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裂土分疆 三

  丘林的离去没有让乌屠放在心上,眼不见心不烦,他巴不得丘林早早离开。作为纳格兰大草原上至高无上的存在,乌屠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比如说美酒和佳人。一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乌屠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右贤王乌须也忙碌个不停,拉拢人心,巩固权势。巴尔失踪之事被发现,阿尔泰向乌屠禀报,却没有引起乌屠重视,只是下令在王庭内搜寻一番。连日来新任大单于的一举一动都被阿尔泰看在眼里,此刻他有些后悔了,但为时已晚。
  千里之外的云霄城,所有高层人员济济一堂。季明将呼延平传回的消息说出,大家都十分兴奋。典韦首先按耐不住,大声说道:“总算等到这一天了,再这么闲下去我的双戟都快生锈。”郭靖也跟着开口:“主公,粮草军械等各项物资都已齐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胡狼率苍狼骑暂时归入天角部落,跟随丘林一起出战。凡是要和匈奴人打交道的都交给天角部落去处理,千万不要露出破绽。季山率疾风弓骑自由行动,随时保持联系。“
  众人领命而去,季明想了想,给班彪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季明只说有斥候查探到匈奴人内乱将起,其余诸事一概不提。至于班彪会不会出兵塞外,朝廷又有什么举措,那就与季明无关了。
  草原上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大汉朝廷的心,季明的一封信让班彪彻夜未眠。一面连夜上奏朝廷,班彪一面派遣张辽亲赴雁门关,以防不测。
  张辽卓越的才能日渐显露,已成为班彪最信赖的人,刚被提拔为偏将军。这是张辽第一次踏上战场,心中思绪万千,既有沙场建功的期待,也有初经战阵的忐忑。到了雁门关,望着关外无边无际的苍茫草原,张辽只觉得豪情万丈,其余种种心思都烟消云散。雁门关内此刻加上张辽带来的兵马,一共有近三万人,其中一万精锐骑兵是班彪耗尽心血打造的王牌,无论是拒敌于外还是长驱直入都绰绰有余。
  消息传到朝中,天子与众大臣商议。”班彪上奏,称北方蛮族内乱将生,一力主张出兵北伐。诸公以为如何?“”万万不可!今年天灾不断,流民四起。当务之急在于赈济百姓,稳固民心。“”司空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臣附议!“
  大将军董卓冷笑一声,却并未出言反对。于是,天子下诏,令班彪紧守关隘,不得出战。
  司空府中,袁槐正与长子袁绍密谈。袁绍问道:”今日朝堂之上,父亲为什么反对出战匈奴?何不借此机会,将袁氏部属安插到军中,执掌兵权。“袁槐眼中失望之色一闪而过,缓缓说道:”董卓难道会任由我们将手伸到他眼皮底下?更可况,出征异域,胜负难料。万一战事不利,董卓定会上书天子,将我们牵连在内。”顿了一顿,袁槐又再开口:“有张氏兄弟三人,创立太平道,在冀州以符水救人,信众数以万计。今年又因为天灾,各地颗粒无收,流民遍地。张氏兄弟暗中收拢流民,反叛之心已昭然若揭。以我之见,这次叛乱恐怕非同小可,有席卷天下之势。天下大乱已成定局,袁氏崛起的时机到了。我之所以在朝堂上反对出兵,只不过不想打乱部署,使袁氏能抢占先机罢了。“
  与袁槐的别有用心不同,董卓冷眼旁观不过是因为青州牧班彪拒绝了他的招揽而怀恨在心。班彪正是凭塞外之战的功劳坐稳州牧之位,董卓当然不会再让他有机会立下不世之功。鉴于班彪有不尊上命,擅自行动的前科,董卓还派出人马紧紧盯着班彪的一举一动,一旦抓住把柄,将彻底将其打入深渊……
  其实董卓还真猜中了班彪的心思,收到天子诏令后,班彪确实有违背圣谕,伺机出兵的念头。远征塞外,扫平北疆是班彪毕生的追求,为了达成梦想,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幸好有人劝阻,班彪没来得及付诸行动。此人是班彪帐下心腹之人,名叫陈平,原为一小吏,因政绩突出被班彪提拔为从事掾。陈平劝谏班彪不要违令擅行,说道:”凡事可一不可再!朝廷上下都不会容许州牧大人肆意妄为,天子威严何在?朝廷法度何在?而且大将军心胸狭窄,定会抓住一切机会来打击州牧大人。州牧大人固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青州的安危系于大人一身,请州牧大人以大局为重。“陈平所言让班彪逐渐冷静下来,最终放弃了冒险的想法,传令张辽,只守不攻。
  张辽来到雁门关已有二十多天,斥候也终于带回了确切消息:匈奴左贤王丘林已经拥立大王子巴尔在东部草原登位,并将乌屠和乌须的罪行昭告诸部,二十万大军已集结待命。乌屠立即将反叛谋乱之臣的帽子扣在丘林头上,号召所有匈奴人共诛之。张辽默默看完这则消息,登上城楼向北方远眺,久久无语。当晚,张辽喝得伶仃大醉,呢喃自语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