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农民的生计之路宽了

  到了赴经济特区考察的日子,琴音前一天晚上忙到很晚,帮忙陈来收拾好饭馆的卫生和、清洁和未及时处理的一些事情。当天又起了个大早,帮忙陈倩收拾行李,打扫住过的房间。陈倩看在眼里,评价说,琴音有资质,又很勤劳,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小汽车直接开到饭馆门前,琴音与陈来告别,然后跟着陈倩出发了。陈倩的男女两个随从,男的开车,女的坐在副驾驶位置。陈倩和琴音坐后排。小汽车往经济特区的方向驶去。琴音第一次感受到小汽车的魅力,那种从门前出发的便利,真让人羡慕。
  早晨的阳光射穿路边的高树,缕缕光线让道路显得富有诗情画意。小汽车在广州城内的街道行驶,琴音透过车窗,看见一些穿着白色背心的男子在道路边上跑步。除了晨起跑步的人外,路人多数骑着自行车。穿着打扮也还随意,有穿着海军T恤的,有穿着土布的,也有一些年轻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的。在琴音看来,改革开放初始,人们对于美丽时尚的追求还没有达到统一的标准。
  离开了城市的繁华路段,琴音所见,有的老伯伯吃力地推着手推车,手推车上装载着砖头、瓦片。令琴音久久侧目而视的,是一辆辆满载蔬菜的拖拉机,急急地迎面而来,驶往省城闹市方向。琴音习惯了农村生活,对蔬菜情有独钟,也容易关注。
  坐在一旁的陈倩很快便发现了琴音在关注蔬菜。她笑着问琴音:“怎么啦,对蔬菜格外青睐?”
  琴音说:“我看见那么多的蔬菜运往城里,想起了我老家的菜地了。”
  陈倩告诉琴音:“前些年,我经过这里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蔬菜。现在省城放开了农产品的价格,城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在保证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尽量多种经营,蔬菜品种和数量也渐渐地多起来了。”
  小汽车开出了省城,灿烂的阳光之下,广阔的平原突然显得格外碧绿。琴音突然尖叫起来:“哇!好大一片菜地呀。”只见公路的两边,宽广的农田,田间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还有一些戴着草帽的农民正在田间摘菜,几辆拖拉机停放在公路边,一些农民将摘好的菜装上拖拉机。琴音明白了,刚才那些运菜进城的拖拉机,应该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陈倩也对这里的菜地景象感兴趣,叫停了车子,与琴音一起下了车。陈倩让两名随从留下,又对琴音说:“以前这一带只生产水稻,现在除了水稻还种植了这么一大片蔬菜,我对农村的这些变化也很感兴趣,顺路看看去。”琴音高兴地点头。
  遥望公路对面,田野阡陌的尽头,一些砖瓦房子掩盖在树林之中。琴音跟着陈倩,一前一后往村子走去。她们身前身后的田间地头,种满了各种蔬菜。
  走进了村子,村民们听说是香港的美女老板来了,纷纷出来看个究竟。原先宁静的村子,一时间变得人声鼎沸。几个看起来是村子里掌事的人走了过来,主动接待陈倩和琴音。他们知道陈倩是香港回内地投资的老板后,格外地热情,拉起了乡情,问了些香港的事情,表示出对外界的浓厚兴趣。还表达对陈倩回来带动内地发展的愿望。
  陈倩聊完了家常,话锋一转,便回到了当地农村种植蔬菜的事情上。说起种植蔬菜的事,农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好多话说。
  原来,这平原地区的农村,位于省城和经济特区之间的宽阔地带,对政策的把握也先于别的地区。他们这个一千多人的村子,自从搞了包产到户后,农民们发挥邻近省城的优势,竟然大约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专门种植蔬菜,销往省城。
  “专门种植蔬菜,有收入吗?”陈倩问道。琴音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侧耳恭听起来。
  “那收入可好了,比专门种植粮食的收入要高好多了。”掌事的说得眉飞色舞的。
  琴音好奇地问:“那剩下百分之一的人干嘛呢?”
  掌事的人哈哈大笑起来:“那些人更加厉害了。”接着便介绍说,那些人承包了上百亩地,专门种植各种水果和花生、淮山等经济作物,雇用十几名外地农民,按月给他们二三百。
  “哇!”琴音简直难以相信,原先自己也在农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些农村常见的种菜、种果、种作物,也能有这么好的收入,“每月二三百元,一年就是好几元!”
  掌事的人见琴音如此惊叹,笑着说,“这你以为就是厉害的了?还不算呢。你再往前,前面二三公里那个村子更加厉害,他们才二十多户人家,全村都养猪。”
  “养猪?”琴音想起隔壁阿桂常常提起要养鸡、养猪之类的,不由得叫了起来。
  掌事的接着说:“他们专门养猪,其中一户人家养了一百多头猪,收入可高了。”
  “猪都卖给谁呢?”琴音问。
  “省城的酒店、饭馆越来越多,他们养的猪还不够卖呢。”掌事的说。
  琴音立刻想到陈来的饭馆,每天都需要购进很多蔬菜、猪肉,哦,原来这些蔬菜和猪肉都是在城郊生产的。
  掌事的指着琴音问陈倩:“这姑娘应该不是你们香港的。”然后便说道,解放前的农民连土地都没有,靠给地主种地过日子,饿死都没有人理。现在的农民有土地,分了土地又搞承包,农民的出路可多了起来了。举例说,留在农村的,搞专业种植和养殖,专业种植有种菜的,种果的,种药材的,还有种花的;专业养殖有养鸡的,养猪的,养兔子的。等等。很多。
  “留在农村的?言下之意还有没留下的?”琴音又问。
  “没有留下的也开始多起来了。”掌事的又如数家珍地举例,经济特区开始搞建设,有的人可以去搞土木工程,进厂做工,甚至去开个小杂货店、小食店,人多了,买东西、吃东西的人自然也多起来,能赚钱。还有的农民专门跑运输,替我们运蔬菜、猪肉进城。总之,现在的农民,生计的路子越来越多了。
  琴音默默地记住了村子里的所见所闻,心想,当初自己在公社广播站兼职的时候,小山村的人常常打听外界的消息,而今天的见闻,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么?
  琴音想,要是再有人问起,现在可以透露的消息可就多喽。可是,人在异乡为异客,什么时候才能将今天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告诉小山村的人,让山村也紧跟形势的发展呢?
  陈倩拉起了琴音的手,琴音才回过神来。与村子里的人挥手告别,回到车上。小汽车继续往经济特区开去。
  “琴音,从小山区来到大城市、大平原,是不是学到了很多原先不知道的东西?”陈倩问……
  “嘻嘻,学到的东西可多了。如果让我再回到小山村,我将不再是原来的我了。”琴音说。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