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四散而逃
丁零人和匈奴人接到了檀石槐通报的消息,鲜卑王庭军已经南下收复鲜卑王庭,只要丁零人耽误汉军一天的时间,汉军将再也无路可逃。所以丁零人才放过了公孙赞,没有和公孙赞死拼。
此时的公孙赞还不清楚鲜卑人的行动,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在放弃伤兵,让他们留守丁零营寨的时候,公孙赞就已经将他们视为了死人。
尽管他一直以“兵家不可有妇人之仁”来安慰自己,但他内心对自己抛下袍泽的举动依然感到痛心不已。他将自己的悲痛和悔恨化作动力,不顾疲劳,全力率领汉军最后的精锐,向着鲜卑王庭挺进。
这是汉军唯一的生路。如果他的行动稍有迟缓,十余万汉军骑士将再也无路可逃,将全部葬身在茫茫草原之上。他希望留守鲜卑王庭的汉军能够坚持到他率军到来的一刻。
但就在黎明前的晨光露出地平线的瞬间,就在他们赶到距离鲜卑王庭已不足十里的地方,前方突然亮起一片火光。立刻有前方的哨骑来报,留守王庭的汉军被鲜卑王庭军击败,已经向着他们溃逃而来。鲜卑王庭军在击退汉军之后立刻烧毁了所有粮草。
公孙赞一声长叹,冷笑着下令:“把溃逃的汉军全部斩首示众。将此间情形通报后面的夏育、田晏两位将军。”
传令兵依令而去。
公孙赞于马上举枪高呼:“全军立刻奔袭鲜卑王庭,许进不许退。敢有回顾者,后队杀前队,冲。”
“风。大风。”汉军齐声回应,以千人为一队,横向展开,提马向着鲜卑王庭方向开始了冲锋。四百年前,刘邦称帝,归乡而唱大风歌,并斩白马为盟,遍赏诸勇士。从那时起,汉军冲锋之前必呼大风,以鼓士气。
公孙赞突然率军出现在王庭,也打了鲜卑军一个措手不及。鲜卑军稍作抵抗,便撤离了王庭,让出了通道。他们已经将粮草焚烧一空,汉军即使重新夺取了王庭,也没有补给可用,依然逃不出辽阔的草原。
夏育和田晏、公孙赞等人商议之后,决定不顾后军死活,立刻率领汉军精锐,分作三路,四散而逃。
鲜卑王庭军兵力不足,无法截击三路全力奔逃的汉军,只能选择一路进行追杀。他们放任夏育和田晏两人向南逃命,全力追击向东撤退的公孙赞。公孙赞刚才率军冲击鲜卑王庭,让鲜卑人误以为他才是汉军主帅。
汉军精锐终于逃出了鲜卑人的包围。尽管没有补给的他们可能最终没命逃出草原,但至少获得了一线生机。而此时依然处于重重包围中的吕布等人,已经没有了任何逃生的希望。
他们傻傻的坚守了三天,依然没有等到夏育、田晏和公孙赞等人传回的消息。
时至深夜,鲜卑人的例行骚扰性进攻终于停止了下来。战场周围也渐渐安静下来。
三天来,汉军不知打退了鲜卑和扶余军队多少次进攻。但所有汉军骑士的脸上都没有笑容。他们知道,距离撤退或者逃离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从第三天中午开始,汉军大营中已经没有任何可以食用的东西了。
吕布悄然把并州骑军的亲信集中到了后营。吕布命令南河村寨魏家子魏续带兵守在帐外,然后秘密召集所有并州校尉和曲军侯来到他的军帐之中。
吕布面色凝重的对校尉和军侯们说道:“我们已经在此坚守了三昼夜,但到现在为止,没有前军的任何消息。”
众人闻言大惊,纷纷议论了起来。没有消息,就是最坏的消息。看来前军并没有打通前往鲜卑王庭的道路。
一名身材魁梧,面带凶相的骑督尉行礼说道:“敢问督尉可曾派哨骑向南查探?或许后军前来报讯的哨骑被扶余人拦下也未可知啊。”
“对啊。”“公孙督尉勇武,三万精锐齐出,应该能冲破丁零人的阻击。”“只要到了鲜卑王庭,重新得到补给,草原诸族野人如何还敢与吾等汉军对阵?”众人被这人提醒,再次高声谈论了起来。
田崇和田岳相视一阵苦笑。只看吕布仅召集了并州军军官议事,他们就已经猜测到了事实的真相,猜测到了吕布的打算。
他们相信吕布绝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肯定已经派人向南查探出了实情,这才召集并州军亲信议事。
吕布等众人不再议论,重新安静下来,才轻声说道:“我派了侯成军侯带队向南查探。他们损失了近半哨骑,带回了可靠的消息。丁零人的营寨还在。丁零人依然挡在我们南下的道路上,却没有发现夏育、田晏和公孙赞等人的踪迹。”
众人心中一沉,沉默无语。吕布的消息将他们心中最后一丝幻想击的粉碎。田晏、夏育和公孙赞肯定带着幽州精锐逃走了。他们并州军已经被抛弃了。他们成为了夏育等人抛给鲜卑人的诱饵。
吕布没有急于下令,而是静静的坐在主帅的位置上环视着下面的校尉和军侯们。
等所有人脸上都浮现出了绝望的神情,吕布才轻声说道:“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全军已经断粮,坚守大营只有死路一条。我们也不能向南撤退。有扶余人和丁零人阻拦,我们无法冲出包围,无法返回鲜卑王庭。而且,檀石槐不会对我们汉军最后这个补给地视而不见的。既然丁零人还在,那说明公孙赞等人并没有完成夺回辎重的任务,鲜卑王庭还在不在我们汉军手中,都无法确定了。”
众校尉和军侯们绝望的看向吕布,等待他做出最后的决定。
吕布沉吟片刻,轻声说道:“为今之计,只有抛下老弱,抛下其他友军,全力逃命了。”
所有人都默默低下了头。他们同意吕布的决定,但却惭愧的无地自容。
吕布作出这个决定之后,也无奈的叹息了一声。他的面色有些苍白,嘴角隐隐咬出了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