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闲职”不闲

  杨韵给琴音发来已经收到汇款的电报,琴音到单位旁边的邮电局收电报。邮电局的工作人员仔细核对电报内容,许久未能将电报交到琴音手中。琴音着急,催促工作人员快些办理。
  邮电局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应该不忙吧,不忙就再等等嘛。”
  琴音急忙应道:“我还真忙,挺多事情要做的。”
  邮电局工作人员不紧不慢地说:“不会吧,平时见到你们单位的人挺清闲的,常常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感觉没啥事做呀。”
  另一名在邮电局办事的干部模样的人插嘴问道:“什么单位?”
  琴音说文化局。
  干部模样的人不以为然地说:“文化局呀!那就是闲职,没啥事做的单位。”
  琴音委屈地说:“但我总感觉自己很忙呀。”
  “那你说说看,到底忙些什么呀?文化局有啥好忙的?”干部模样的人说完,见琴音不高兴的样子,便借口说真忙啊,然后急匆匆地离开了。
  从邮电局回到办公室,琴音心里十分纳闷。为什么那些人都认为文化局干部是“闲职”呢?为什么自己说忙都没有人相信呢?难道自己真的进入了无足轻重的部门和岗位?
  原先进入文化局工作时候的那种优越感、自豪感和骄傲感,不知不觉地从琴音内心深处溜走了。琴音细致地梳理着自己的思路,却无论如何也难以寻回刚刚入职那时的充实和满意的感觉。
  作为文化局的干部,能做些什么呢?琴音不想做那种被人称为闲职的人,她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足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事。
  这个时代变化很快,昨天还在温饱线以下徘徊的人们,今天便已经不愁吃穿,奔走在致富的大道上。人人都在变,变得更加关注外界的变化,变得更加关注未来。琴音每天都在思考,用什么方式表达这个时代?用歌曲吗?文学吗?抑或是用表演艺术?她思考了数日,突然灵感闪现,何不将歌曲、文学和表演艺术结合起来,干脆写一个剧本呢?
  琴音从来没有想过写剧本,但这灵感的出现却让她兴奋了好一阵子。对!写一个讴歌时代的剧本吧,说不定哪天搬上了电视、电影屏幕,也算是山区文化工作的精彩之笔。
  自从那个灵光闪现的日子开始,琴音只在做一件事,她认为能够体现文化干部水平的、最有文化的事,那就是写一个讴歌时代的剧本。她在剧本的扉页写道:“时代在变,每个人都在变,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千变万化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我希望通过这个戏剧,来讴歌未来,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和热爱,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真实的你我他,成为真实的生活。”
  琴音创作的戏剧,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明天的笑容》。琴音在戏中设计了苏碧和王雨两个角色。苏碧和王雨经过一场投入、热烈的恋爱后,却因一人在城、一人在山的异地恋产生了隔膜,最后,城里的苏碧还是敌不过世俗和偏见,与山里姑娘王雨分手了。
  大城市和小山区的情侣在分手的时候,在电话里有一场隔空对话,苏碧因自己的离开对王雨造成心理打击而内疚和不安,但王雨说:“你不用内疚,你以为城市的天空最蓝,但你不曾在山里,不知道山区的天空更蓝。你的离去确实冲击了我的整个世界,哦,不,与其说你在冲击着我的世界,不如说我在开放着自己的世界。我知道世俗的爱情有功利相扰,往往经不起磨难,易变也易碎,但是我心中的爱情坚不可摧,我看到了明天笑容中的自己。”
  琴音创作剧本的那些日子,文化局里的氛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因为媒体评价临江县是文化荒漠,辛献开始将注意力放到文化建设上来,不断地督促检查文化工作。而文化局里的大多数人显然很难适应从“闲”到“忙”的转变,因此,同一单位的人开始变得患得患失起来。有的人生怕繁重的工作任务落到自己身上;有的人工作繁忙起来,却被嘲笑想显摆自己,变得畏缩不前。
  琴音听说向文化局的同事阿昌曾经研究过剧本,便跟他讲起写剧本的事,请教阿昌如何将剧本搬上荧屏。阿昌不置可否地说道:“我们县哪有这条件啊?”
  琴音不喜欢阿昌那种悲观论调,坚持要写剧本、上荧屏。
  阿昌以劝说的语气说道:“我早在十年前便是部队文工团成员,转业后也曾经想排戏剧,但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带着局里的几个同事尝试着排了一出戏。结果没有人看。”
  琴音不为所动,她反而劝阿昌:“以前的人温饱都还没有解决,一日三餐都够忙的了,没有时间精力投入到文化戏剧上来。现在的情况也许不同了,我们俩何妨搭档试一试演出一场话剧?”
  朋友们,在那个年代,山区的话剧演出还是很少见的,那时候的舞台十分简陋,临时搭建的棚,没有灯光,没有特效。
  也许是琴音的真诚和坚持感动了阿昌。阿昌反而动摇了,他转变语气说道“其实那次,我们正式演出的时候,我们表演得挺紧张,毕竟是我们山里的第一次。记得那天还来了好多观众,简直是挤得水泄不通。”
  琴音看着听着阿昌态度的转变,笑意挂在脸上。
  自那以后,琴音演女主角,阿昌演男主角。阿昌还立刻发动了以前参加过演出的同事都来演话剧,十几个人花了好几个晚上,终于将琴音的《明天的笑容》排成了话戏。
  一开始排演话剧,仅仅是出于兴趣爱好,但是慢慢地,琴音发现,通过排练戏剧,整个单位的同事身上又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原本同事之间有些隔阂,但是由于戏剧要在一起排演的缘故,彼此之间很快凝聚了起来,学会了相互合作,相互接纳,相互尊重。
  在县委大院的单位里,没有不透风的墙。琴音带着文化局的同事排练话剧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辛献耳朵里。急于改变文化荒漠形象的辛献,竟然让琴音、阿昌他们专门在县委大院演出一场,还动员县里所有单位都派代表观看演出。
  演出当天,所有单位的代表都来看了。琴音演出的女主角的境遇,恰好衬托出当时山区农村青年的痛处,许多人看着看着便满含热泪。
  演出结束,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出的同事,内心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山区也有自己创作、自己演出的话剧了。
  “演得太好了!”辛献在看完全场后,表扬说,“你们的演出很有创意,气氛也好,把山区青年心里的梦想都给勾画出来了。”
  琴音看着辛献那满脸是喜悦、自豪和怀旧的神情,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自那以后,县里每每议论起这件事来,大家都觉得文化局出了能人,太厉害了,竟然还会演戏!每逢节日,县里需要表演的时候,大家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文化局,想到了琴音。琴音常常忙着找剧本,找演员,找道具,一次一次,自然而然成为了文化局表演的品牌。
  久而久之,人们都知道县里有个话剧演员琴音。琴音又成为县城里家喻户晓的美女演员。人们见到琴音的时候,都认为她很多演出,她很忙,再也没有人将她与“闲职“联系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