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血浴(18)
他明确能够知道的是,现在他绝不是在做梦,他与昆仑玉只有一步之遥,就这么一步他就能够将棠华救出病魔之中——所以他只有一个选择,一个目标,那就是夏怔手中的昆仑玉。
魏琳琅为自己的希望而努力,他义无反顾地与公孙伯玉夏怔两人继续开展搏斗。夏怔的话对魏琳琅没有起丝毫预期的作用,反而更是激起了他更大的斗志。
然斗志和希望并非是让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尤其是在公孙伯玉加入其中之后,魏琳琅显然无法应对公孙伯玉与夏怔两人联手对他的攻势。魏琳琅的一腔热血还没有喷发,就被公孙伯玉两个打的节节败退。
魏琳琅这边露出了颓势,而穆春这儿也并未见得是好的处境。
萧坎无论如何也不能安于受制于人,自己的小命被穆春拿捏在手中,他趁着穆春松懈之际,时刻准备着要将穆春置于死地。
易芒自也不能甘心,长久以来的心血,因为穆春的出现而付诸东流。他在寻找时机的时候,更是不错过萧坎的小眼神,亦是准备给穆春一个致命一击。
穆春一时大意,他心中更未关心魏琳琅的情况,同时也没有错过台下的局势变化,以及秦伯等人的动向。然他唯独忽略了自己身边的情况,尤其是他手下的萧坎。
也就在穆春掉以轻心的时候,萧坎借以易芒的力量给了穆春一个十足有力的反击。萧坎伸出两只手死死抓住了穆春拿着匕首的手,以防穆春手上的匕首再进一步割到他的喉咙。
在萧坎动手的时候,易芒在穆春背后偷袭,同时易芒用手臂勒住穆春的脖颈。而萧坎更是趁着这个时候,生生掰开穆春的手指头,只听到匕首“哐当”一声落地的声音——这压在萧坎脖颈上的凶器终于不能再威胁他的生命,而萧坎也终于摆脱了穆春的桎梏。
萧坎甫一得了自由,他自是按了按自己的脖颈,右手摸了把伤口,等将手伸到面前的时候,果然看到手指头上有几丝血痕。
萧坎见此,顿时面色一黑,抬头看向正与易芒打斗的穆春,他呸了一声:“他老子的!给我杀了他。”萧坎说完,他也未作耽搁,这就撩起袖子自己亦是参与到其中。
穆春因为自己的大意,让萧坎和易芒两人有机可趁,同时也使得萧坎脱离了他的掌控。此时他与易芒斗的凶猛,虽易芒来势汹汹,但暗招穆春在公孙府上的经历来看,易芒也只是一只纸老虎,收拾他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是萧坎的加入,就让穆春对打败易芒的笃定有了些许的动摇。萧坎的武功绝对在易芒之上,他此时加入战局,对于穆春正是个极大的挑战。若说以一敌二,穆春也遇到过,但类似于萧坎这样的对手却是少见。
为此,穆春亦是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但是因着重伤未愈,他仍是有些力所不从。
眼看萧坎的出手一招比一招致命,危急时刻,却让穆春发现了突破口。虽萧坎与易芒两人俱是契丹人,但他们两个的武功路数,乃至于他们的打发却截然不同,这些不一样却给了穆春借力打力的机会。
夹在两人中间,穆春必须要面对萧坎与易芒两个人的攻势。而此时,穆春所要做的却是将自身作为中间枢纽,而让真正打斗的变成萧坎和易芒两人。
穆春的这个想法想起来容易,但真正落实到实处的时候却又有诸多的问题。譬如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萧坎和易芒两个人的武功招式乃契丹搏斗的功夫,皆非穆春所熟悉,他并不能够轻易猜到他们下一步会出什么。
面对两人前后毫无规律的出拳,穆春只能够见机行事,他这便躲开萧坎的铁拳,那边又看到易芒一掌拍过来,而对于这一掌穆春却是并不闪躲,反而他侧身更是将这一掌推波助澜,更是让他往萧坎的身上招去。
如此再三,穆春毫发无伤,而萧坎与易芒两个已呈现两败俱伤的局势。
等到了此时,萧坎易芒也意识到自己为穆春所利用。这时候萧坎也不再与穆春兜着圈子,他更是下令弓箭手重新准备!
穆春绝对不容许,已经退下去的契丹士兵卷土重来,他来不及喝止,一个手刀上前将萧坎砍倒在地上。
萧坎倒地的时候,仍是保持着伸手下令的姿势,只是他的命令始终还是晚了一步,未能够发出去。
易芒见此情景,他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但易芒刚有重新发号施令的想法,就已经被穆春的行动所遏制了。
穆春解决了萧坎,自然不会放过易芒,早易芒一步更是将他一手给劈昏了过去。
等到易芒软绵绵地倒在了擂台上,穆春再冷眼看向萧坎,他站在萧坎身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问道:“不要命,就只管喊。”
此时穆春手上并没有拿着什么匕首武器,他只直着身子站在萧坎的跟前,他的身影投身在萧坎身上。
萧坎单手撑着身子,半倒在擂台上,他只能够仰起头看着穆春,见穆春面无异色,却是比刚才拿匕首威胁他的时候更为吓人。
萧坎一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够偷偷摸摸将身子往后挪动。
穆春将萧坎的小动作看得一清二楚,他此时也不能轻易动萧坎。思及此处,穆春扬头看了眼校场城墙上的契丹士兵,他们虽一时停下了弩箭攻势,但只要他们站在此处没有退离——对于他们都是极大的危险。
穆春想要彻底解决他们,还是得从萧坎身上入手。但是这其中有一点穆春想不明白,他阴着脸,看向萧坎,问他:“这些人是怎么来的?”
凤凰城虽位于两国交界之处,但终归是大宋国界内,但此时凤凰城中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了数量如此之众的契丹人,那其中……
还未等到萧坎回答,穆春已经将视线移到正与魏琳琅相斗的公孙伯玉身上:公孙伯玉,你到底瞒了江湖多少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