁。
此时正值午时,炎热万分,但坐在王椅上批阅奏简的魏琊,丝毫没有感觉到热。
只见香炉旁边,摆着一个奇怪的东西,相貌跟香炉差不多,但冒出的气却是白色,手放过去,仿佛来到了寒冬。
这是墨家专门为魏琊打造的冰炉,有制冷、放冷功能,简直是古代版空调。
古人的智慧啊!
“王上,这是三州督察监御史上报的奏简!”
这时,小六子从殿外走进,手中捧着三道竹简,司忠见此,便轻轻走下去,接过竹简,然后摆放在魏琊案桌旁。
魏琊顿时来了精神,查了三个月,应该查出来了吧。
打开京州竹简一望,嗯,可以,全都在学、写魏文,没有学习别国文字。
拿起王印,往上盖个章,用毛笔批一个:“不错,继续努力!”
放下京州的,拿起扬州的。
“砰!”
“混账东西!”
魏琊突然暴怒,直接将扬州督察监御史的奏简扔出藏书阁,双眼绽放着杀意。
司忠和小六子吓的不轻,直接弯下腰来,不敢出声。
扬州六郡,两文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