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风雨少年行
王家老两口育有一子,七十年代初,儿子刚刚长大成人,却生了一场大病不幸早殁,老两口不胜悲痛,老太太没过几个月也走了,留下王家老人独居。如此平淡生活数十年,老人下地干活在十字路口发现一男婴,顿生怜惜,遂抱回家用面糊糊养活大了这个孩子。
也亏得这孩子身无缺陷,反倒是天赋异禀、聪慧至极,从村办小学到中心学校,成绩始终位列前茅。然而王家老人整年以务农为生,能让两人温饱活命已是不易,学费支出实在难以为继。
命运对于这位少年而言,分外奇妙。按照大部分同龄人的人生轨迹,读书不成无外乎务农、务工,但他却在书本中看到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并为之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尝试。
王家少年读初中时,恰好是改革开放春风遍吹大江南北的九十年代中后期,村里已有胆大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下矿井、做建筑,收入远超务农种地。于是,每逢长假他便央求老乡带他一起去打工,上建筑工地、下幽暗矿井,咬着牙用血汗和命换来一笔笔学费,完成了高中学业。
1999年夏天,大山深处的土坯公路正式修通。
第一次踏上这条公路的是麻坪镇收电费人的摩托车,他顺便送来了王家少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爷孙俩喜不自胜,做了满满一桌菜挽留收电费的人留下吃饭,几壶甜杆酒下肚,王家老人大醉而眠。
这一觉睡下,老人再没有醒来,恰好八十一岁高龄,安然离世。
是夜,一场夏季风暴骤然降临。次日清晨,王家少年这才惊觉老人离世,顿时放声大哭。最后,他穿过风雨,来到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表叔门前,长跪于泥浆中,待主人出门询问搀扶,也不进门,只央求帮忙料理老人丧事。然后又一户户长跪下去,请求众乡亲帮扶。
在众人帮携下,老人风光下葬,王家少年披麻戴孝送完老人最后一程。在坟前,他跪在泥泞中哭着告别:“我这一去怕是再也不会回来了。”第二天,他背着在矿井打工时发的帆布背包,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消失在了七月的连绵风雨中……
当最后的牵挂和羁绊消失,他和这片山村的联系也就彻底断了。之后的很多年时间里,听说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自此之后,时间漫漫,他会成家立业,会安居他乡,会寻找新的归宿、新的方向。但在心底,只怕永远藏着一个回不去、不敢回、不能回的地方,指引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