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宝谈谈僰人

  二宝从小就听说过很多关于僰人的传说,因此我从历史博物馆还有网上找到了一些关于僰人的记载:相传武王伐纣时僰人曾经在“牧野之战”中立下战功,还被封为“僰侯”,他们还在四川宜宾建立起了“僰侯国”。从西周到明朝万历年间,在这两千多年岁月里,英勇善战的僰人将自己的势力不断的壮大,到了明朝时期已经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民族之一。僰人势力壮大的同时也引来了朝廷的忌惮,为了抑制其发展,朝廷对他们进行了多次的征服战争,但僰人骨子里的视死如归使得朝廷铩羽而归。
  但是到了明朝,在这个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历史高峰的时期,僰人受到了灭顶之灾。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明朝不仅废除了僰人长期以来的酋长制度,以汉臣取而代之,这引起了僰人的反抗。朝廷派人前去安抚无果后,便派兵前去围剿,双方起了冲突并展开了激烈的战争。根据历史记载,骁勇善战的的僰人虽然与各周围民族相处融洽,但历朝统治者却大多认为其“叛服无常”,因此常被排挤和镇压。明朝开国以后,朝廷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官府欺压百姓,僰人纷纷据山为王,与明王朝展开了长达二百多年的战争。到明万历年间,僰人的势力范围已缩小到以麻塘坝为中心的南广河流域。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三月,四川巡抚曾省吾调集14万大军,以刘显为总兵,对宜宾南部山区的僰人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围剿。据《万历实录》记载,明军用诱降的办法捕捉了都掌人(明朝对僰人的另称)首领阿苟,并先后攻克了凌霄城、都都寨。当年农历九月九日赛神节上,明军乘都掌人大醉,组织敢死队爬城而上攻破九丝城,前后“克寨六十余处,擒酋首拓地四百余里,得诸葛铜鼓九十三面”,荡平了被朝廷认为“负隅称乱,历三百余年”之久的“都蛮”。随后,明王朝又再次搜捕藏匿深山的造反僰人,直至“都蛮尽灭”,被“招安”的仅2381僰人。
  以上就是我能在网上找到的关于僰人的记载,另外我去宜宾历史博物馆里查了一些关于僰人的资料表明僰候国建立于商周时期,为僰人聚居地,那个时候的“戎”我想或许就是形容聚居在此的僰人吧,顺便说一下当时僰候国是作为古蜀国的附庸出现的,古蜀国也就是三星堆文明,属于先秦文明,最早出现在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第一次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相传古蜀国由蜀部鱼凫氏建立第一个蜀国开始,经历了望帝杜宇建立的杜宇王朝,到蜀王杜芦(开明氏)瓦解,共十三位君王在位,存在七百二十九年。
  《华阳国志·蜀志》是这样记载的——“僰道县在南安东四百里,距郡百里,高后刘年成之,治马湖江会。”
  在秦灭巴蜀国后建僰道,归属于蜀郡,因此这个僰道县应该是指的在戎州地区。
  另外一个我能查到的关于僰道的记载则来源于《史记》、《汉书》里面记载的“五尺道”。这条“五尺道”是从现在的宜宾出发并最终通往云南昭通、曲靖等地,而古时候宜宾地区名叫“僰道”,那么最初的命名来源很可能是这条“开凿在僰地的五尺古道”的意思吧。
  至于神秘的“僰人悬棺”,二宝也曾在山下见识过几回,甚是巍巍壮丽,不过至于悬棺的奥秘还有待考证和解读,因此在这不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