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中秋晚会结束后……
三千衣冠史,韶华压群芳
绕襟分直曲,大襟为其状
宽下狭头上,续衽勾其旁
上下有连裳,裾居侧后方
盛行分先后,两汉为其划
上襦下为裙,战国至明清
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寒来暑往
秋冬春夏
总不变那婀娜优雅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不分秦晋
无论汉唐
流传的是万古芬芳
看我遥遥大中华”
跟《礼仪之邦》不同的是,《衣冠上国》的歌词并不是碎片化处理,为了尽可能勾勒出浓厚的古风,使整首歌曲显得大气庄重,主歌部分采用了古诗词的格式。在歌词内容上着重体现中华文化里面端庄典雅的风度仪容。
“深衣承古往”一句表示了深衣在汉服中的重要地位,“三千衣冠史”说明了华夏衣冠的源远流长,“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点出了衣冠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正所谓“衣食住行”,为什么“衣”会在最前面,而不是“民以食为天”的“食”呢?
众所周知,华夏之所以被称作华夏,是因为“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服章甚至列在礼仪之前,可见在古人看来,衣冠有多重要,要不为什么不把华夏叫做“夏华”?
衣服的实用功能是蔽体遮羞御寒,而所以为遮羞者,人知耻矣。人先知耻而后有礼,故衣在礼前。
打个比方,动物也有食住行,但动物不会穿衣,这就是人跟动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
在现代社会,作为大吃国一员,时常把“民以食为天”挂在嘴边,但实际上也没有人会光着身子跑出去“食住行”吧?
就连流浪汉乞讨者都鲜有赤裸着身体。
而在编曲方面,以华夏民族五声调式作为旋律编写参考和和声的编排,主奏乐器大量运用了如古筝、笛子、民族鼓等华夏民乐,使得曲子磅礴大气,而又极具民族特色。
可以说,《衣冠上国》和《礼仪之邦》,是真正得了要领的古风之魂,充分展示了汉族文化磅礴大气又不失文雅的一面。
而在副歌部分,当那一句“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唱出来,再次引爆了网络直播间,纷纷再次刷起了这一句,弹幕之多,密密麻麻的把整个屏幕画面都遮住了。
当高兴唱出最后一句“看我遥遥大中华”,他的表演也结束了,观众席上的大多数人都站了起来,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给了高兴和他的团队最大的欢呼。
当一个人的民族自豪感被引爆的时候,会变得极其敏感,好像字字句句都能让他心情激荡,“遥遥”一词,再一次点出了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文明的长河里,还有很多很多璀璨的明珠,等着更多的人去关注,去挖掘,去重视,将我们民族之美展现出来。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惟愿你我,传承发扬。
听着震耳的欢呼声,高兴哭了,眼泪挣脱了眼眶的束缚,从眼角溢出,顺着脸颊滑落,他看了看团队的成员,看到他们的脸上满是兴奋和激动,就和台下的大部分观众一样,哭着哭着他就笑了。
这一路走来的辛酸,仿佛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他看着人群中苏景微笑着鼓掌,那道挺拔的身影,宛如一杆旗杆,虽然并不高大,但却填满了高兴的心。
“谢谢你,苏景。”高兴在心里默念着,这一路走来,也说不上多辛苦,庆幸有你能懂。
高兴的节目可以说是很靠后了,经过这次的高潮,后面的节目对观众来说,多少有点乏味。
尽管节目还没有结束,但一些媒体已经迫不及待的网络上发表了文章,由于之前的舆论,秋晚的话题在网络上的关注还是很高的,这些文章一经发布,便引起了众多讨论。
“直击秋晚!苏景编曲苏轼作词,《但愿人长久》成最美画面!”
“经典永流传!青年音乐家苏景焕发诗词新魅力!”
“继《礼仪之邦》后,苏景再写《衣冠上国》引爆秋晚现场!”
“高兴《衣冠上国》惊艳全场,华夏文化到底有多美?”
……
晚会一结束后,苏景一家人就直接回家了,白天宁希竹和苏母老太太包了不少饺子,就等着晚上回家后吃。
家里,奶奶拿着手机,戴着老花眼镜,一字一句的读着网络上的新闻,惊喜之情洋溢在脸上。自从宁希竹教会了她用智能手机上网,她一有空就上网看关于苏景的消息。
“你看奶奶这个样子,像不像上了网瘾?”苏景看着奶奶低头紧盯着手机,附在宁希竹耳边轻声说。
宁希竹隐蔽的在苏景腰间使出二指禅,脸色不变的低声说道:“哪有你这样说奶奶的,你是不是在怪我。”
苏景吃痛,但碍于家人在,又不敢龇牙咧嘴大声喊痛,只能含泪把痛楚忍在心里,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别念了,你烦不烦啊。”在一边看着报纸的老爷子突然出声道。
“咿,你这个糟老头啊,你别以为我不知道在车上你就偷偷上网看这些新闻了,闷骚!”奶奶揶揄道,还卖弄着在网络上学到的新词,说起这个她就来气,要不是她晕车,哪里需要等到现在才看网络新闻?
老爷子的脸皮很厚,被老太太拆穿了,也不见脸红,抖一抖报纸,说道:“什么叫偷偷,我那叫静静看,哪像你,恨不得全世界知道小景是你孙子一样。”
“我有这么优秀的孙子,为什么不炫耀啊。”老太太嘚瑟道,老一辈的人不就都喜欢炫耀子孙后代有多出色吗。
“那也是我孙子!”老爷子吹胡子瞪眼,反驳的角度蜜汁出奇。
苏景虽然知道二老是在夸赞自己,说的也是事实,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爸,妈,小竹,苏景,过来吃饺子啦!”一回家就钻进厨房蒸饺子煮饺子的苏母端着锅走出来,喊了坐在客厅里的四个人,又大声喊起不知道在书房里忙活什么的老苏同志,“老苏,出来吃饺子啦!”
苏景拿起筷子,夹起一个蒸饺蘸了番茄酱,嚼了一口就把整只饺子吐了出来,苦着脸问道:“妈,怎么有芹菜的?”
白天他都在央视那边,压根不知道这饺子是什么馅的。要知道有芹菜,他打死也不会吃。
“我故意加的芹菜,治一下你挑吃的毛病。”苏母一瞪眼,“都有芹菜的,吃不下就别吃了。”
“厉害!”苏景朝母亲竖起了大拇指,亏她能想得出这个主意,往苏景最喜欢吃的饺子里面加苏景最讨厌吃的芹菜,看来苏景是亲生的没跑了。
面临着吃与不吃的抉择,苏景不带犹豫的选择了不吃,看上去颇有骨气的。
“多浪费啊!”奶奶看着苏景吐在桌子上的饺子,心疼道,“小景啊,这次奶奶也不帮你了,你这挑吃的毛病是得改改了。”
“这不都是你惯出来的吗?”爷爷没好气的冲着奶奶道。
“早应该这样做了。”老苏同志捧着碗,淡淡说了一句。
说起挑吃,苏景宛如是家里的公敌一样,就连最疼爱他的奶奶也不站在他这边了。
苏景心里是真的委屈,他觉得自己也没多挑吃啊,不就不吃香菜、芹菜、肥肉、鸭肉吗,至于像犯了众恶一样吗。
“被你们气饱了,不吃了。”苏景起身就往房间里跑,他是真的觉得委屈了。
“这……”
客厅里的人面面相觑,他们也没想到苏景这么坚决,说不吃就不吃。
“看来还是小竹你了解苏景。”苏母看着宁希竹,感慨道,脸上却充满了失落,作为一个母亲,她居然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阿姨,苏景离家这些年你们相处的时间少,而且为人子女,很多话很多事情都不会跟家里说,信息的不完善难免影响了你们的判断。我以前跟苏景是同学是朋友,交流起来没有太多顾忌,所以了解得比较深。”宁希竹解释道,好让苏母或者爷爷奶奶不那么失落。
果然,经过宁希竹这一通解释,苏母的脸色好看多了,“唉,算了,挑吃就挑吃啊,反正又饿不死。”
“小竹,你去叫他出来吃饺子吧,我去把你做的饺子端出来。”苏母泄气道,好不容易说服最宠爱苏景的老太太跟她一起实施这个计划,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幸好的是,宁希竹坚持做了一些没有芹菜馅儿的饺子。
宁希竹点点头,走到房间里,看到苏景正抱着猫娘坐在窗台上,像极了一个赌气的小孩子。
“好啦,苏先生,脾气发完了没有,发完了就出去吃饺子啦。”宁希竹噗嗤一笑,说话的语气也像是在哄小孩一般。
“希竹,你说我挑吃招谁惹谁啦,为什么要这样对我?”苏景感到委屈的不是饺子里有芹菜,而是家里人都在指责他。他挑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二十多年来家里都不管他这个毛病,现在却想要来改变,又谈何容易呢?
对他们来说,那些也许是很好很好的东西,但苏景偏偏不喜欢。
“不管怎么说,你也不应该冲他们发脾气,难得一家人在一起,应该开开心心才是。”宁希竹在苏景面前坐了下来,伸出手抚摸着苏景的脸。
苏景把宁希竹的手按在他的脸上,在白色的灯光下,宁希竹光洁白皙的小脸像披上了一层光芒,格外迷人,“对不起!”
虽然宁希竹不说,但苏景知道,他这样发脾气,让宁希竹多少是有些尴尬的。
宁希竹笑了笑,摇头道:“我没事,你看你,对别人那么好,为什么要亲人承受你的脾气呢,又不是小孩子了。”
苏景默然,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走啦,出去吃饺子吧,知道你不会吃芹菜,我和阿姨也做了一些没有芹菜馅的。等下就该凉了。”宁希竹站起来,拉着苏景的手,想把他拉起来,“你不出去我等等就全吃了哈!”
“别啊!”苏景大嚷道,马上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