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 先富起来的人

  于安急急忙忙赶回建材厂,召集了厂里的高层干部开会,讨论在县城投资服装厂、服装店和烫发店的事。会议开始后,于安很快便感受到了与以往会议不同的气氛。建材厂高层干部对开店的事暂且没有定论,便有人提出了更为尖锐的问题。
  有的干部提出,建材厂福利待遇好,工作任务艰巨,但就好像以前的生产队一样,大家都在吃大锅饭,有的工人开始偷偷摸摸地干些自己的事情,出工不出力,需要进行调整。这种现象一旦被提出来,立即引来干部们的热烈讨论,会议的主题开始从投资项目,转变为如何激发工人的积极性上。
  干部们讨论了半天,于安听着干部们的意见,心里开始有一种远虑。那就是,建材厂在工作任务饱满、工资福利还算好的情况下,尚且可以维持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万一工作任务不饱满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可就够头疼的了。
  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如何调动工人们积极性,于安听多了,觉得烦燥,喝了一口茶,便示意大家停止议论:“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在县城投资服装、美发业的事,其他事情暂且不论吧。”
  而说到在县城投资服装、美发业,则马上有干部发言:“投资这些东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另一名干部也接着说道:“对呀,不算新鲜事了。那个以前追求琴美她姐那个粮站的子弟,早在县城开始做这种买卖了,据说生意还不错。”
  “有这种事情?”于安惊讶地望着那名干部,“我在县城怎么没有发现这类投资?”
  “他们虽然还形不成规模,但却偷偷摸摸地干着了。”干部答道,“他们只是担心受到追究,不敢光明正大地摆卖,店铺都设在隐蔽的角落里。”
  于安叹气说:“哎呀,现在的世界变化很快呀,如果不出去走走,真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呀。”
  经过讨论,建材厂决定组织在座的干部到经济特区学习。日期另行决定。
  却说曾经追求琴音的王志,当初本来是准备到公社粮站接父亲的班的,因为李非、林前的报复,接班的事情被搁置了,成了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由于闲散在家,干事自然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有太多的顾忌。
  早在琴音积极准备高考时,王志承包了公社农贸市场的猪肉供应,将林前赶了出来。当然,王志赶走的远远不止林前一个人,还有其他许多原先的“猪肉佬”。公社当然不会坐视不理,派了大量人员对农贸市场进行整治,当时喊出恢复农贸市场经济秩序的口号,大凡强买强卖者,都要受到追究。有的人因此受到治安处罚。王志赶走他人,把持猪肉市场的做法很快便被公社发现。而王志父亲是公社粮站干部,消息灵通。王志得知消息后,连夜逃往省城。
  与琴音逃往省城一样,王志抵达省城,流落街头一段时光后,突然发现省城很多已经司空见惯了的东西,在山区却还没有踪迹,例如烫发、时装等流行的东西,还有电子表、计算器之类的新鲜货。王志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省城等地的电子表、计算器之类的东西买一些回山区各地贩卖,很快就赚了不少钱。赚了点钱的王志,胆子开始大了起来,开始大量弄一些山区没有的东西,在县城开了批发零售店,生意做得红火。
  王志经常到省城贩运东西回临江县城买卖的事情,自然逃不过当地治安员的眼睛。公安人员曾经不止一次将王志叫去做思想工作,教育他走正道,不要偷偷摸摸地投机取巧。
  当然,像王志这样的人也远远不止一个。除了到外地运货回来的,本地也有一些在柴火、药材等品种上进行许多买卖的人。还有一类像李非那样,承包了鱼塘养殖塘鱼的。李非雇工经营究竟算不算正道,经过省、地区、县里的多次反复研究,也基本上算是定论了,那就是允许他们先富起来。
  一时间,山区很多新的事情摆到临江县高官辛献的案头。诸如,建材厂是否允许部分干部职工的工资比其他人多一点,从省城贩运东西回县城买卖该如何定性,等等,都需要辛献作出决断。
  经过与地委高官钟贵的沟通,也经过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临江县的会议上,辛献代表上级和他本人的态度,描绘了一副山区温饱的蓝图。他念了一段伟人的话: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点,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从此,山区临江县许多事情开始转变了。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却是那些原先做王志思想工作的公安人员。一名公安干部接完上级的电话,对旁边的同事说:“兄弟们,现在很多事情可真让人捉摸不定啊!就拿王志来说吧,他这小子常常到省城弄东西回来卖,我们还教育过他多次,现在上头来电叫别管这事了,说他这属于长途贩运,不属于投机倒把。”
  王志当然很快便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马上在县城的显著位置开了一家电子手表商店,一家美发烫发店。王志雇了十几个人,在县城的生意做得如火如荼。
  王志赚了许多钱,家里又添置了一些高档的家具。特别是烫发店里那些美丽的青年女工们,一个个见了王志,便好声好气地叫唤“王老板”。女工们还常常为王志而相互间醋意大发。
  以往,王志总是躲着李非、林前他们的,生怕自己接班不成的事情被他们嘲笑。而当王志在县城开办的店铺增加和赚钱越来越多,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王志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变得更加容易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富人,甚至盖过了李非。哦,对了,想起李非,王志突发奇想,他专门买了上好的茶叶和礼品,带着手下雇工好几人,专门来到李非家,找到李非,见面便笑逐颜开、开门见山:“哎呀,李非兄弟!我可真是要好好谢谢你呀!”
  “莫名其妙!”李非苦笑着说道:“你谢谢我干什么?”
  “哎呀,李非兄弟!”王志开怀大笑起来,“如果当初不是你们不让我呆在粮站,那么现在我也许只是每月领几十元的职工啊!哪有今天我这动辄几百上千的收入啊!”
  “哦,你当了赚钱的大老板了。你这是回来报仇的吧?”李非本来就个性张扬,说话也不客气。
  “可不是么?所以呀,我还真的谢谢你。说实话,如果没有你,我就不可能混到现在这个份上!”王志大声地说。
  “哦,不用了。我哪好意思接受你的这等谢谢呀!”李非断然拒绝,不让王志进门。王志离开的时候,李非还对着他们的背影,狠狠地吐了一口水:“呸!”
  在回县城的路上,王志顺路必须经过林前的蕃薯稀粥店。他又突发奇想,带着刚才李非拒收的礼物,带着同一帮人,直接到了林前的店前。
  林前见到王志,还没等他开口,便嘲讽地说道:“啊,你不是被抓起来了吗,到我这干嘛?”
  “哈哈!”王志大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那些要抓我的人啊,现在反过来得给我保驾护航了,你说这个弯,叫那些人怎么拐过来呢?”
  “别猖狂,”林前说,“迟早你也得受到报应。”
  “哦,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起一个事,”王志笑着说,“那几个曾经打击处理过我的人,昨天我开着车,故意在他们跟前停一下,皮笑肉不笑地给他们打了个招呼再走。哎哟,他们那几个人,当时那个捌扭的样子呀!真笑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