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块钱三斤

  十块钱三斤,你能想到什么?萝卜,青菜,土豆,西红柿,平均3.33元一斤,着实算是便宜了。可是你无法想象的是,这是在卖书,各种图书,有大家的著作,也有不知名写手的出版物,还没各种过期杂志,厚厚的一本书,不看文字,只论斤两,痛刹我心。
  文字应该是被尊重的,但是图书市场已经开始变得混乱,有钱人谁都可以出书立传,管你写得好不好,说的话对不对,有些出版社拿钱办事,不管那些的。
  和着那些图书一起卖的,还有可拆装的木质模型,汽车,飞机,各种动漫人物,十几二十块钱一份,多的是人买,而相对于这些来说,图书卖出去的就要少很多,谁能解释为什么?是那些图书不够吸引人吗?可那里多得是名家名篇,获各种文学奖的作品;难道是因为他们卖的很贱的原因?不应该越便宜越有人买吗?可是事实上图书只是个噱头,卖的多的依然是杂志,木质模型,还有草稿纸,练习薄。
  物欲横流,我们都在想着些什么呢?不懂,很难弄明白,似乎前路渺茫。
  书摊的灯依然亮着,一本本书安静的躺着,被卖书人码的整整齐齐,可很少有人翻动,它们一定很寂寞,书中的文字已经快腐朽了,它们急于挣脱那约束,它们渴望被诵读,渴望着被咀嚼,那是它们最后的价值,也是写书人的一片寄给。
  不知道到底卖书人能够卖出去多少,看到书被放在电子秤上,我不忍直视,离开那里吧,我的内心在呼喊,可耳边传来的是那成千上万的呼喊声,它们寂寞着,凋零着,直至枯萎,声嘶力竭,我没有买一本书,我连碰都不敢碰,因为我怕,怕被那些文字所勒索,它们垂死挣扎,一定会拼了命的希望被藏于书架,捧于掌间,而我定是让它们失望了。
  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让本来就不景气的纸质图书市场,变得更加萧条,若一文学家,出一本书,能有十来万册已属尚佳,再看网络流行,他们不依赖于出版社,盛行于各大网站,每天的点击量,呈指数增长,但营养的东西似乎少了点,于生活,成长,也似乎缺了份点拨。
  安静的午后,雨夜,初春的阳光下,柔和的台灯下,停下手里时刻点击的鼠标,或者不停的摆弄手机,翻一翻你的家里,是否有一本可看的图书,拿起来读一读,也许会有收益,最差不过也能让你有些困意,好好地睡一觉也好。
  听,文字在哭泣,那是它最后的一声叹息,遂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