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姜还是老的辣
好书推荐:
星际最强大脑
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
清冷美人今天拒婚豪门太子爷了吗
联盟:我真没想拿FMVP啊
妈咪,爹地超级有钱唐知夏席九宸
世界第一好抓上单
诸天之盾者无伤
侯门贵妾
想打电竞的我讨厌娱乐圈
不灭真灵之文明之路
职业:农民(初级)
悟性:36
年龄:58(健康)
职业技能:
农耕(3级):可种植3级和3级以下农作物,从事农业生产时产量增加30%,农耕等级越高可种植农作物的等级越高,产量越高。
施肥(2级):可提高20%的产量,施肥等级越高增加的产量越多。
通用技能:
水性:基础技能,转职水兵的必备技能。
战略属性:未开启
~~~~~~
还不错,三个技能,毕竟是村长——别怀疑江秋这个刚进游戏不到5分钟的菜鸡是怎么判断出徐裘属性还不错的,和别的村民属性一对比就明白了。
剩下的村民除了一个叫王二的有一个1级的农耕技能,别的全是白板,悟性更是没一个超过20。这也就算了,毕竟技能这种东西不能强求,但还有一个叫李四的显示病危是几个意思?
有点失望的江秋打发走了其他村民,单独请徐裘进了议事厅。所谓的议事厅里面就只有几张破桌子,简陋到让人心酸。
招呼老头坐下后,江秋问道:“徐老,我新来乍到,也不清楚情况,您老对我们村子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根据江秋以前混网游的经验,新手刚开始肯定有个教程之类的东西,教你一些游戏的基本常识,不然有些小白都出不来新手村。徐裘无疑是最适合这个角色的人,所以他的话对江秋来说很有参考价值。
徐裘略微思索了下,回到:“领地的发展离不开钱、粮和人。钱不必说,建造、外交、贸易、军事等等都需要钱的支持。粮是领地日常消耗的必需品,安置流民时每户需消耗10粮,建造时每人每天将消耗1粮……”。
“等下。”江秋很突兀的打断了徐裘的话,“你确定是每人而不是每个劳力?”
“村长,虽然老弱妇孺的劳动能力确实不如男丁,可是……”
江秋笑了笑,挥手再次打断徐裘,道:“我知道了,以后水田村对所有村民一视同仁,你继续。”
从短期来看,劳力是决定村长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而现在造茅屋太慢,所以从效率和消耗上来说,自然是将所空余的茅屋全部招收男人最好。甚至,驱逐村中的老弱妇孺,腾出茅屋招收男丁。
其他游戏或许江秋会这么干,但是和徐裘的短时间接触来看,《天堂》中NPC的智能水平远超江秋的想象,如果自己把村子弄成个光棍村,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驱逐妇孺估计分分钟就能引起暴乱,涸泽而渔这种短视的事江秋还不至于去干。
“谢村长。”徐裘对江秋表示感谢后道:“就我们村的情况来看,金粮都还有些富余,所以我建议先全力增加人口。”
说到这里,徐裘抬头看了眼江秋,见他没什么表示,才继续道:“增加人口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吸纳路过村子的流民,还一种就是去镇上招收流民。现在朝廷腐败,背井离乡的流民极多,但是大部分流民都集中在乡镇。像我们这种小村子地处偏僻,很少有流民路过,所以要靠过路的流民来增加人口见效太慢,我建议村长去县城招收。至于村子里,反正存粮还挺多,可以暂时放弃农田的生产,全力建造茅屋以增加人口上限,流民来直接可以定居,参与后续建设。”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江秋拉住徐裘手大笑道,“就按徐老的话办。不知徐老是否愿意屈就副村长一职?”
徐裘说的江秋未必全部认同。从现有资料来看,金、粮、人这三个因素相互制约,哪个短板了发展都会停滞。以金来说,500金最多只能造10间茅屋,而粮不算雇佣的消耗,能安置100户流民,从这个角度来说粮多于金。但是茅屋的作用是住人,没人一切白搭,暂时江秋也没更好的办法,只能听徐裘的走一步看一步。
至于副村长,完全是矮子里面挑高个,毕竟江秋不在时总要有人帮他安排建造不是?
“当然愿意。”徐裘对江秋深鞠一躬,正式接任水田村副村长,显得荣辱不惊。靠,这鸟人没来的时候老夫可是村长,有什么好激动的。
“对了,村长。我们水田村隶属于五谷县,山路难行,步行过去大约需1天时间。”徐裘马上进去副村长的角色,提醒了下江秋。意思是时间紧任务重,你还不快滚去工作。
“好,我马上动身,村里的事务就交给你了。”江秋无奈,用人不疑嘛。
下达了建造茅屋的指令后,别的也不用他操心,副村长在村长不在时可以代行一切政务。
“村长你安心上路吧,这里有我。”
这话怎么听得那么别扭?
“村长,村长……”江秋刚准备上路,忽听有人大喊村长,然后一个人影破门而入,拉着徐裘就往外走。
江秋大怒,他喵的我才是村长,看我不整死这二愣子……哦,是王二,有技能那个。罢了,本村长不和二楞子一般见识。
“别急别急,先喘口气,慢慢说。出什么事了?”江秋强行挤出一个貌似亲切的笑容。
王二也意识到自己搞错人了,尴尬的不敢看江秋:“村……村长,李大爷他……他不行了,想见你。”
“什么?老李不行了?昨天还好好的。”江秋还没什么表示,边上的徐裘却是激动的不行。不过他这一说,江秋明白了,老李就是那个显示病危的李四。
“走,去李家。”江秋很有领导范的一挥手,可惜并没有人理他,徐裘早拉着王二跑了,只给江秋留下一个背影。
路上江秋也向徐裘了解了下情况,李四是村里年纪最大的村民,常年卧病在床,唯一的儿子在镇子上当学徒,几年也回不来一次。
此时的李家门口,已经密密麻麻挤满了人,江秋略微目测了下,起码有40人,全村的人差不多都在这了。幸好村民们都已经认识了江秋,见到他来都自觉的让路让他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