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
今日花逸安回来,凤荣轩特意派了桂公公来接他进宫。战舰已经到了收尾的部分,镇南王和两位尚书以及几个将军也在宣政殿内。
一看就是商讨了打海盗的事情。
花逸安上前行礼,“无缺给皇帝舅舅请安!”
“免礼!”凤荣轩招手,让花逸安上前坐下,“这次修战舰,你和欢喜立了功,你们有什么想要的?”
“皇帝舅舅,修战舰是为了打海盗,我们只是尽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花逸安慷慨激昂的道,“没什么想要的,希望镇南王和将士们此战告诫,把海盗驱逐出我们大周的海域,保一方百姓平安。”
凤荣轩满意的点头,“这次有了新的战舰,一定能大败海盗,最好是打了他们的老巢,以绝后患。”
镇南王上前行礼后说道,“老臣一定竭尽全力!”
凤荣轩走到地图前,看着南海沿海,“沿海一带的老百姓人多地少,都是靠海上打渔为主要生计来源。出海的渔船经常受到海盗的攻击,船毁人亡。这次要能灭了海盗,沿海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安定。”
又说了些战舰的事情,镇南王、两个尚书和几个他将军还有事情处理,行礼告退。
凤荣轩带着花逸安进了内室,拿出了花逸安的奏折,“伤兵的事情,朕准了。你接收伤兵,为国库省了一笔银子,是好事。”
花逸安接了奏折,“主要是看他们现在生活窘迫,原来都是跟着在北关上阵杀敌的。他们在战场上洒热血,也是英雄。英雄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无缺想帮他们一把。”
“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凤荣轩对这句话大加赞赏,“朕早朝的时候把这句话说给了大臣们听,武将们都深有感触啊。”
花逸安严肃的道,“皇帝舅舅上过战场,武将们上过战场,知道战场的严酷和无情,才能体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是啊!”招呼花逸安在旁边坐下,凤荣轩道,“按照你们在响水村的发展速度,清水镇以后会成为一个贸易繁荣的大镇。朕决定在通往清水镇的两个县增派兵力,将清水镇保护起来,人直接给你调配。”
“皇帝舅舅信任无缺,无缺感激于心。”花逸安将自己的打算说了,“清水镇如今有不少外来人员,无缺也在考虑要成立护卫队,白天晚上不间断的巡查。”
“用你的人就可,清水镇以后会成为大周最特殊的一个镇。而这个镇,朕交给你,不会让其他人参与进去。”凤荣轩看着花逸安,“只有无缺你和你父王,才是没有点私心,全心全意为了大周。”
花逸安站起来,“皇帝舅舅放心,父王、无缺和欢喜只支持大周的皇上。”
“好!”凤荣轩笑着让花逸安坐下,“你不是还要事情找朕商量吗?”
“皇帝舅舅最懂无缺。”花逸安从怀里拿出图纸,“皇帝舅舅,这是我们新做的自行车的图纸,其他的部件我们已经做出来了,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这个齿轮、链条、刹车线和刹车把手。其他的可以用木料和竹料做,唯独这四样一定要用铁来做。”
“拿给工部让他们做就是。”凤荣轩拿了图纸看,“这个做成了以后就能自己骑着跑了?”
花逸安点头,“对,就如同儿童三轮车一样,脚一蹬,就能跑。”
“年轻人的想法就是不一样,天马行空。”凤荣轩放下图纸,“朕有个想法,等镇南王剿灭了海盗,朕造几艘车轮浆的商船,来往于南海和京城。那边海产品丰富,还有许多这边没有的水果。东南互通,这边的粮食运过去,那边的特产送过来。促进两边的贸易往来,给两边的老百姓都能增加收入。
当然了,如果无缺在那边开商铺,还是修一条好官道更好。”
“从京城到南海,有三分之二的山路,要修路一年半载修不好。”花逸安明白凤荣轩的意思,也直言不讳,“皇帝舅舅,我们先造船。等无缺手里有银两了,咱们再商量修路的事情。”
凤荣轩哈哈笑,“不是舅舅不给你修路的银子,先前购买的水泥粉都用在边关建设城墙上。接着又是南方旱涝,现在又造战舰,国库空虚啊。”
“无缺不着急,皇帝舅舅什么时候方便了,在付款不迟。”作坊盈利加上自己酒楼和布桩的利润,全部投入到了两条官道上,几万两银子,花逸安还是很心疼的。
看着那么多作坊,自己和欢喜口袋里没几个银子。
凤荣轩也看出来了,“给你做这些配件,朕不跟你要银子。”
算是讨回来一点,花逸安喜极而泣。再让修路,自己这没银子了。
又问了些作坊和学堂的情况,外面小太监禀报大皇子拜见,花逸安起身告辞。
走到殿门口的时候,与大皇子打了个照面,两人互相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刚下了台阶,又遇上了四皇子。看来两人来找皇帝舅舅的目的一样,都想趁此机会立功。有了这么好的战舰,不大胜仗都说不过去。都想抢功劳,更何况又是和镇南王拉进关系的时候,谁都不想失去这个好机会。
花逸安摇摇头,出了宫。
直接去了店铺,接了欢喜母子和花临秋,一起回王府。
回到墨玉轩,里面来了个不速之客,凤雯菲。
看到凤雯菲,花逸安脸色瞬间不好了。
“无缺你们回来了。”凤雯菲也是刚到,好像以前的事情没有发生过,“听说你们一家三口回来了,特意过来看看。”
也不管三人什么脸色,自顾自的安排,“季嬷嬷,快把本宫准备的糕点拿上来给毛毛吃,那可是京城最好的糕点师傅做的。”
“是,公主殿下。”季嬷嬷忙把食盒提过来了。
花开上前接下,花逸安说了一声多谢,给欢喜和毛毛介绍,“这位是母妃的姑姑。”
母子俩行礼,叫了人。
“见过皇姑婆!”
“见过皇姑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