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董家小郎

  “什么?让我们护送祥瑞进京?这黄令好毒辣的手段!”县兵营里,罗刚拍案而起,气愤地大吼道。
  “县尉!反了吧?真他娘的没有活路了!当年你就不该拉住我,那晚趁乱砍了他的脑袋,也不会有这么多事!”王平又是激动,又是埋怨地说道。
  “就是,县尉,反了吧!”七八个都头也大声附和王平两人,鼓噪道。
  董庄一言不发,皱着眉头看着屋子里的几个人面目激动地又叫又跳。
  “够了!都给我闭嘴!”看着手下越说越不像话,董庄低声呵斥道。
  看到董庄动了真怒,王平几人马上偃旗息鼓,怏怏地坐了回去,脸上都满是不服气的神色。
  看着这几个心腹手下的样子,董庄心里暗叹一口气,“你们以为我不知道黄令这次打的是什么算盘?这么大的一条大鱼,一百多斤,在这寒冬腊月的想要活着送到幽州谈何容易?黄令此举,也不过是把这等麻烦事扔给我罢了。成功了,是他黄令的功劳,是他黄金山的功劳,失败了,就要我们出去顶缸。”董庄的语气缓和了很多,心平气和地对手下说道。
  “那县尉还打算忍让?这么大的麻烦,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兄弟这几百颗脑袋根本不够砍的。”王平疑惑地问道。
  “王平,你跟我最久了,我是什么人,我怎么想的,你也最清楚。我董庄何时怕过黄令那头大硕鼠?”说到这,董庄的脸上涌现出一阵自信和豪情,但是很快重新转为黯淡和忧愁,“关键是黄令不是自己一人啊,他的背后有整个黄家。黄金山是云州的土皇帝。不管是你当年杀了黄令,还是我们现在反了他,你想过没有,我们的下场是什么?占据赤城自立,还是落草为寇?”
  “落草为寇,也比现在来得爽利。”王平还是不服气,嘴里嘟囔了一句。
  “糊涂!你倒是爽利了,你的家人怎么办?你那刚刚出生的儿子怎么办?也落草为寇?一辈子都过着东躲西藏,不知道哪天就丢掉命的日子?”董庄怒骂一声王平,几句话问得他哑口无言。
  屋子里的人都沉默了下来,不复刚才的慷慨激昂。事实就是如此,黄令背后的黄金山,是要他们仰望的存在。只要有黄金山在,黄令就能死死吃定他们。偏偏他们这些人都是有家有口的,不能任性而为,黄令也是抓住了他们的这个短处才肆意地欺压他们。
  “好了,大家也
  不要如此,回去都好好想想办法,怎么能成功把祥瑞送到京城去。都暂且再忍耐一下,总会有云开见月明的一天。”看着一群热血的青年蔫蔫的样子,董庄心里很是不好受,开口劝道,“要怪,大家就怪我这个当大哥的没本事吧。”
  “大哥不要如此说,是兄弟们拖累了你!”听到董庄如此说,看着他满脸自责的样子,王平等人慌忙跪在董庄面前,堂堂七尺男儿的热泪不断滴落在地面上。
  这么多年来,在这五百县兵中,不管是普通士兵还是大小头目,都受过董庄的恩惠。尤其是这几年的雪灾,这些县兵也养不起他们的家人,都是董庄拿出自己的储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董庄也是因为顾及他们,才会在黄令那里委曲求全,整个县兵都对董庄感恩戴德、异常忠诚。
  “都起来,赶紧都起来,大哥可曾要你们这样过?”董庄挨个把王平他们一个个拉了起来,脸上也是老泪纵横,“这么多年了,大哥都把你们当成小兄弟看,咱们这日子不好过,但是咱们还得忍耐,不能拖累一家老小啊。”
  听到这个,王平他们都沉默下来,“那大人,咱们怎么把祥瑞送到幽州啊?那可是活物,不是石头、木柴,放到车上就能拉到幽州。”
  “我也想了,这件事最关键的是怎么让祥瑞一直活着。我琢磨着得用个大池子装上大几百斤的水再把祥瑞养在里面估计能成,不过也就是多花些力气罢了。可是这寒冬腊月的水肯定结冰,祥瑞还不得活活冻死?怎么能让那么多的水不结冰,我实在想不到。大家也一起想想,能有什么办法让那大几百斤的水不结冰。”董庄沉吟一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这些话问这些县兵小头目却是问错人了,这些人都是些粗人,哪里能有什么好办法。
  “要不咱们让人在路边一直准备着热水,箱子里的水要冷了就赶紧往里面兑一点,我觉得能成。”大家一起想了老半天,也就是罗刚提出了一个还算可行的办法。
  “对啊,我觉得老罗这个办法可行。他黄令不是把这活安排给咱们了吗?那咱们就让他们准备足够的人手,到幽州几百里的路途,让他们把热水一直给咱们备着。”王平赞同道。
  董庄苦笑一声,“兄弟们,这事想都不要想,要是真的能按这个要求来的话,那这活就不可能落在咱们头上了。”
  “那咱们就自己烧着,走一段停下来烧些热
  水兑进木桶里去,终究也是个办法。”罗刚又说道。
  “恐怕不行,圣旨上说祥瑞过年之前必须送到幽州,过了期限,败了皇帝的兴致,谁都脱不了干系。”董庄再次苦笑着说道。
  听见董庄再次否决了罗刚的提议,大家都面面相觑,谁都拿不出别的办法了。
  “大人,那咱们这些杀坯就真的没办法了。”王平苦涩地说道,“咱们又不认识什么能工巧匠,要是有这样的人,我跪下求他都行。”
  “好了,这个我再想想办法。你们也别闲着,回去都好好想想,人终究不能让尿憋死。”董庄叹口气最后说道。
  整整一天,董庄想了无数的办法,找了很多人请教都没有找到一个好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阿爹,是否县令黄胖子让您护送祥瑞进京?”忙了一天的董庄方进家门,儿子董天祥就迎了过来。
  董天祥今年19岁,长得倒是一般,身高刚够5尺,酷似董庄,浓眉大眼,肤色微黑,只是身材要瘦弱的多。和董庄满脸的剽悍刚毅不同,董天祥脸上有浓浓的书卷气。那双大眼里,时常流露出智慧的光芒。
  此子自幼聪慧,13岁考上童生,15岁就成为云州最小的秀才,现在已经是举人身份了。要说黄胖子一直不敢明目张胆地动董庄,很大程度上也是顾忌董天祥,毕竟“宁欺白头翁,莫欺少年穷。”十九岁的举人,谁又知道他能走到哪一步。更何况,这个少年根本不穷。
  董天祥自幼身体羸弱,又早早没了娘,董庄也是一直未娶,所以对这个独子是即爱又严格。董天祥从小就被送到州城云州读书,只有年关才回家过几天。
  “我儿如何得知?”董庄惊讶地看着儿子。
  董天祥微微一笑,“这有何难?我在云州城听说陛下要活鱼进京,孩儿就猜到了。这个天气把那么大的祥瑞送到幽州谈何容易?这样烫手还吃力不讨好的事儿,肯定被一级一级往下压。爹爹是和这件事有关系的官员中最小的了,自然要落在爹爹头上。”
  “我儿果然聪明,一猜就猜到了。”董庄看着儿子,欣慰又无奈地笑笑。自己这个儿子勇武不足,但智谋肯定有余了。在这乱世,文人地位极为轻贱,但至少可以安稳终老。
  “爹爹不用担心,孩儿已经为爹爹想好了对策,爹爹且随我来。”董天祥微微一笑,转身让过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