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税律

  对于梁梦龙的说法,朱翊钧是赞同的,这个时代的官本位思想比起后世可是要严重多了。后世虽然有很多人热衷于当官,但是也不是所有人,只是比例大一些罢了。
  可是在大明,普世价值里面,除了当官就没办法出息人了。
  “所以臣以为,当给予军中大将一个身份,一个官员的身份。”梁梦龙说了半天,最后抛出了自己的想法:“臣以为这件事情交给工部来做在合适不过了。”
  “一来工部掌管营造,这是工部分内的事情。”
  “二来工部以工匠为官,反对的声音不会那么大。”
  朱翊钧看着梁梦龙,他终于知道梁梦龙前面为什么要说那么多的理由了,显然就是为了最后的说法在做铺垫,好让自己同意由工部来做这件事情。
  在六部之中,工部一直都不是那么受待见的衙门。
  一旦军中大将有了工部的官员身份,那么工部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手伸到军中去了,这样一来对于工部来说,绝对是权力上的扩张。
  随着礼部开始建立公塾,礼部的权势大涨,显然工部这是有想法了。
  不过朱翊钧诧异的倒并不是这个,为自己的部门争夺更多的权力,这不光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事物,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朱翊钧诧异的是军匠为官的提议,即便是工部的官,估计也会引起很大的波澜。
  显然梁梦龙不会不知道这一点,那么梁梦龙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建议呢?朱翊钧想一想也就明白了,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自己一直以来的政策,崇汉儒,尊百工,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口号,可是下面的人已经看出苗头了。梁梦龙这是在顺着自己的意思做事,希望有所表现。
  朱翊钧心里面感叹不已,自己终于也得到了这种待遇了。
  登基十五年了,亲政五年了,这还是朱翊钧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待遇。自己这边还什么都没说,也没表态,下面的人就把事情做出来了。
  “爱卿的提议很好!”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
  这个时候自然要给梁梦龙鼓励,这算是崇汉儒重百工的具体政策。朱翊钧自然是要支持,也要用梁梦龙树立一个榜样。
  “爱卿可有具体的办法?”朱翊钧看着梁梦龙,开口问道。
  “回陛下,臣有!”梁梦龙连忙说道。
  梁梦龙没有丝毫的犹豫,心中大喜,自己果然赌对了。沉吟了片刻,梁梦龙开口说道:“臣以为当在工部成立百工司。”
  “专司工匠册籍,为朝廷征调和培训工匠。”
  “同时掌管全国工匠的考核,对工匠进行品级核定。”
  “根据不同的品级进行录取,同时给予不同品级工匠不同的待遇。工匠品级与官员等级相同,与待遇挂钩,可是适当的比文官低一些。”
  “比如见官面跪,子女可入皇家学堂或者师范学堂读书,犯案需要撤掉品级方可用刑等等。”
  朱翊钧看着梁梦龙,心里面忍不住赞叹,古人的智慧当真是不可小觑,一旦思路打开了,什么办法都来了,这不就是后世的待遇吗?
  廖原对这一点可是记忆的很深刻的,因为这个政策在后世可是正经的大行其道过一段时间。
  无论是国企还是学校,又或者医院,全都是有待遇的,基本上也都是和公务员等同的。比如正科级待遇,正处级待遇,与梁梦龙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在军中甚至有文艺军衔,唱歌的少将大家也不是没见过。
  朱翊钧不禁想难道后世也曾经面临和自己一样的困境?不管后世情况如何,梁梦龙的提议在大明绝对可行,能够大大提高工匠的地位。
  当然了,对于顶层的士绅和读书人来说,还是不入流。
  可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就很好了,有品级的官员,你还想怎么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会慢慢接受这件事情。
  等到工匠贡献大,或者品级高了,可以入皇家科学院。
  到时候自己可以加一个皇家科学院院士的头衔,享受内阁大学士的待遇。这也算是给工匠为官的官员一个最高的理想,可以大大的刺激大明的百工。
  当然了,这可能要很久,但是这不失为一条好办法和道路。
  军中的那些军匠对这些肯定感兴趣,虽然出去赚的多一些,可是有官当,何必去给人打工?在这个时代,这种想法绝对主流。
  “臣准备在军中先试行工匠品级制度。”梁梦龙沉声说道:“在有了经验之后,可以推广到全国。”
  听完梁梦龙的话,朱翊钧半晌没开口,只是看着梁梦龙。过了很久,朱翊钧点头说道:“既然爱卿有想法,那就按照爱卿说的做吧!”
  “这件事情就交给爱卿了,爱卿不要让朕失望。”
  梁梦龙听到朱翊钧这话,连忙够躬身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等到梁梦龙走了,朱翊钧笑了,这件事情解决掉了,真的是去了自己的一块心病。至于梁梦龙能不能做到,朱翊钧一点都不担心。
  实在是梁梦龙过往的履历太过惊艳了。
  自从做官开始,梁梦龙干的就是事实官,从地方一步一步升上来的。梁梦龙干的第一件出名的事情就是治理黄河,嘉靖年间黄河决口。
  梁梦龙为河南副使,总领河务。其在治河过程中,“考箕诲锺,与卒同力,昼不敢庐,夜枕帻席衣而处河上”。
  又适逢大暑,瘟疫流行,梁梦龙便拿出自己的俸禄为得病的百姓买药,“饮诸役徒,活数万人”。
  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之中,梁梦龙不但把河水治理好了,同时还稳定了地方,救灾颇有成效。因为夏天闹出了瘟疫,梁梦龙又控制了瘟疫的流行。
  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之中,梁梦龙入了朝廷的眼,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能干事的官员。
  第二件事情就是巡抚山东之时,当时的山东是以“催科重急,农失其业,探丸四起”,可以说距离民变也就是一步之遥了。
  梁梦龙临危受命,不但稳固了山东,还使得山东快速的恢复了生产,也就是在山东巡抚的任上,梁梦龙在山东试行了海运。
  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官员,而且是一个能够脚踏实地的官员。
  辽东饥荒,居民无以谋生,数千人跨海至登、莱,他们在这里生产、生活,但也不可避免地与当地人产生了矛盾,并步步激化,形成祸患。
  朝廷为此更换了数个巡抚,但都未能平定。梁梦龙任职后,不顾危险,奋然乘船海上,亲自考察,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矛盾的招安三策、八事,通过其一系列措施,缓和了两地人民之间的矛盾,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看梁梦龙过去干的这些事情就知道了,这是一个能吏。
  一个能干事情,能够脚踏实地的官员。
  历史上万历皇帝为了反对张居正,配合张四维排除异己,像梁梦龙这样的能力全都被开革回家了。这也是为什么大明的形势急转而下的原因,朝廷上下都是阿谀奉承争权夺利之辈。
  指望着这些人能做好事情,那就有鬼了。
  朱翊钧对于梁梦龙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的,如果这一次的事情办好了,梁梦龙一个内阁大学士是跑不掉了。入阁之后,朱翊钧也会给与他加加担子。
  工部成立工匠司的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的,有心人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朝廷要以工匠为官,赐予工匠品级的事情,自然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可是上书的人却没有多少,民间大喊礼崩乐坏的腐儒虽然有,但是基本上没人搭理他们。
  显然崇汉儒重百工的思想开始展现实力了,或者说朝廷中枢的控制能力大大的增强了。
  让谁都没想到,工部百工司的郎中居然是李贽。
  这个倡导新儒学的文人,大家都快把他给忘了。谁也没想到他会以这样的方式从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面,这就让很多人开始琢磨着,这是何意呢?
  这个当然是朱翊钧的安排,李贽入主百工司,主持工匠改革。
  新儒学虽然被崇古派打倒了,但是那是朱翊钧不得已的妥协手段。现阶段,崇古学派更容易被大明接受,也更容易推广。
  相比起来,新儒学就显得要刺眼的多。
  可是朱翊钧是不会放弃新儒学的,因为新儒学有很多地方是可以让朱翊钧随意涂抹的。在朱翊钧看来,崇古学派只是过渡,只是文艺复兴。
  在文艺复兴之后,一定会衍生出很多新的学问,而在这些新的学问里面,需要一门能够任凭朱翊钧涂抹的学问,这门学问那就是李贽的学说。
  思想之战,朱翊钧以向官僚集团妥协的手段,并且拿到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这不是朱翊钧想要的最终结果,他需要更多新的思想。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到申时行他们下去了,大明就需要新人了。
  让李贽去百工司,也正好传播他的思想,要知道李贽的思想在底层百姓中间可是非常有市场的。崇古学派自上而下,而李贽的新儒学就是自下而上。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朱翊钧需要把这股力量握在手里面。
  事情开始推进,朱翊钧心情也好了不少,他已经准备开始进行下一步的事情了。工匠改革的事情交给梁梦龙,自己需要盯着的就是商税了。
  紫禁城,文华殿。
  户部尚书曾省吾,税务司王用汲,两个人躬身站在那里。
  税务司虽然是归户部统属,但是谁都知道税务司是皇上亲自握在手里面的衙门,谁碰皇上就和谁急,曾省吾这段时间也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按理说,六部尚书还入了阁,在自己的衙门还是说一不二。
  可是户部就不是这样,因为户部有个税务司。税务司的王用汲加的是户部侍郎的职衔,加上文华殿大学士的职衔,权力很大。
  户部也是唯一一个一个衙门两个大学士的衙门。
  这一次皇上把自己和王用汲一起叫来,为的是什么,曾省吾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肯定不是小事情。
  朱翊钧从后面走了出来,见到两个人要行礼,摆了摆手说道:“免礼吧!”
  等到两个人站定,朱翊钧吩咐道:“赐坐!”
  这两个人全都是朱翊钧的心腹之臣,所以朱翊钧也不像营造什么气氛,加上这一次谈论的事情已经够严肃了,如果气氛在搞的很严肃,那就没法谈了。
  等到两个人坐定,朱翊钧才开口说道:“朝廷在修大明律的事情,两位爱卿都知道吧?”
  自从去年通过了大明律的修订决策,这件事情一直都在进行。只不过不想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个事情一直都进行的很低调。
  朱翊钧抽掉了六部的人手,加上内厂的人手,全都在秘密修订。
  到现在为止,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一点消息都没有走漏。经过将近十个月的修订,大明律的第一项修订基本上完成了,完成的这部分就是税律。
  从新制定了税法,开篇第一句就是“缴税是大明每一个大明臣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从土地税到商税再到工业税,全都制定了起来,内厂的人手保证整个制定的过程没有脱离朱翊钧的指导思想。虽然还有很多地方不完善,但是也要等到实际工作中去修订了。
  第一版的大明税法,已经修订完成了,朱翊钧也准备好拿出来了。
  两个人没想到皇上居然会问这件事情,这件事情虽然对外是秘密,可是对于王用汲和曾省吾来说算不上什么秘密,朝廷秘密修订大明律的事情,他们是知道的。
  虽然外面很多人觉得朝廷没消息了,可能就那么过去了,可是曾省吾和王用汲却知道,修订大明律的工作一直在做,而且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臣知道。”两个人对视了一眼,一起开口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朕今日想和两位爱卿说的就和这件事情有关系,大明律修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有一部分修订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