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陈川愕然了起来,周博的话这番话再次刺痛了自己。请大家搜索()!
  更新最快的他脸色一片艰难的犹豫,想到自己也有太多不是的地方了,如果现在依然害这些兄弟一起死,九泉之下只怕自己也无言以对了!
  “我投降!”
  最终,陈川说了道。
  他说完,“噗通”
  一声就向周博下跪了。
  他又说了道:“周大人,希望你也放了那些兄弟们,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继续跟随我,请给他们一条生路吧。”
  周博呵呵的笑了笑,对站在陈川后面的四个手下示意了一下,四个手下马上上前给陈川松绑了。
  “现在这些俘虏的善后工作就交给你处理,我先带人下山去了。”
  他说完,大手一挥,让山寨里面的其他士兵都集合列队,准备下山返回。
  陈川满脸惊愕,他现在还是一个投降的将领,周博就已经开始给自己指派任务,而且这个任务不是别,竟然就是处理这些俘虏?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周博就不怕自己带着这些俘虏跑了吗?
  他不敢相信,连忙向周博的背影喊了道:“周大人,你……”
  周博没有回头,打断了陈川的话:“我知道你不会跑的,因为你是有骨气的人。我光化军现在缺乏将领,你就立刻开始执行任务吧,也好分担一些我们的工作负担。我在山下等你们。”
  陈川叹了一口气,自己与周博不过交手一回,对方竟然就如此了解自己了。
  这个世界最难的事情不是打败仗,而是不能被伯乐发掘!
  他现在很相信,周博既然原因招降自己,那势必会让自己有用武之地,就此刻让自己负责处理俘虏的事情就能完完全全一点了。
  他知道,周博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一来是证明自己可以不可以被信任,二来也是让自己向这些兄弟好好反省。
  不管怎么说,周博压根就没有打算要杀死自己和这些兄弟!
  嗯。
  以后一定誓死跟随周大人了!
  他暗暗下定了决心――在下山的时候,岳云有些担心的向周博问了道:“周兄,难道你真的就放心那陈川?万一他带着人跑怎么办?”
  周博朗声的笑了笑,说道:“放心吧,陈川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而且他现在自知自己无处可去,难道还跑回齐国吗?所以我料定他绝对不会逃跑!更重要的。就算他跑了也无所谓,以他现在的实力。只怕三五年的时间是绝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而三五年之后,光化军已经恢fù元气,他就更没机会了。”
  岳云听了周博这么说,只得跟着笑了起来。
  来到山下,经过一番整队,天色渐渐泛亮,已经是清晨的光景了。
  这时也有各级将领经过统计的伤亡情况送了过来。
  这次战斗一共阵亡二十五人,受伤二百多人。
  岳云自然是要将这些牺牲的士兵带回去,于是他先与周博分开了一会儿。
  去视察伤亡的兵士去了。
  大约过了两刻时间,山下又跑下了一群人,正是陈川带着那些不肯投降的齐军。
  他们找到了周博,齐齐的向周博下跪,请求接纳投降。
  周博笑着让他们跟在队伍的后面,然后就下令班师回城。
  幸亏周博早先就让李小鱼做好了迎接招降的准备,不至于这3000多号人来到光化军之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按照招降的计划。
  所有青壮男子都被编入了正规军,这一下子周博的部队由以前的1800人一下子扩增到了3500人。
  最新编入军队的这些人,立刻就交给了李旭中李书评,以及那些老兵们等到进行三个月训练之后,再拆开整编。
  剩下的1000多妇女儿童老人等。
  则妥善的安置在城中。
  周博早已经起草了整编军队的计划,这3500人按照500人为单位,编成七个营。
  除了其中两个营当作光化军城防营之外,剩下五个营统一规划为一个军镇。
  军镇的总指挥由李书评担任,副指挥则由李旭中担任,正副指挥各自兼领一个直辖营的兵力。
  王魁则担任两个城防营正将。
  至于王善武陈川,以及另外提拔起来的一个名叫王魁的老兵。
  分别出任剩下三个营的准备将。
  就这样,军事整编上的问题就解决了。
  又过两天之后,李小鱼和李旭中总算做好了一份土地分配的《新土地法》草案。
  这份草案将光化军所有的土地划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民用地,第二个部分是官府地,第三个部分则是军用屯田。
  民用地按照人口来划分,每一个人口可获得五亩地到八亩地。
  之所以有一个间隔,那是因为土地是有好坏区分,肥沃的土地就是五亩,差一点的土地则按照程dù多补贴一些土地。
  并且还规定,新分得土地的人家耕种持续三年之后,这份土地才能彻彻底底归其所有。
  在这三年期间,土地被称为“临时民用地”
  ,如果中途放弃农耕养殖种植等作业,而改成其他行业则“临时民用地”
  将收归“官府地”。
  当然老百姓可以继续在这“官府地”
  上作业,不过得交纳租金,并且官府随手有收回土地的权力。
  这个举措主要是鼓励光化军大力恢fù农业。
  因为光化军到目前为止,还是处于缺粮的状态。
  自这套《新土地法》颁布之后,光化军的土地即成型,再有外来人口迁入光化军则不享受“民用地”
  的分配。
  《新土地法》颁布的第二天开始,所有到来的外来人口,若需要耕地则必须到官府申请租用“官府地”
  ,“官府地”
  在佃户交纳十年的租金之后,可以以市场最低价将这块土地完全购买下来。
  “官府地”
  的作用其实就是增加官府的财政收入,李小鱼和李旭中经过一番探讨之后,在《新土地法》里面规定,“官府地”
  租金暂定为二十一税。
  也就是每一年的收成取二十分之一做为租金。
  当然,租金每一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最高不会超过十一税。
  收取租金之后,官府就不再收取农税。
  农税的收取其实并不是以地方政府为准的,因为地方政府收取的农税早晚都是要交纳到朝廷去。
  不过周博为了能减轻农民的负担。
  鼓励农业发展,决定由制置使府来承担农税。
  当然,并不是所有农税都是由官府承担的,像“民用地”
  的佃户并没有租金的限制,他们就必须自己交纳农税。
  并且“官用地”
  十年之后被佃户购买了之后,不用再交纳租金了,那时候也得交纳农税。
  不过这个消息依然让使用“官府地”
  的老百姓感到鼓舞。
  如果十年之后官府租金比农税要低,他们宁愿继续租地。
  至于“军用屯田”。
  自然就是采取“军屯法”。
  士兵闲时就是农民,战时则是士兵。
  所有军用屯田的收入,交纳十分之一给官府,再交纳十分之五给军队,剩下十分之四则是士兵自己所有。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比如士兵要进行长期作战,这些军用屯田要么交给士兵的家眷来耕种,要么交给普通农户来承包。
  若是士兵家眷耕种,则收成军队收取的十分之四降低为十分之三。
  十分之五交给士兵家眷所有。
  若是承包给农户,则所得的收成农户可以取一半,剩下一半按照分成十分按照上述方法分纳。
  士兵的屯田要比“官府地”
  还要苛刻,但是士兵每个月都有饷银,作战时也有军粮,要比农户有保障的多。
  “军用屯田”
  最大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解决军粮问题。
  这样可以避免经常征用民粮;另外一个则是养活士兵家眷。
  除此之外,士兵家眷属于老百姓,也可以获得“民用地”
  和租用“官府地”
  的。
  所以说,在光化军当兵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
  周博在《新土地法》之后,觉得很不错,只是做一些细节上的修改。
  就同意颁布下去。
  这件事自然还是交给李小鱼和李旭中去办理,并且土地认领和分配的工作,也全权交给民政司这边负责。
  因为分配工作十分庞大,单单靠李小鱼和李旭中两个人,只怕要花费五六个月的时间才能分配完毕。
  因此李小鱼和李旭中也按照几天前周博的交代,积极的去找来一些帮手协助。
  李小鱼让父亲李夫子推荐了两个门生来民政司出任幕僚,这两个门生就成为了李小鱼最早的手下了。
  虽然手下比上司年纪大。
  但无奈上司关系深厚,有李夫子撑腰,又有周博的信任,不得不让他们服气。
  李旭中勉勉强强找了一个以前的同窗,虽然没有明确是什么职务,但是却还是按照官府工作人员的身份在行事。
  后来,周博索性将李旭中提拔为了制置使府判官,相当于制置使府的二把手。
  制置使府下面几个部门的总长全部归判官节制。
  李旭中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诚惶诚恐受宠若惊,连连来到衙门亲自向周博推辞,说自己无德无能,不能接受这份职责!
  周博当然知道李旭中并不是故意推辞,而是这个人处事太过谨慎,不像李小鱼那样说干就干。
  判官的权力大,责任自然也大,李旭中刚刚担任幕僚还没有三个月的时间,一点经验都没有,理所当然会有些承担不下来。
  不过周博依然向李旭中劝说了一阵,让其放心的去上任,自己这个制置使照样没什么经验,依然是硬着头皮边学边做。
  最终李旭中只得应承了下来。
  从此之后,制置使府文治方面的公务,周博大部分都分给了李旭中来打理,他现在将自己的工作中心放在军事与基础建设这两个方面上。
  自从剿匪行动之后,他一边等待着黑商队的回应,一边又开始履行对李夫子的承诺,让李旭中在衙门内增设教谕司,聘请李夫子担任教谕司总教谕。
  “教谕”
  原本是县学的主政官员,当然并不是每个县学都会有这个职位,通常只有规模较大的县学才会设立。
  周博懒的再去想教育机构的名称,又觉得笼统的称呼教育司太俗气了,索性就取名为“教谕司”
  ,反正两个字的谐音也差不多。
  这天下午,在衙门的后院里,周博接见了李夫子。
  两个人寒暄一阵之后就各自落座了下来。
  李夫子半个月不曾相见,此时此刻显得神采奕奕,显然是为官府成立教谕司并且聘请自己为总教谕而感到高兴了。
  “李夫子,在下曾经让您老人家起草关于官学的草案,不知道近日可是有结果了吗?”
  周博先开口问了道。
  李夫子哈哈笑了笑,说道:“老夫早就拟定妥当了,只是这些日子周使君你忙碌着剿匪之事,所以不曾前来叨扰。如今周使君要成立教谕司,老夫就知道时机到了。”
  周博说道:“李夫子果然是有心之人呀。那起草的刚要,您老人家直接拿给李旭中,与他相信探讨一番,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月底之前就开始筹办官学吧。”
  李夫子听了这话,心中更是高兴起来。
  如今已经是七月中旬了,月底之前也不过十来天的时间,周博还真是说做就做的人啊!
  “有周使君这样热衷宣扬孝悌痒序的领袖,光化军的风化一定日益改善,民可安生乐业,军可忠义报国,不可不谓是一桩大事呀!”
  李夫子连连的赞叹道。
  “李夫子言过了,在下其实也喜好读书。读书使人进步,这句话总是不会错的。我的想法就是希望通guò读书教育,让我们光化军的老百姓素zhì上有所改善。人民素zhì提高,那就意味着精神层面的提高,不仅大大有利于我们官府的管理,也能让这个光化军社会和谐起来。”
  周博娓娓的说道。
  “周使君果然是有见识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明白仁义道德的道理,正如孔夫子所期待的大同世界。当人们都有了崇高的精神观念,相互之间友好遵礼,那国家就可以上下同心了。”
  李夫子缓缓的说道。
  “呵呵,”
  周博笑了笑,说道,“希望能早日实现这个宏远吧。”
  其实他之所以提倡教育,提高民众素zhì是一点,更重要的还是希望能对自己的统治提供帮助。
  古代的课本可都是框框条条,教导读书人如何忠君如何守礼。
  这样的人才虽然比较刻板,但是好控zhì,不会动不动就闹出什么革命民主之类的思想。
  至于孔圣人的大同世界,几个朝代更替,再加上几十代儒家夫子们的努力,到现在依然不见任何成效,只能说明大同世界是不可能适应人类社会的。
  周博与李夫子谈完话之后,就带着李夫子到街上转了转,让李夫子来挑选官学的地址。
  李夫子是一个老学究,对于这些章法礼节上的事情自然比周博要懂得多,因此与其自己去挑选官学地址,还不如让李夫子去挑,免得到时候教学环境不好,这些读书人教书人都要闹。
  (。
  )本书来自/book/html/32/3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