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你的学生:夏辰”
  以前夏辰的存在感是通过朋友聊天获得的。朋友们越来越忙,夏辰只能被迫开启新的“事业”。因为夏辰学会的东西和课堂当前的要求完全脱节,所以夏辰不喜欢上课。一下课打开手机,夏辰看到了一堆新的应用消息。分别来自她的三个游戏账号,两个写文账号,一个电台和一个公众号。游戏账号里有一个非常不争气的徒弟,幸好夏辰也没想过依靠他获得资源,一路带着徒弟披荆斩棘,好不容易才把他扶到今天的位置。结果因为升级太难,耗费时间太多,夏辰只能决定退坑。她忍痛把自己的账号全托付给了徒弟,想也不用想,不出一个月,夏辰在里面的积蓄都要被造光。夏辰现在的重心在写作上,为了收集写作素材,兼职当个夜班电台DJ。她的电台叫“月明光”。做一个情感调频的DJ并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我是乘星,欢迎大家收听月明光,希望你的心房能够彻夜灯火通明。下面我们开始读读者来信。”
  “我相信星座,可是星座书上说是我们不合适,我该怎么办。”好办,一百本星座运势书有一百种说法,相信星座就找一本有自己喜欢的运势书看。下一个。“我不知道他喜不喜欢我。我觉得他可能喜欢我。但是不好意思说。”哦,那就不要为难想象力了。安心等着吧。“我每天和他说晚安,他从来都没有回过我。”那就要问你自己,你的晚安是单纯问候的晚安,还是变了形式的我爱你?夏辰做电台有半年了,收到的来信里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她曾经问过自己的问题。她总是想不通透。有一天她收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我说了我可以做出任何改变,可是还是结束了。”夏辰看到这个问题,笑出了声。
  如果一个人有共情的能力,他推己及人,认为别人也有这样的能力。事实上,人是复杂而多变的,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标准。诸如心理学、法律、逻辑里适用于普遍状况的规律和准则,不能直接拿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情况下讲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合适不过了。父母和子女是世界上最亲近的血缘关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他们也都是足够独立的个体。夏辰每次想到,父母和自己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的关系,就觉得很不可思议。夏辰一向很怀疑他们的教育方式的正确性。和从其他渠道得知的方式相比,又有一种奇怪的合理性。
  在父母心中,仿佛夏辰的心理性别是模糊的。他们没有刻意区分男性或者是女性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任何性别的优秀品质都是夏辰发展的标准。苏如是符合世俗定义的美人,但是苏如禁止夏辰关注自己的相貌。从大众的审判标准来看,夏辰长的也真的是一般。在夏辰沉迷于向苏如提问“妈妈我好不好看”的年龄里,苏如总是能恰当的转移话题,夏辰没有得到过来自母亲的关于自己相貌的任何一个评价,后来夏辰看别人的时候没有使用过相貌至上论。虽然从心灵深处,夏辰还是十分渴望能拥有与母亲相似的美貌。夏无就更奇怪了。夏辰一半时间是夏无带大的。夏无鼓励夏辰熬夜,因为熬夜的时候夏无会带着夏辰看世界杯,看考古探秘,看法医解剖。长大了的夏辰突然明白,这种鼓励未必不是一种变相的抑制,因为这些并不是那个年龄的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夏辰对世界的探索兴致,在那个时候,被全然开启。应该得到生理教育的时候,夏无选择从医学角度给夏辰讲解。夏无要求夏辰通过内科医书里关于人的身体结构的部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夏无不厌其烦地向夏辰讲解女性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生理现象,并向夏辰解释对于医生来说患者没有性别之分,要自然而坦诚地接受不同性别的医生的检查,同时也要合理判断检查行为是否准确恰当没有越界。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尊重和信任医生的行为。夏辰选择不按父母的期待成长,其实也是在夏无的默许下实现的。
  夏辰不知道,怎么解释奇怪的夏无。因为夏无不是一个传统的父亲。他有足够鲜明的个性。
  同龄人习惯于重男轻女的时候,夏无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所有人都认为成绩无比重要的时候,夏无连夏辰的成绩单都没有看过一眼。“健康比成绩更重要。重要的多。不要因小失大。”这句话夏辰从小听到大,听到耳朵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是夏辰认为,这都是夏无在学业上足够失败的借口,而因为夏无在这个方面足够失败,所以夏辰认为自己可以在这个点上超越夏无。从何泽口里得知夏无其实是不知名地区高考数学满分的时候,夏辰觉得,天塌了。
  夏辰喜欢读书。但是并不会系统地读书。没有人强迫她修正品味,她的眼光自然而然也只落在情节起伏,人设奇异的书上。如果让她谈谈读过的名著,读过也只是读过,没有一本书的详细内容真的能留在她的脑海里。就连曾经无比熟悉的历史地形,公式定律,都被她完完全全地还给了老师。何泽说过,读书是一生的事业。但是夏辰也确实不知道怎么去做这份事业,她只感觉这件事让她越做越砸。尹风从小就爱好诗词歌赋,名家作品。她可以对看过的书发表议论,可以自如的运用词句章赋。从某种意义上讲,除了夏辰,似乎周围人都是这样的发展模式。夏辰感觉他们可以自然地和文学相亲相爱,自己努力了许久,依然不能融入到那样的环境里。她坦诚地和老师讲过,自己可能不适合文学,虽然她倾尽全力去靠近文学,但是文学比她更努力,它努力地遮住了她的眼睛。她能看着作者写书的思路和风格复制出相似的文章,一提到自己真实的感受,她只能说,完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