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禁军剿匪
日落之前,包括良石在内的大多数将领都乖乖的把贪墨的钱送回了辎重处,光是这些钱财,足够瀛州禁军大半年的军饷和开支,杨正说话算话,拿着亲兵递过来的登记账册和手中的账册对比,核对无误后就烧毁了账册。
至于意图逃跑的几十个军官,一大半直接被就地射杀,剩下的一小半全部被带了回来,打入大营中的大牢内。
物资清点登记后,全部纳入辎重处,参军不在了,杨正只能让狗蛋暂时负责管理钱粮,让杨正有些头疼的是没有反抗的军官和抓回来的俘虏。
按照大宋律法,这些女子大多数都要被充入教坊司,孩子卖给大户人家为奴为婢,下场不会太好。
对这些喝兵血的人渣,杨正没有丝毫同情,但对这些妇孺,杨正却做不到铁石心肠,而且这些人他也不想交给提刑司,陈山等人被提刑司抓走,连带着他们贪墨的瀛州禁军钱粮也被一并带走,这些人要交给他们,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也抄一次他们的家。
处理这些不入流的五官,暂时接管禁军的杨正就有这个权利,杨正索性让人把这些抓来的人全部送到皇家海军大营,女子洗衣做饭,顺便带着自己的孩子,男的直接扔给军营里的大匠打下手,就当是劳动改造了。
“不用看了,没有来的人触犯军法,已经被处置了,尔等既然交回了钱财,本官也就不追究了,但本官话说在前头,再有贪墨的事情发生,别怪本官言之不预!另外,从明天开始,本官会让皇家海军训练瀛州禁军,尔等要全力配合!”
看着帐内的禁军将领,杨正淡淡的说道。
“是!末将遵命”
良石等人恭敬的说道。
皇家海军只不过是一只成立不过几个月的军队,但不论是从装备还是从士气上来看,他们的瀛州禁军才更像是成立不过几个月。
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瀛州禁军的军饷才发放完毕,这是瀛州禁军第一次领到全额的军饷,杨正这个暂时的大帅已经得到大多数士卒的认同,还是那个道理,能让他们吃饱饭的将主才是好的将主。
杨正不是瀛州禁军将主,他是皇家海军的将主,但既然有机会掌管这样一支禁军,他可不会客气,第二天一大早,沉闷的鼓声就在校场上响了起来,他从皇家海军抽调了几十个队正,让杨斌带队,开始按照训练皇家海军的方法训练瀛州禁军。
现在瀛州禁军的辎重处有几万贯的钱财,他没有装入囊中的想法,所有的这些钱财都被他换成了粮食,保证瀛州禁军能够吃饱。
皇家海军都是招的青壮,大都是没有成家的大小伙子,瀛州禁军不一样,他们原本是驻扎在开封周围的,很多都已成家,孩子都有几个,被流放到瀛州后,家眷也都带着来了,这些军士不少都偷偷把自己的馒头带回家给妻儿,杨正也装作没看见,反而让伙头军多蒸些馒头,吃饭的时候多给两个,但也就仅此而已了,想让他们的伙食和训练都和皇家海军一个标准,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钱粮。
要改变瀛州禁军穷困的问题,靠朝廷拨付的钱粮显然是不行的。
最快的方法就是瀛州境内的盗匪,这些盗匪富的流油,就是一个个金库,在把瀛州的禁军训练了一个星期后,杨正以皇家海军为主力,瀛州禁军为策应,开始从南到北梳理瀛州大大小小的盗匪。
一方面能敛财,另一方面也让从来没有打过仗的瀛州禁军见见血。
这些盗匪是一个很好的磨刀石,在剿灭第一支盗匪后,杨正下令把缴获的钱粮拿出一半份给剿灭的部队,皇家海军作为主力拿了大头,而策应的瀛州禁军拿了小头,一千人每个人也就分到半吊钱,但这半吊钱却让禁军的其他人红了眼。
这些盗匪在全副武装的皇家海军面前,连一点像样的抵抗都做不了,策应的瀛州禁军连刀都没有拔出来,战斗就结束了,这钱也来的太轻松了。
于是禁军的各个都虞候在部下的鼓动下,鼓起勇气向杨正请求担当剿匪主力,而这就是杨正所需要的,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禁军的装备和皇家海军比起来是差了很多,可比起盗匪来说就要强很多了,被钱财激起的血性再加上人多势众,又被皇家海军训练了一个星期,这些盗匪哪里是禁军的对手。
伤亡也有,但杨正直接让人给他的家属送去二十贯的丧葬费,又把他的妻子安排进皇家海军的伙房,和哪些犯军的家属一起为皇家海军做饭,不过士卒对她们可是恭恭敬敬,地位比哪些犯军家属高多了。
大点的孩子直接招入军队,开始跟着训练,杨正甚至准备办一个简单的学堂,教这些孩子读书认字。
饭能吃饱,还有足额的军饷,打仗还有赏钱,即使不幸战死,妻儿也有去处,不论是训练还是剿匪作战,禁军的士卒积极性空前的高涨。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瀛州境内的盗匪被剿灭一空,皇家海军大营和瀛州禁军大营里的辎重处都堆的满满当当。
包拯在杨正剿匪期间来过一次河间,跟杨正简单提了一下苏宽等人的事情,苏宽、孙伦和陈山等重要人物被押解入京,交由大理寺审理,估计下场不会太好,而剩下小鱼小虾,河北安抚司直接就处理的,杀的杀,关的关,已经处理干净了。
最后包拯还隐晦的提了一句,虽然在瀛州境内剿匪完全在杨正的职权之内,但还是有必要向朝廷说一声。
杨正在大宋还是个官场小白,但不是傻,经包拯一提醒,他才恍然大悟,自己这可是大功于朝廷啊,以赵祯的脾气,肯定少不了他的好处,于是这两个月来,他写了好几封奏章送往政事堂。
不止他写了奏章送往开封,包拯的奏章也不少,其中更是有好几本直接给赵祯的奏章详细写了瀛州禁军和皇家海军的种种,不乏有替杨正请功的意思。
瀛州府衙经过一番大清洗后,朝廷又派了不少官员过来,新来的通判于朔是个官场老油条,丝毫没有和杨正争权的意思,不过杨正大部分的心思都花在军队上,除了榷场被他牢牢的抓在手里,其他的事情他才懒得管,两人倒是相处融洽。
榷场的事情有老曹看着,盗匪被剿灭,瀛州禁军和皇家海军都窝在大营里训练,有曹二等人看着也不需要杨正亲自看着,府衙事情更少,杨正就彻底的闲了下来……
时间已经进入了十二月,瀛州已经变得冰天雪地,比开封冷了太多,杨正让人在官邸了修了火炕,此时四人围在火坑边上吃火锅。
出了左右两边的如仪和剑柔,从大名府回来的李小曼也坐在杨正对面,完全没有形象的和如仪抢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