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知识就是金钱
“1.3米。”
拿尺子一比,差不多正是如此。
杨哲深深吸了口气,走出宿舍。
来到一处临时工地的沙堆前,他找到了工人堆积在此的砾石。
随手抓起一把砾石。
“15个。”
杨哲把它们洒在空地上,挨个数了下,确实是15个。
他抬头看向太阳。
圆形的灼热光斑落在天穹之上。
视线从正东方向开始,划过一条弧形,穿过现在空中的太阳,再落向西方的地平线。
一分钟后。
“360分之一。”
他通过排除掉地面物体的干扰,以及其他因素,看出来了,太阳在天空之中所占据的那个圆形,大约是横过天穹的太阳轨迹的三百六十分之一。
通过这样的理解,太阳的轨道在他心中划分为了360个格子。
以后,只要他用数据库记住太阳某个时刻在空中的位置,并且将季节因素整合进去计算。
他就能通过直接看太阳知道现在是几点钟。
杨哲来到食堂,买了一份砂锅煲。
砂锅煲热气沸腾,没法下嘴,他坐在那儿发呆。
感知能力21,真可怕。
如果说他之前还只是隐约的感觉,21的知力,就把这种感觉变得清楚明白起来。
这种感觉能力,已经从计算机相关,走向了现实领域。
这是一种对数值的敏锐感知。
普通人一次只能识别7个以内的数量,超过七个就得分开来计数。
杨哲可以任意识别十几个的数量。
长度,距离,也是如此。
他只需要花一些时间,就能凭空感觉出具体的长度数值。
而且,他还有一种预感,如果他的感知能力继续上升,可以做到更快,更准确。
观察太阳的视直径也是如此。
当然,最后算出360分之一这个结果,还目测了从地平线附近的遮挡物顶端,到真正地平线的实际角度,以及运用了思维增强来进行运算。
“难怪现实模拟方向的主属性是知力,也难怪我所得到的信息中,会说明知力决定了虚拟物体的真实度。”
杨哲一下子就想通了。
他要想模拟现实物体,就要对物体有足够的了解。
感知能力,与知识相关,也与知觉相关。
他的知力上升,应该不是感官变敏锐,而是他自身思维能力的升级。
通过精确把握现实物体的情况,他才能更准确地在虚拟空间中制造虚拟物品。
“我靠,砂锅煲都快凉了。”
杨哲发呆构想未来想了太久,砂锅煲都给他放的有点凉了。
还好现在天气已经有点热了,不影响吃饭。
排骨很好吃,又香又脆又美味。
以前他都舍不得点这款,因为这是砂锅煲中最贵的一款。
他平时要么点肉沫砂锅煲,10元,要么点香肠砂锅煲,11元。
便宜,又能吃到一点肉。
人穷起来的时候,是会把食堂里的每一种套餐的每一种最低价搭配来回吃一遍的。
穷人的生活,就是在最便宜的套餐之间循环。
今天,吃着18元的排骨砂锅煲,杨哲忽然有点想哭。
妈蛋,现在感觉18块的排骨砂锅煲好便宜啊。
这都是因为他有五位数的余额。
“有钱真好,网文黑产业链真好,钱钱真棒。”
比起还没孵化出来的时空种子,种子提供的虚拟电脑要好用多了好吗!
当天晚上,杨哲回去把2星升3星的题目给全部过关了。
他想挑战更难的题,学习更多的知识。
知识就是金钱,此言不虚。
……
6月1日,周一,晚上。
汉语言文学一班的班长吕方浩走入了图书馆2楼的期刊阅览室。
身为一个兢兢业业的好班长,他经常会读苏大学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
他知道苏大学报的正式出版日期是每月1日。
吕方浩走到文学类(I类)书架跟前,向上伸出双手,以近乎朝圣的姿态捧下了最新一期——2023年第5期《苏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的,当其他的实体杂志纷纷提前一个月出版的时候,像学报这种没有商业性的学术性杂志,往往还要晚一个月出版。
他用纸巾擦了擦学报底部在架子上粘的灰尘,带着学报来到座位上,虔诚地翻开了学报的目录,试图在其中寻找和自己专业有关的论文。
其实他不一定看得懂高深的论文,只是习惯性地每月会看而已。
不多时,他将学报翻到了第57页。
《网络科幻的娱乐化趋向探源》。
试着读了个开头后,吕方浩有了种能看懂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不错。
他顺畅地读了下去。
或许是因为论文的选题“网络”比较通俗。
又或许是因为写法很好,读来明白畅晓。
总之,吕方浩没什么障碍就一口气读完了全篇论文。
翻到最后一页,他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论文和期刊上的其他论文画风不一样啊!
就像是,一个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北的蒙拉丽莎的神秘微笑,另一个却是胸衣热裤身材超好模特海报的那种感觉。
吕方浩希望自己欣赏前者。
但实际上看的时候又想要看到后者。
“真棒。”
他一手按在杂志上,心中决定要将这么好看的论文推荐给班上的同学。
吕方浩掏出手机,将第五期学报的封面拍下来,又把论文的第一页拍下来,发到了班级群里。
“5月学报的这篇论文很好看,建议有兴趣的同学来期刊阅览室浏览。”
当然,他这样发也是有他的目的。
这个班级群是老师建的群。
班主任、辅导员,都在群里。
偶尔发一发和专业有关的东西,可以让自己这个班长显得更称职。
他把手机收了起来,并不急着看同学们的反应。
其实班上的学生对这种学术论文兴趣不大。
估计要过很久才会有人议论一两句。
班级群内。
最开始,一片寂然无声。
12分钟后,有人突然发了句:“卧槽!”
他马上圈了另一个人,“你看看班长拍的论文第一页,是不是有杨哲的名字啊?”
两个同学同时琢磨起这张照片来。
班长是摆拍的,倾斜了一个特别的角度,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让人感觉就很文艺,很有情调,但也刚刚好,看不太清作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