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授官
随着小太监走进垂拱殿后,就看到赵祯已经在批阅奏折。
“清和来见朕可是有什么事?”
杨正进来后,赵祯放下朱笔,疑惑的问道。他让杨正暗中行事,并给了他兵权,虽然给了他开始榷场的承诺,但他也知道区区一个榷场的收入想要支持杨正的计划显然力有不逮。
他正要跟政事堂的几位相公打声招呼,让他们挪一点出来。
杨正难道是得到消息了?
“回陛下,微臣有一项羊毛的营生跟曹家、王家、李家、刘家合作,他们各家出了五十万贯,微臣斗胆,想把四成的分红交给陛下,还望陛下恩准。”
杨正低着头恭恭敬敬的说道,并没有注意到赵祯的脸色变换。
赵祯对杨正越来越满意,并不仅仅是杨正给他送来了四成的份子,更多的是因为杨正和其他的官员不一样,其他官员只会伸手跟他要银子,户部年年超支不说,他的内库也经常是空着的。
他原本还想从其他地方给杨正弄点钱,现在看来是不需要了,当然四成份子只是以后的分红,至少他是没脸打那二百万贯的主意。
虽然杨正有用这些钱来扯他这杆大旗的意思,目的不是很单纯,但这样的大旗给他扯一下又何妨。
“清和啊,你做的很好…”
看着一身月白色儒衫的杨正,赵祯越看越满意,高兴的说道。
“都是微臣应该做的,”杨正平静的说道。
“这四成份子朕就收着了,好好做事,不要让朕失望…”
赵祯走下来拍拍杨正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是,陛下…”
赵祯收下了份子,杨正的目的就达到了,赵祯原本还想让他去见见福康公主,不过杨正说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处理,只得让王中正送杨正出宫。
本届科举可以说是大宋文人最憋屈的一组科举,状元被杨正这个驸马都尉给摘走了,而且还是碾压似的,杨正殿试得了十个丙的成绩早已传遍了整个士子的圈子,他殿试的答案也因为泄漏了消息而被有心人打听到。
这些人心中有气却也不得不承认杨正确实有状元之才。
不仅这些士子心中有气,政事堂的几位相公也是心中烦闷,无他,还是因为杨正,暗中惯例,每科状元都会授一个正八品的京官或是外放知一县,榜眼、探花降一级,却不授京官。
杨正偏偏已经被封为驸马都尉,虽然只是个摆设,却是实打实的从五品,断然不可能再授八品的官,可授什么官就成了问题,礼部和吏部没法决定,毕竟没有先例,事情就推到了政事堂。
“依老夫的意思,按照惯例,授八品给事朗即可,此先例不能开…”
三司使田况悠悠的喝了口茶水,淡淡的说道,他担任财相已经两年,这两年的财政状况也大为好转,在政事堂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
他说完,庞籍摇了摇头,不再说话,对杨正他是很看好的。尤其的殿试的答卷让他欣喜若狂,奈何消息已经泄漏,这事已经注定不能再提,不然契丹和大宋几十年的和平将被打破。
政事堂除了三位相公,还有礼部、吏部的高官,只是大权都在政事堂,田况已经发话,其他的官员自然不好反驳他的话,大家的眼光都看向最上首坐着的文彦博。
“此举不妥,如若授八品京官,置驸马都尉于何地?还是授从五品为宜…”
一直闭目养神的文彦博睁开眼睛,扫视全场,淡淡的开口说道。
作为首相,他的话无疑是有份量的,在他说完后,反对的声音顿时消散,而让反对者无法反驳的就是从五品的驸马都尉虽然只是一个摆设,却关系到皇室的脸面和威严,他们可以挑战赵祯的权威,却一定要维护皇室的威严,这是统治的根基。
对此次科举授官已经一拖在拖,对政事堂送上来的关于新科进士的授官,赵祯没有改动,直接用了打印,让政事堂照章执行,唯一的一个例外,杨正的授官是文彦博单独上奏的。
赵祯打开奏章,有些意外的看到文彦博竟然提议给杨正授予从五品的朝散大夫,并授国子司业。
要知道这已经算是高官了,而杨正满打满算才十七岁。
赵祯想了想,杨正作为驸马都尉,授予同级的朝散大夫倒是合情合理,再授予国子司业就有些过了,于是提起笔在奏章上写了两行字,并让人送回政事堂。
文彦博拿到赵祯批示的奏章虽然有些莫名其妙,还是用上打印,吩咐下面的人去执行。
关于新科进士授官的圣旨一封封的从皇宫发出,由宫中的宣旨太监带队前往宣旨。
来到杨府宣旨的小太监是王中正的干儿子王家和,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到杨府,第一次就是封杨正为驸马都尉的圣旨。
杨府的门房已经认识这位宫中的红人,一边去西苑通知杨正,一边直接打开中门,把圣旨迎了进去。
门房找到杨正的时候,杨正带着如仪正在老张的小院子里把玩千里镜,三幅千里镜,老张花了好几天的时间,终于是完成了。
“七少爷,宫中贵人来宣旨!”
门房恭恭敬敬的说道,杨正按照族谱在这一辈中排行第七,以前大家都不放在眼里,现在却再也不敢。
“嗯,如仪你把东西收好,我去看看…”
杨正把手中的千里镜递给如仪,整理了一下衣服,快步朝前院走去。
杨正不是第一次听王家和宣读圣旨,不过这一次显然是有些紧张,当听到他被破格封为朝散大夫的时候,心里更是是不受控制的剧烈跳动起来。
接下来是只有他和赵祯知道的皇家海军都指挥使,在大宋还没有海军的概念,大宋倒是几万水军,不过都是分散在沿海各地,文彦博虽然一头雾水,大宋何时有皇家海军这一支海军,也就当作是赵祯一时兴起给自己的女婿加封的。
这两个官都不是最让杨正兴奋的,让他兴奋的是最后一个,知瀛州府事…
瀛州只是一个中州,知府一般都是六品甚至七品官担任,虽然大宋的官和职向来混乱,但他一个新科进士担任瀛州知府依然有些不可思议,在他的预想中,能做一个判官已经是极限了……
激动的接下圣旨,剩下的事情就是杨树的事情了,让人去樊楼请最好的厨师,买最好的食材,最好的酒,戏班子要多请几个,这绝对是杨树最喜欢做的事情。
自从杨业去世后,杨家多久没有出现五品以上的高官了,更别说文官,不仅要庆祝,而且要热闹,庆祝过后,去组词告慰祖宗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